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总体来看,农村电网结构还比较薄弱,还不能满足农村地区用电快速增长的需要,继续完善农村电网、加强农村电力建设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农网改造的意义何在,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究竟要怎样来进行,这依然是我们需要不断研究与创新的课题。俗话说的好,国家要发展,电力要先行,如何才能发展好电力事业,怎样才能利国利民,使电力工作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电力资源在现代社会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电网为电力资源与人们日常用电提供了传输途径,同时也能保证人们安全、稳定地用电。当前,我国低压电网深入各地区,但是在建设与运行方面仍有一些问题,比如,设计不够合理、技术水平较低以及供电不够安全、持续等。本文以某地区低压电网建设为例,简单阐述了低压电网标准化建设,立足于建设与管理实际,从设计、采购、安全保护、精细化建设、安全用电管理等方面总结有效对策,旨在推动低压电网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基于智能用电技术的电力营销,将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兼顾电网运营、用户需求和社会效益,实现市场参与者实时互动和能源供需平衡、最优分配的安全、经济、环保的电力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4.
县域是整个经济社会的基础环节,县域经济是城乡发展的基石,壮大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选择和主要途径。通过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培育城乡一体产业支撑、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提升"以城带乡"能力、挖掘"以乡促城"潜能,激活农村生产力要素、改革城乡二元体制,构建新型城乡关系,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助推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萍  刘林 《大众商务》2010,(6):281-282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本文从分析甘肃省县域经济基本情况出发,说明了农村信用社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探索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路径,指出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从而达到缩小城乡差距,协调城乡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不断深化和拓展,不仅探讨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内涵、目标任务、实践基础、短板约束与推进路径,还针对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及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城乡融合发展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及其他重要内容展开了拓展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研究,并从以下方面提升研究质量:一是加强实地调研研究,探索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专业数据库;二是积极开展城乡融合发展的转型研究,探索从“物的融合”到“人的融合”的转换路径;三是深化城乡融合发展细分领域的研究,重视城乡融合发展的经验总结和模式推广。  相似文献   

7.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本文从分析甘肃省县域经济基本情况出发,说明了农村信用社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探索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路径,指出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从而达到缩小城乡差距,协调城乡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础,农业、个体和私有经济成分占绝大比重的一种区域经济.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层面和城乡结合部,其地位和作用日显突出,特别是在促进广大的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有相宜的金融支持为前提.而金融支持的力度和金融服务的状况,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促进或制约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经济空前活跃,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相当部分县域经济发展滞缓现象突出,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加大,因此,如何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城乡一体化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为启动农村改革注入发展活力的城乡互动阶段、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快速发展的城乡协调阶段、形成战略思想不断缩小差距的城乡统筹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发展一体化的城乡融合阶段。通过对四个阶段历史进程的梳理,将党领导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逻辑主线归纳为对城乡发展认识和实践的不断深化,可以概括为递进的三个层次:对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理论的坚持,满足城乡融合的基本前提;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理论与现代社会发展规律相结合,寻求工农城乡关系变迁的总体路线;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10.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动态过程。目前我国城乡一体化的重点是县域城乡一体化,县域经济发展好了,必定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实现方式具有多样性,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城乡一体化需要总结分析各地的实践做法,分析农村人口的家庭生计策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1.
市场力(Market Power,MP)是指市场参与者能够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在电力市场中则表现为市场内电力公司影响市场出清电价的能力。本文应用博弈论中古诺(Coumot)模型来分析发电商的策略行为。以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均衡电价为基准,研究了在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电力市场的市场力。  相似文献   

12.
从发电价格和销售电价两个环节可以揭示我国电力能源价格改革的现状,发现针对大型发电商和用电大户的电价改革与小户发电商和普通用电户相比较,更加符合建立绿色电能价格的需要;根据绿色电能价格理念可以揭示我国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两个环节电力能源价格存在的缺陷;为弥补揭示的缺陷,必须通过绿色电能价格建立绿色电能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数函数的电力需求预测模型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取多元回归的建模方式和逐步回归法,筛选出能够预测中国电力需求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本期电力消耗量、年份、人口增长率、经济增长率、供电区域面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以对数函数为基础,可构建电量需求的短期预测模型和售电量的中长期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基于模型分析,可为电网企业的发展提供建议:强化电力需求预测,为确定投资规模提供科学依据;以电力需求引导电力投资规划,实现电力供求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4.
在线监测可以提高农村电网高压电气设备的利用率,有助于从定期检修向状态检修转变,有助于改善资产管理现状和提高设备使用寿命。文章通过对农村电网主要高压电气设备在线监测技术及方法的分析与研究,认为目前在线监测技术还不十分成熟,提出了要根据设备的具体运行情况,对设备的具体数据进行综合的分析,这样才能提高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输电网络扩展的激励规制与市场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电力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中国已经实现了“网电分离” ,发电环节已经引入竞争 ,但是由于输电网络的“自然垄断”特性 ,输电网络目前垄断状态还不能完全打破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需要政府的规制。本文通过比较输电网络扩展的激励规制与市场化方法 ,论证了输电网络扩展的市场化运营模式比政府激励规制要有效。  相似文献   

16.
依据各省级区域的风电生产成本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等对我国风电与煤电成本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和对比,从动态分析视角对风电替代煤电的可行性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到2020年会实现风电替代煤电的动态均衡状态,风电完全在经济性上具备了替代煤电的可行性,达到动态均衡状态时电力产品的成本和替代的进程呈反向关系。目前,全国...  相似文献   

17.
构建基于网售分开的竞争性电力市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垂直一体化垄断下电力产业陷入电力短缺和电价过高的两难困境。国内的改革思路大多局限于在发电侧引入竞争。在借鉴国外的改革经验 ,并在我国厂网分开的基础上提出网售分开的观点。通过建立区域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降低电力的生产成本和零售成本 ,通过建立具有价格联动的销售电价将竞争的效益有效地传递到电力用户 ,从而在我国建立起完整的竞争性电力市场 ,有效化解我国电力产业的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18.
在刚刚过去的一轮通货膨胀中,农村的CPI涨幅持续高于城市。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给农民带来更重的负担,也会阻碍国民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一价法则,农村市场价格有向城市市场价格加速收敛的需要,但农村市场自身不完善,政府的财政投入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对农村市场亦较为不利。面对这种局面,要从财政投入、完善和规范农村市场制度以及调整宏观调控政策等方面入手,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9.
政府长期对电力、煤炭实行直接和间接的价格管制。由于管制,煤炭、电力长期低价位运行,煤炭相比于电力更甚。又由于煤炭—电力的相互依存关系,一直存在电力要让利,煤炭要减价的争论。化解争端的短期办法是依据CPI大小及社会承受能力实行煤炭—电力价格联动,并消去煤炭上涨的不合理因素,主要是运输、中间交易环节。长期来看,要放弃价格管制,让市场机制配置煤炭、电力资源。  相似文献   

20.
电价改革是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的支撑点,也是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的难点,尤其是批发与零售定价对电力产业的改革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电力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四种递进模式,并在分析我国电力产业定价体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我国国情下采用模式三——趸售竞争模式较为适宜。随后本文给出了这一模式下批发和零售的定价模型,并用具体算例对最终用户电价收费实践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