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由“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CZ-3A、CZ-3B、CZ-3C火箭)3种大型低温液体运载火箭组成,是我国目前高轨道上最大运载能力的火箭群体,  相似文献   

2.
2012年11月27日,我国新一代小型液体运载火箭在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所属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进行了首次动力系统试车,并获圆满成功。此次试车是在地面验证火箭动力系统的整体可靠性、系统匹配性和设计正确性。新一代小型液体运载火箭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所抓总研制,火箭动力系统采用的新一代大推力液  相似文献   

3.
2008年10月25日9时15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实践”六号03组2颗空间环境探测卫星送入太空。火箭点火升空约11分钟后A星与火箭分离,继续飞行约1分钟后,B星与火箭分离,随后2颗卫星均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4.
2002年3月25日晚,长征火箭背负着装满航天人祝愿的“神舟”三号载人飞船直刺苍穹,火箭和飞船顺利分离,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神舟”三号载人飞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新的进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院长周为民作为参试人员代表受到了江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与“神舟”一号、“神舟”二号相比,此次“神舟”三号发射重要的一项突破是逃逸系统和救生应急系统已完全进入载人实用状态。观看过“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图像的人一定会注意到,在火箭顶端有两个类似“避雷针”的尖状装置。它的学名叫“逃逸塔…  相似文献   

5.
2008年4月25日23时35分,我国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火箭发射25分钟后,星箭分离,测控数据表明,卫星准确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天链”一号01卫星是由“长征”三号甲家族的最后一位成员“长征”三号丙火箭送人太空的。据悉,此次发射为中国航天2008年航天发射任务的“首战”,同时也是“长征”三号丙火箭的首次飞行,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05次飞行。本年度,“长征”三号丙火箭还将有2次飞行。  相似文献   

6.
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特别是大型试验,具有系统庞大、费用高、安全风险大、涉及单位多、技术状态复杂、点火过程不可逆等特点,这就要求试验管理工作一定要全面、细致、准确无误,并做到"状态清楚、操作规范、一次成功"。近年来,西安航天动力测控技术研究所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任务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7.
2012年1月15日,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成功进行了新型号火箭发动机双机双摆试车。 此次双机试车是我国新一代系列运载火箭动力系统装置研制的重要一环,也是新型号火箭发动机首次双机双摆热试验。由于此次试验所用的试车台此前进行的都是单机试车,要保证双机试验就必须对试车台及试验系统进行改造。在应对摇摆技术诸多难点的考验上,该所对控制程序进行修改并反复验证,确保控制程序可行。  相似文献   

8.
《航天工业管理》2014,(5):40-41
“长征”七号火箭芯一级动力系统试车首战告捷 2014年4月19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芯一级动力系统第一次试车取得圆满成功。试验中,“长征”七号火箭动力系统按照预定工作程序依次完成煤油加注、液氧加注、发动机抽真空、射前增压、发动机点火等流程,稳定工作188秒后发动机按时序定时关机,各系统工作性能正常,试车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是为了满足航天事业发展需求、顺应运载技术发展趋势而全新研制的绿色、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主要包括长征五号系列、长征七号系列等型号。新一代运载火箭承接了我国众多重大发射任务(如空间站建设,探月、探火任务),是我国航天运输的主要力量之一。该类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基地(简称“海南靶场”)发射,火箭运输至海南靶场后会需要配套各类物资(简称“靶场物资”),主要用于靶场火箭装配,是火箭成功发射不可或缺的重要型号物资。靶场物资作为重要的航天物资,  相似文献   

10.
《航天工业管理》2013,(1):43-43
2012年12月28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助推器开始吊装进入新一代全箭振动塔。标志着“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全箭振动试验的开始,这也是中国新一代全箭振动塔迎来的第一个试验部件。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克鲁尼契夫国家科研生产中心主任近日透露,俄罗斯将在2010年开始试飞新一代航天运载火箭——“安加拉”火箭。试飞将从2010年开始,2011年初将发射一枚轻型“安加拉”火箭,同年底将发射一枚重型“安加拉”-5火箭。  相似文献   

12.
《航天工业管理》2013,(11):41-42
近期,“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二级氧箱箱底顺利通过液压试验。至此,“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共计6个低温箱底都已通过强度考核,验证了工艺可行性。目前,“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低温箱底与低温贮箱的研制、强度考核工作正在并行开展。  相似文献   

13.
《航天工业管理》2005,(5):42-42
SpaceDev公司已经签署了一份合同以扩建其加工和试验设施,并开始建造便携式高技术火箭发动机试验支撑设备,这些设备预计将用于SpaceDev公司正在研发的低成本不可复用小型运载火箭(称作SpaceDev Streaker)的点火试验。根据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2004年10月发布的一份合同,SpaceDev公司已经设计并开始研发SpaceDev Streaker固液混合上面级火箭发动机。  相似文献   

14.
《航天工业管理》2002,(9):31-31
2002年8月21日发射的第一枚“宇宙神”5(Atlas 5)火箭代表了洛马公司的不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系列演化的最高峰。 “宇宵神”5火箭是在美国空军研制下一代火箭的竞争中问世的,预期可使用到2020年。与现有的助推器相比,“宇宙神”5火箭更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期间,中国航天卫星发射将迎来新的高峰。发射频率、数量的增加,对火箭研制生产部门的交付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采取的火箭单发研制生产模式已不适应高密度发射任务的需要,运载火箭批量生产交付已势在必行。如何做好运载火箭批产管理、确保产品短期内集中生产交付  相似文献   

16.
《航天工业管理》2009,(1):44-44
继月球任务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正在研发下一代运载火箭,旨在将卫星送入轨道的成本降低到原来的一半。2009年ISRO将进行一系列静地卫星运载火箭GSLV MARKⅢ的研发试验。新火箭有望在2010-2011年间发射升空,它能够将4000千克重的卫星送入轨道,帮助Antrix公司提供最便宜的发射服务。常规GSLV火箭可将2200千克重的卫星送人轨道。  相似文献   

17.
三、存在的差距及面临的困境1 存在的差距我国大型运载火箭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 )运载能力为 5 1吨、近地轨道(LEO)运载能力为 9 5吨 ,特别是LEO运载能力与世界水平差距较大 ;在小型运载火箭方面 ,没有经济实用、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火箭。因此 ,我国的运载火箭难以满足 2 1世纪商业、军用卫星发射的要求。长征火箭的运载能力、整流罩、入轨精度、可靠性及飞行成功率等的统计与国外同类型的运载火箭相比 ,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距 :( 1)发射成功率。国外先进火箭的飞行成功率均在 90 %以上 ,而我国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射成功率仅为 8…  相似文献   

18.
随着宇航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提升进入空间的能力,进一步巩固运载火箭在世界航天领域的优势地位,我国开始了新一代无毒、无污染大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新型火箭的研制也对其配套电子元器件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件1:1整流罩锥段静力试验件在天津航天产业基地大型复合材料结构件制造厂房完成生产。该整流罩首次采用了冯·卡门双曲线结构,整流罩最大直径5.2米,高度5.9米,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整流罩。  相似文献   

20.
《航天工业管理》2005,(3):44-45
据来自韩国航空航天研究所的消息表示,韩国计划至少发射9-10枚由俄罗斯“安加拉”型号改装的火箭,将多种用途的卫星送入轨道。火箭研发组组长Cho Hwan He称,韩国将分三个阶段发展火箭技术。第一阶段将建成“韩国航天运载火箭”-1(KSLV-1).它具备“安加拉”火箭80%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