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发展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对于增进民生福利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以典型旅游城市张家界为例,将垂直-水平结构和利益相关者理论融入旅游市场主体成长增进民生福利理论分析框架,并构建二者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匹配度、中介效应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进行2002—2020年旅游市场主体成长增进民生福利测度及路径研究。结果显示:(1)旅游市场主体与民生福利水平呈平稳增长态势,但是具有阶段性差异。二者匹配度在3个阶段中虽有波动,但都处于较高水平。(2)旅游市场主体成长可以有效增进民生福利,其中,旅游收入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检验中,产业结构始终与民生福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民生科技和城镇化水平对民生福利的增进作用次之。(3)各类旅游市场主体在不同阶段对民生福利的作用强度呈现差异。前中期,效益主体在民生福利增进中发挥主导作用;后期,组织主体对民生福利的带动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2.
旅游与民生:从抽象到具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旅游"相比,"民生"是一个更为古老而且更为神圣的概念,据说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意指百姓生计.20世纪早期,孙中山先生把民生上升为"主义",指出民生是政治、经济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关乎国计民生.国计者,支柱产业;民生者,狭义为民之生计,广义则是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业.让人民群众满意,让游客获得预期甚至超过预期的体验,是旅游业最大的民生行为.我国旅游业当前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产品的同质化程度比较高,游客多元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这也是很多游客出境旅游的主要诉求.  相似文献   

4.
5.
温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有尊严地生活,这无疑是以人为本思想的更高的表现形式,是一个与更加幸福相关联的鲜明的时代命题.如果说,旅游能成为我国的民生事业,正是和政府承诺要让人们有尊严地生活相对应的,旅游已经成为人们增加生活幸福感、增强人们的尊严度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1.国计民生与旅游发展 将旅游与民生结合起来,意味着从旅游视角来看待社会福祉,也意味着旅游要对国计民生做出重大贡献. 全国范围内改善民生质量最为紧迫的大区域当属西部.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没有间断对西部地区的资金扶持,西部居民生活质量虽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总体相对落后的经济形势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相似文献   

7.
发展旅游关注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到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两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  相似文献   

8.
石美玉 《旅游学刊》2011,26(5):10-11
旅游购物作为旅游业六大要素之一,对目的地的经济贡献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长期以来,世界上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发展旅游购物,以期最大限度地扩大旅游收入。但是,旅游购物又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它与其他产业的关系非常紧密,  相似文献   

9.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与民生(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反映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为我国旅游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产业和事业发展已融入国家战略行为,把旅游业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旅游将迎来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信息形态变革看旅游营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巫宁 《旅游学刊》2007,22(4):6-7
互联网对旅游业的影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提供了新的信息传播手段.互联网悄然改变着整个社会信息形态.在信息技术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互动的过程中,信息创造者和信息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信息传播媒介格局转移,并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持续变革;公众的信息消费习惯和信息观念也与过去有了较大差别.新的形势将引发对旅游营销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1.
从规划实践看旅游资源开发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家明 《旅游学刊》2006,21(1):9-11
旅游资源是地方发展旅游的基础,其开发评价又是编制旅游规划的重要基础.正确认识旅游资源,是能否编制好规划的前提.在目前阶段下,绝大多数旅游规划是依托<旅游资源国标>来进行旅游资源的分类和评价的,分类一般很明确,但评价往往看似定量科学,实则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在目前认识水平下,很难进行较为科学的、量化的评价,往往会出现不同专业的规划专家,得出不同的旅游资源评价结果.能否正确认识地方旅游资源及其开发价值,往往与专家个人视野和对旅游市场把握情况有关,往往带有主观性和武断性.  相似文献   

