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融资》2016,(1):48-49
2015年岁末,在以“新经济?见未来”为主题的投中集团2015中国投资年会上,复星集团执行董事、副董事长兼CEO梁信军做了关于全球投资话题的演讲,他认为,健康快乐行业将是中产消费中的明珠,现在投资将是非常好的时机。  相似文献   

2.
吴辉 《投资与理财》2014,(10):76-77
“中国期货行业的春天来了!”中粮期货董事总经理、首席投资顾问、首席分析师王在荣先生指着他的新书《中国期货大趋势》告诉记者,“我从1995年到现在,经历了20年期货生涯。可以说,我见证了中国期货市场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期货市场从成交量最小的期货交易,变成了交易量稳居世界第一的市场。”  相似文献   

3.
邓岩 《金融电子化》2007,(12):87-89
“业余”摄影伴随他走过21年,从部队作训参谋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会主席,再到中国金币总公司董事,职业生涯的变化从未影响他对摄影的执著追求,他现任人民银行机关摄影协会副会长,人民银行书法美术摄影协会顾问,新华社中国图片总汇签约摄影师,4万余张摄影作品是他工作和生活的真实写照,他就是中国金币总公司董事吴晓华。人们喜欢称呼他为”吴老师”,“首席摄影师”。对业余爱好的执著钻研精神吴晓华的人生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4.
宿淇  苏坤树 《理财》2007,(1):42-44
3年前,小“牛”人徐乐从清华大学休学创业成了当时的一大新闻。3年时间里,他把第一家网络域名注册超市的概念引入中国;他创办备受IT业关注的亿网传媒;他推出中国内地首家免费试用品发放平台,以独树一帜的营销模式为商家免费打开推广通道。3年后,新浪、搜狐、新民晚报等众多传媒再次将关注的视角锁定在徐乐身上,22岁的他有着怎样的精彩和与众不同?记者第一次见到徐乐是在北京清华园。高高瘦瘦的他,穿着休闲,脸上布满灿烂的微笑,和我们在清华校园里碰到的其他同学没有两样。这个1984年出生的南昌男孩,只有聊起生意的时候,才会激情飞扬。这时,…  相似文献   

5.
“可以接受访问。”今年两会,记者与全国政协委员、汇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汇丰中国董事长郑海泉的第一次接触,只是他回复于采访函上的简单六个字,但这六个字和他的为人一样绅士且有气度。当记者自报家门来自于《中国金融家》时感动油然而生,因为他亲切地回答:“我知道你们,你们对我很好!”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员周丙斋同志是湖南攸县了塘铺银行营业所的会计员。他忠于职守,忠于人民,工作一贯积极负责,任劳任怨,连续6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周丙斋同志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4岁时母亲死了,9岁又死了父亲,12岁开始给地主干活。16岁那年攸县解放了,他第一次见到了太阳。1950年参加了革命工作,分配在银行当通讯员。“不是共产党,哪来的今天”,他内心的喜悦变成了一股无限的力量。 1957年春天,周丙斋同志开始担任银行会计工作。他所经管的帐目,总是一丝不苟,那怕是一笔帐、一个字,也都要认真记清楚;发现一分钱的差错,就是查到深更半夜也要把它查清;凭证手续不  相似文献   

7.
从歪唱寻乐到网络歌手叶茂1980年2月12日就出生在有重庆都市“贫民区”之称的渝中区十八梯,半岁的时候,他得了肠套结,动了三次手术,加上营养不良,造成他身体羸弱,从而严重影响到他的读书成绩。初中毕业,他没能考上高中。1996年3月,年仅16岁的叶茂,开始打工挣钱贴补家庭。他应聘  相似文献   

8.
《投资与理财》2014,(6):110-110
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MarkElliotZuckerberg),1984年5月14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州白原市长大。哈佛大学计算机和心理学专业辍学生,被人们冠以“盖茨第二”的美誉。作为牙医和心理医生的儿子.扎克伯格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还是个电脑神童,从10岁得到第一台电脑开始。就将大把的时间都花在了上面。  相似文献   

9.
井华 《国际融资》2016,(5):25-26
中国投资协会股权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简称“创投委”)二届一次理事扩大会议前不久召开。北极光创投董事总经理邓锋发表演讲,他认为:做投资,第一,要看团队的D N A,就是做什么行业的;第二,要看行业发展大的趋势,可能这个趋势不是一两年两三年之内,而是五到十年或者更长时间,这才是应该建立的投资逻辑。  相似文献   

