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陕西农业产业化运行要素的分析管世联王西荣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一个或多个相关的农产品项目,组织众多主体参与合作,进行产品生产、储运、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组织形式。产业化反映了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对陕西...  相似文献   

2.
吴群 《山东经济》2004,20(6):158-160
提升农业产业化的运作水平,构建农业产业化支撑体系,对于建设现代农业意义重大。农业产业化支撑体系包括主导产业定位、市场建设、科技体制创新、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投融资体系建设、组织制度创新等方面内容。在实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以“特”制胜,培育区域主导产业;培育产业链接与资产整合力强的龙头企业;建立宏观调控下的农业产业化市场导向机制;发挥科技创新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加强农业产业化投资的新机制;再造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在各参与主体之间建立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山东农业信息化与产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玲玲 《北方经济》2009,(11):50-52
一、农业信息化与产业化的关系 (一)农业信息化是市场化农业的客观要求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市场化农业,当市场化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产生发展信息化的迫切要求.我国农业经济的主体是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生的"超小型"农户经济,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通过龙头企业和各种一体化组织,把小农户与大市场联结在一起,按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要素、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环节.  相似文献   

4.
加快农业经济发展要加大要素集聚,推进生产园区化;加快产业融合,推进农业产业化;规范生产标准,推进农业品牌化;鼓励科技创新,推进农业智能化;优化生产条件,推进农业绿色化;强化主体培育,推进主体新型化.配套措施是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农业发展环境,强化涉农资金绩效管理.  相似文献   

5.
一、农业信息化与产业化的关系 (一)农业信息化是市场化农业的客观要求 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市场化农业.当市场化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产生发展信息化的迫切要求。我国农业经济的主体是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生的“超小型”农户经济.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通过龙头企业和各种一体化组织.把小农户与大市场联结在一起.按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要素、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环节。  相似文献   

6.
周鲁  薛茹 《天津经济》2014,(11):60-63
在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下,农业产业化与服务业正由独立发展走向产业耦合。当前我市致力于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而与服务业的融合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促进产业耦合向产业融合转变,本文对天津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及现状进行总结,通过研究产业化发展主体—农户与龙头企业的产权关系,分析"农户+龙头企业"模式以及我市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中粮集团与美国邦吉集团全产业链发展战略,并对比总结国际领先龙头企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下一步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应克服现有模式利益结构的弊端,充分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建议政府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结合区县区域资源和产业优势,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项目示范等途径,大力推进我市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促进产业链整合横向扩张纵向深入并举,通过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生产要素的渗透融合,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龙头企业与加盟农户违约行为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但由于经营主体的自利性、农产品质量信息的不对称性已引发大量的违约行为,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文章对纵向合作中公司与农户之间的违约行为进行博弈分析,考察双方违约行为的形成机理,为设计有效的产业组织制度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产业链构建是产业化经营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农业生产为发端的经营活动,是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实现农产品的广度深度开发和多次转化增值,克服传统农业的弱质特征,有效地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谋求产业的整体效益。所谓产业链,是指产业间通过“投入—产出”关系而形成的一种有机联系。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它既包括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经济规模化,又包括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以及其他诸多宏观政策调整和微观主体改造的内容。只有通过产业链,才能把农业与其他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因…  相似文献   

9.
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早已是共识,然而由于分散农户缺少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长期以来农民在产业链条中的地位只能是原料生产者。组织起来的密云农民,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载体,经过几年探索,在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崔秀荣 《特区经济》2007,(7):192-194
当前各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但由于存在种种矛盾,集群效应并不明显。为此应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构建产业集群发展平台;依托特色产业和生产基地,打造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加强农业产业链上各经营主体的分工协作,形成地方网络;建立健全产业化服务体系,延长农业产业链等,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乡物资交流的组织和开展,使城乡关系逐渐恢复正常,扩大了广大农村农副产品和土特产品的销路,提高了农民群众的购买力;促进了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趋向繁荣,增加了国家的税收,减少了财政上的困难,物价更稳定,对于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公司+农户"组织形式利益分配的矛盾与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农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存在着契约稳定与契约不完全、利益共享与利益分化、风险共担与风险转嫁等矛盾,通过加强信息建设与服务、支持农民发展自己的组织、加强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的协调、建立风险基金保障制度、创新“公司+农户”组织结构等解决矛盾。  相似文献   

13.
发展安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发展安徽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需要;其次是实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需要;第三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第四是提高安徽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手段。推进本省农业产业化的基本途径有: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产品,全面实施农业名牌战略;大力实施农产品流通工程;尽快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4.
西方发达国家农业转型的成功历程揭示,农业现代化是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农业部门利用工业核心理念实现农业产业组织和农业生产技术变革的自发过程。由于二元体制的存在,使得我国农业在现代化过程中未能与工业部门同步实现产业组织形式和生产技术的变革。因此,文章提出,在现实条件下,我国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通过变革生产关系层面的土地制度、城乡户籍制度、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等关键要素,以工业核心理念推动农业产业组织变革,进而推动农业生产技术的自发革命,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生产自然制约条件、农业人力资本投入、农业生产资本投入、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济的市场作用、农业生产条件制约因素等密切相关.本文选取反映农业经济增长的13个指标,对其1980-2012年的时间序列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与其误差修正模型,研究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我国农业长期经济发展与短期经济发展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我国农业长期与短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按影响力大小依次为农业生产条件、市场作用、自然制约条件、农业生产资本、农业生产技术、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6.
张理剑  沈黎嫣 《特区经济》2008,(11):303-304
企业公共关系中议题管理是一种行动取向的组织管理功能,企图辨识可能影响组织的潜在议题或即将显现的议题(立法的、规范的、政治的、社会的),然后动员并协调组织资源,形成策略性以影响议题发展的过程。本文在对企业公共关系议题管理基础理论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公共关系议题管理的实施阶段和主要种类。  相似文献   

17.
胡月英 《特区经济》2009,(6):169-171
本文在研究安徽省绿色农产品一体化经营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安徽省绿色农产品一体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必须提高思想意识,转变经营观念;抓好绿色龙头企业建设;进一步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协调利益联结机制,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等对策与建议;以促进安徽省绿色农产品一体化经营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重庆市忠县为例,分析了2002—2007年流转农地用途变化的特征,借助SPSS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流转农地用途变化的驱动力,为严格流转农地用途管制提供建议。研究表明:流转农地的“非粮化”现象突出,农地流转市场发展驱动、土地利用比较利益驱动、地方政府引导行为驱动是流转农地用途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在实际流转中,应建立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机制,并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严格流转农地的用途管制。  相似文献   

19.
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兴华 《改革与战略》2010,26(5):120-122
文章认为,农业经济组织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及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等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我国的农业发展实践中,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还较为滞后,存在着行为不规范、传统意识影响严重和政府支持不够等问题。随着农业产业化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家一户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将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广泛实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0.
依托北京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与和谐宜居之都的发展要求,密云农业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打造"绿色国际休闲之都",通过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完善经营主体形式、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等手段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休闲文化型、产业带动型两种模式实现农业园区化建设,依靠产品认证、基地建设及信息化管理等方式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进而提出"三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