12.
从旅游研究博士论文看旅游学学科发展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陈德广 《旅游学刊》2004,19(6):9-14
通过对国内有关旅游研究博士论文(包括博士后研究报告)与北美旅游研究博士论文的对比分析发现。国内和北美参与高层次旅游研究的学科类别、学科参与度及选题背景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同时学科参与总体上分散但又相对集中的趋势都比较明显。文章最后就中国旅游学学科发展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西方经济史看旅游起源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愉秉 《旅游学刊》2000,15(1):68-71
目前有关旅游起源不同认识的症结在于如何看待原始人类的出行。本文不同意以原始人类迁徙具有被迫性和求生性来否定其为旅行或旅游,认为西方古代经济史提供的基本事实表明,近代以前与谋生相关的旅行、特别是商业旅行大都曾程度不等地带有被迫和求生的色彩,因而从逻辑和历史的角度,被迫性和求生性都不宜作为区分原始迁徙和古代旅行的标尺。本文提出,原始人类迁徙与后世旅行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不具备旅行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全新视角看国外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翔  高峻 《旅游学刊》2013,(4):57-65
文章从分析1978年至2010年间发表在国外英文类核心期刊上的区域旅游合作文章入手,以全新的视角,解释了国内学者参考国外区域旅游合作文献的必要性,分析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概念、合作的经济诱因、合作动机、合作范围和合作模式,并着重介绍了公共治理理论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应用。文章目的在于向国内学者介绍该如何参考国外区域旅游合作文献,吸收国外研究的精髓,以指导自身的旅游研究和实践操作。  相似文献   

15.
一、旅游福利应成为重要的民生福祉今年十一最为火爆的黄金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旅行热潮,体现了人们对旅游的强烈渴望和旅游市场的强劲需求;同时,也暴露出交通拥堵、景区拥挤、接待不足、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长假综合症难题.前段时间,旅游景点门票涨价也广受社会诟病.这些都表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全民旅游时代正在到来,旅游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旅游也日益成为我国人民的重要需求和公民的基本权利,旅游越来越关系到大众的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逐步成为国计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森林康养旅游发展迅速,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但也存在康养基地建设不足、宣传不足、康养意识不足等发展劣势。日本在森林康养方面起步较早,发展成熟,在疗养基地多样化、疗养设施和疗养人才专业化、服务和宣传等方面都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构想,以期能让四川省的康养产业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17.
从今年9月起仅持赴港签注而无澳门签注的,不再允许由香港入澳。随即针对此政策,澳门旅游局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内地居民赴港澳签注分开且不能同时申请,台湾直航对大陆游客的新鲜感,加上金融海啸的三重打击,使得澳门旅游业面临严峻挑战。尽管随着澳门回归后治安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和邻近地区的经济复苏,大陆游客增幅一直较快也较稳定,  相似文献   

18.
民生的内涵具有"基本生存保障"、"社会融入"和"生活质量提升"三个层次,与经典的"生存.关系.成长理论"中所分析的公民需求三层次具有对应的关系。旅游作为独特的社会行为,既是民生的现实依据,也是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旅游业就是民生产业。政府需要认真对待旅游民生需求,从维护旅游产业地位、促进投资、引导消费、规范市场秩序的角度,引领公民旅游的健康发展,促进民生事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从体验视角看旅游的本质及旅游学科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龙江智 《旅游学刊》2005,20(1):21-26
自从马里奥蒂首次从经济学角度对旅游现象作了系统的剖析和论证迄今已近百年,学术界对旅游本质的认识,依然呈现“诸家学说,百花齐放”的局面,严重影响了旅游学科的建构和旅游教育的发展。本文通过理性分析和比较分析两种途径来理解旅游的本质,并由此认为旅游研究应采纳从心理学视角进去,从地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视角出来。整个研究的切入点应该是旅游体验。也就是说,旅游研究应该以体验作为基本视角。最后,本文以此为根基,构筑了旅游学科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0.
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   总被引:179,自引:9,他引:179  
1 前言“乡村旅游”尽管在欧洲发达国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中期,但大规模的开展还是在本世纪80年代以后。乡村旅游可以说是现代旅游文化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迅速在各国发展起来。特别是在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并且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我国的乡村旅游是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促动下,在发达国家的影响下,在我国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的指导下应运而生的。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如何使其规范发展,从一开始就能走上健康、高效的道路,将直接影响着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