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蕴含着很多内容,其中主要包括人与自然界不可分割、辩证统一的关系、劳动实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桥梁以及人创造环境,环境反作用于人.当前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生态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对于我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政治、生态经济以及构建尊重自然规律的生态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提高生态文明的意识 意识是指人类为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包括生态伦理意识、生态价值意识、生态科技意识、生态审美意识等.生态文明意识是人们正确对待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生态伦理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道德支撑,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又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构建和谐生态伦理观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就构成了生态文明的理论关系.生态文明的实质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提.生态文明的境界是一个和谐的社会有机体寓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中,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海口市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生态文明重在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道德价值体系,在价值观念上强化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意识,在生活方式上强调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生态的文明消费,在管量行为上注意引导公众参与城市生态环境决策管理.  相似文献   

6.
室内生态设计强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的沟通,是室内设计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对中国室内设计现状的分析出发,阐述了室内生态设计的内涵和设计原则,然后说明了室内生态设计的具体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7.
邹维平 《活力》2006,(2):83-8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标志。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站在“天人合一”的高度,运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原理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变化,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牢固树立生态经济意识,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健康构建。  相似文献   

8.
构建人水和谐的生态水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水利标志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它是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是21世纪水利事业的最高目标.文章对我国目前在生态水利方面的研究动态、生态水利的含义以及如何实现生态水利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论述.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反思,它强调人类应当敬畏自然,不要贪婪地向自然索取.同时提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并且融入自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运用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自然生态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切实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我们当下必须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运用马克主义生态观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路径,打造一条符合生态要求、结构合理、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具有十分丰厚的内涵,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价值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关键是要求人们要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对于建设美丽的生态地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首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北京水务从防止人对水的侵害入手,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清洁小流域,把好水源地上游防线.  相似文献   

12.
现今生态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态自然观正确的反映出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的本质,为缓解生态危机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生态自然观的确立是人类自然观的发展进步,生态自然观对人类正确的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界,促进人类健康发展有着积极地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在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遵循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的准则,体现的是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精神。加强生态伦理建设,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克服“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观念,克服经济至上的政绩观,树立生态价值观,积极推进生态伦理建设工作的法治化,创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城市是一个与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密切相关的概念,致力于构建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高度和谐的关系,作为一种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达到一种自然和谐、社会公平、经济高效的理想状态,造就一种人与自然共存共荣、合作共生的最优环境.文章分析了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及特征,浅谈了影响生态文明城市形象的素,分析了生态文明城市的构建和规划.  相似文献   

15.
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体育构建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是全球自然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体育运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平衡发展的表示,体育的发展过程是对自然环境利用与保护的矛盾统一.生态体育是生态文明的内涵之一,它在推进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城市生态体育的运行和发展要尽力与环境保持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16.
采煤塌陷区的存在给人类社会来巨大危害,使生态破坏加剧,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影响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加了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制度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分析安徽淮南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制度的成效和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但由于结构性经济政策缺位,致使生态保护红线区利益相关者面临经济利益损失,因此研究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补偿机制,对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补偿实践探索存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缺位、市场化补偿手段应用性有限、对农户可持续生...  相似文献   

18.
生态城市不仅促进人类自身健康地进化、发展,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同时也重视自然的发展,生态城市成为能“供养”人与自然的新的人居环境,在这里人、自然相互适应、协同进化,共生共存共荣,体现了人与自然不可分离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9.
萨满教中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朴素的环境哲学和生态伦理观,对我们今日的生态保护工作有不少值得借鉴和挖掘的重要价值.萨满教的生态意识虽然具有自发性,但在客观上确实起到了保护物种、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作用.如果我们从那些有利于生态保护的传统文化中挖掘出合理的因素,使之由自发上升到自觉,必将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企业技术开发》2016,(12):163-164
随着上世纪工业化的发展,城市病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为有效的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城市的概念被提出,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从生态城市建设的概念着手进行论述,进而指出了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策略,希望对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