10.
资讯     
《银行家》2006,(7)
人物史美伦出任交行非执行董事素有证券界“铁娘子”之称的史美伦6月22日在交通银行的股东大会上正式当选为该行非执行董事。现年56岁的史美伦出生于上海,1998年被任命为香港证监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11.
赵海英董事是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中惟一的女性,也是最年轻的一位董事。她既有世界银行的工作经历,又具有在大学、研究机构的教学研究实践。她觉得自己能加入工行董事会这个团队非常幸运,认为“三人行,必有吾师”,每一个董事都有着很丰富的专业工作经验以及人生的阅历,与他们共事,既是一段非常愉快的工作经历,也是一个受益良多的学习过程。在采访中,赵董事畅谈了她对于银行业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等方面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杜兴强  张颖 《金融研究》2021,490(4):150-168
本文关注独立董事任期届满后离任、但经过一段“冷却期”后再次被原上市公司返聘的现象(“独立董事返聘”)。本文以2003—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独立董事返聘对公司违规的影响究竟是基于“学习效应”的抑制效果还是基于“关系效应”的助长效果。研究发现:(1)对独立董事返聘的公司而言,相对于冷却期,返聘期的公司违规显著更少(纵向对比);(2)返聘的独立董事首任期间,公司违规要显著低于冷却期(纵向对比);(3)相较无独立董事返聘、返聘人数更少的公司,返聘人数更多的公司违规显著更少(横向对比)。研究发现支持了“学习效应”假说,即独立董事返聘抑制了公司违规,并非是规避任期规定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刘瑾 《新理财》2009,(9):18-20
陈基华,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铝业)执行董事、副总裁、CFO. 2006年,年仅38岁却已掌握中国铝业财务大印的陈基华在他的母校--中央财经大学做一场关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报告."陈老师"站在讲台上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假如今天你被任命为一个公司的CFO,你的任务是什么?如何完成这项任务?"  相似文献   

14.
独立董事制度是个“舶来品”,从美国来到中国近十年来,一直“水土不服”,以致状况不断.本文从云南景谷林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景谷林业)独立董事不作为事件为突破口,指出我国独立董事“不独立”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缺乏完善的独立董事制度,提出建立“独立董事薪酬的第三方存管制度”,使得独立董事真正“独立”,进而提出构建一部适应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独立董事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带着梦作画     
《中国金融家》2004,(6):106-107
13岁的“小画家”刘浩南出生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现在是实验中学一年级(3)班的学生。他伴随着渤海湾的旭日出生,听着大海的涛声成长。家乡的渔火点燃了他热爱生活的希望,家乡的山水激发了他艺术创作的热情,因此他从小就有绘画的天赋,并得益于建立在家庭和艺术的这座桥梁。爷爷是个高级工程师,他的设  相似文献   

16.
2007年7月著名银行家理查德·杰瑞特(Richard Jenrette)加入国际知名私募股权公司黑石集团出任董事一职。出生在1929年4月5日的杰瑞特着迷于开创新事物,这点从他少年时期就已经开始显现出来。十几岁的杰瑞特带领邻里的孩子们创立了名为伯利之鹰(Budley Eagles)的小团体,在组织小朋友们建立球队的过程中,杰瑞特一直担任着首领的角色,从那时起他就发现了自己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并认识到控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高广春 《银行家》2006,(9):28-32
陈耀芳,鄞州银行董事长,1955年出生在新中国的一个普通家庭。16岁时,响应毛主席的号如,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从此,这位城里人跟“农”字就结下了不解之缘。8年后,陈耀芳被“选调”到宁波鄞县的一家基层农村信用合作社。流年似水,岁月当歌。转眼28年过去,祖国面貌日新月异,陈耀芳与“农”的情义也日渐浓厚。这期间陈耀芳与他的同事们相继实施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并最终牵动整个农信社系统的重大改革。他是农信社改革的探路人,也是直面“三农”问题的实干家。如今,因其与“农”的浓浓情缘,被许多人称为“三农银行家”。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0月27日通过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第一百二十三条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独立董事在法律上正式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国务院最近批转的中国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中也提出要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但是,修订后的《公司法》以及《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中对独立董事的任免、权限、工作程序和约束机制等还是没有作出明确界定,独立董事前行之路依然艰难。  相似文献   

19.
独立董事制度作为改善公司治理机制的一项重大举措引入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作为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代言人,曾被誉为“名利双收”的阳光职业。但是,在上市公司纷纷聘请独立董事满足监管者要求的同时,我们却发现部分独立董事提出辞职,并且这种趋势愈演愈烈。更为有趣的是,很多独立董事在一家上市公司辞职后又到另外一家上市公司去任职,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独立董事“跳槽”究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激励,还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声誉激励?本文以2001年至2005年75个独立董事的“跳槽”事件为研究对象,分析独立董事任职选择的真实动机。首先,我们回顾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一个基于经济激励和声誉激励的分析框架。经济激励包括薪酬收入和现实成本付出,声誉激励包括企业知名度、企业隶属层级和任职风险。接着,我们对独立董事“跳槽”的真实动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独立董事“跳槽”主要考虑的是上市公司知名度和任职风险等声誉因素,而不是薪酬收入和现实成本因素。最后,我们得出结论,片面地强调独立董事的薪酬并不能达到对独立董事的激励效果,声誉机制更能实现对独立董事的激励约束作用。独立董事制度要更好地发挥治理效果。首先要解决独立董事任职并改善公司治理的原动力问题,这就要求形成配套的独立董事绩效评估机制以及声誉激励约束机制,这样才会有培育独立董事市场、改善公司治理绩效的可能。本文的研究不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丰富了公司治理的文献,而且对完善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0.
李刚 《理财》2002,(12):13-14
根据9月18日《大河报》消息,近日许多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纷纷退出,理由是“出力不讨好”。联想到前一段闹得沸沸扬扬的“花瓶董事”陆家豪状告证监会事件,笔者认为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固然能够对加强证券业监管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独立董事制度”不是万能的,它不能代替公司治理。 我国证监会于2001年发布的《关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