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许多人眼里,日本企业的形象总是和“精明”“、小气”“、斤斤计较”、“小家子气”等形容词联系在一起。然而,人们在对日本企业的“抠门”颇有微词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日本企业所具备的强大竞争力。可以说,正是因为节约,日本企业才走出了一条“经济型”发展道路。节约精神是  相似文献   

2.
徐立军 《企业经济》2003,(7):138-140
在“入关”后的30年里,日本把本国建成了世界工厂,“日本制造”享誉全球。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并购的角度作些分析,以期对我国建造“世界工厂”有所启示。一、日本“世界工厂”的形成与表现什么是世界工厂?有学者把它归纳为,“是指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已成为世界市场重要的工业品的生产供应基地。”入关后,日本并未把建造世界工厂作为本国刻意追求的目标,但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日本第一”声名鹊起,“日本制造”誉满全球,日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从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所占的位次来看,1950年日本占据第7位,而1960年就跃进…  相似文献   

3.
2000年是 告别旧世 纪,迎接 新世纪的 独特年份,而日本 的百货业似乎也进 入了“弃旧迎新”的 世纪轮回。就在这 短短的一年间,许 多日本百货业的 “重量级选手”,在 与日本经济衰退、 百姓惜钱缓购的苦苦争斗中,相继败北,惶惶只等终日。在这些被打下擂台的“选手”名单中,既有破产倒闭的“长崎屋百货公司”,也有赢利直线下降的“伊藤洋货行”,还有巨额债务缠身的日本最大的超市连锁店——“大荣集团”…… 而引起日本百货业强烈地震的震源,非“日本崇光百货集团”莫属。这个具有 170年悠久历史的“日本百货业老九”,不仅…  相似文献   

4.
20世纪 70到 80年代 ,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令世界震惊。日本国内经济欣欣向荣 ,更将经济触角伸向了欧美市场。日本企业为何有如此好的经营业绩 ?1 981年理查德·帕斯卡和安东尼·阿索斯出版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一书分析了日本经济赶上并超过美国的原因。一、日本企业“内和外争”思想的产生人们将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总结为“内和外争” ,笔者认为“内和外争”并非儒家的“和”与西方的“争”的简单叠加 ,而是有了自己的创新。首先是“内和”的思想的渗透。日本企业不仅在内部营造良好的“和为贵”气氛 ,强调团队精神 ,还在管理系统与外部…  相似文献   

5.
徐梅 《中国审计》2003,(20):87-88
战后,日本一直被称为亚洲地区“雁阵模式”的领头雁,在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中发挥了主导作用。然而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持续衰退:银行坏账严重、企业经营面临困境、失业率不断上升、国民自信心下降。当各种解决措施未能带领日本经济走出低谷时,有人甚至视日本经济为世界经济中最大的“风险”。与此同时,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出色表现却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随着“中国制造”在日本的不断增多,不大习惯竞争的日本人在大量标有“中国制造”字样的产品面前感到惊恐不安,“中国威胁论”的说法也开始在日本蔓延,甚至有人将日本的通货紧缩和…  相似文献   

6.
论日本劳动法“解雇权滥用法理”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作为大陆成文法国家,其劳动立法在19世纪初就开始。关于“解雇”,从最初日本民法典的解雇自由思想到二战后的“解雇自由说”、“正当理由说”和“权利滥用说”三种学说的并存,70年代通过“日本食盐制造事件”和“高知广播事件”正式在判例中确立“解雇权滥用法理”,并在2005年1月1日正式被写入劳动法。  相似文献   

7.
日本经济崛起的秘密“魔方”何在?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是日本企业成功的秘诀。日本企业的“人本管理”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种精神,即团队精神,也就是我们讲的企业精神。日本诸多企业都有自己的团队精神。表现在口号上,如“顾客第一”(日本三菱公司),“好产品、好主意”(日本本田汽车公司)等。表现在行动上,是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与敬业。员工把自己  相似文献   

8.
“及时管理制”,是70年代中期在日本的企业界流行起来的。当时,一些美国、西欧甚至日本的管理专家却认为:“及时制管理”,是日本民族特点所形成“日式管理”的产物,只适用于日本企业。到80年代初才在美国和西欧的企业  相似文献   

9.
“和”的观念、集体主义思想和武士道精神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些文化对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本传统文化存在的不良思想以及西方文化与日本传统思想的碰撞成为了导致青少年道德危机现象产生的元凶。本文在对日本社会中青少年的道德问题作出概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的观念与“学业荒废”的关系、“集体主义”思想与“欺辱”的关系以及“武士道精神”的负面影响对日本传统文化对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消极影响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管理科学是美国人整理出来的,他们曾经是世界最大的“管理”输出国。但是,在管理上做得最成功的却要算日本人,因为日本人除了管理科学之外,还十分重视管理理念。放眼世界,在人才频繁流动的今天,在人才“争夺战”弥漫的硝烟里,我们却很难发现日本在为自己人才的流失或者断层而忧虑。他们有自己的管理秘诀和绝活。 第一招:“天地之性人为贵” 日本企业家很早就提出了“人力资本”的观念,把人作为管理的基础。在他们看来,在现代社会,人就是财产,是最重要的资源。因而,素有“日本经营之神”之  相似文献   

11.
自“CI”登陆神州,“企业形象策划”渐渐热了起来。其实,“CI”在西方不过视觉形象包装术。照搬必陷入误区。美国有美国的“CI”,日本有日本的“CI”。中国的企业形象策划正向企业管理的层次深入——  相似文献   

12.
童卉欣 《乡镇论坛》2010,(11):31-31
在日本大都市里看不见“农民工”的身影。1955年-1975年,日本平均每年有72.5万“农民工”进入城市.转入非农产业部门工作。与中国今天的情形类似的是,日本当初的“农民工”也面临着从工资到保险与城市工待遇不平等的问题。但日本用2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农民工”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也许,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马林是那个最适合发现日本质量管理“变与不变”的人之一。因为早在20年前.她就作为访问学者东渡日本研修质量管理。今年3月,她再次到日本考察访问,走访日本企业,还“旁听”了最新的“质量经营”课程。 5月15日她来到上海,为市质协63家会员单位的近70位代表.做了“日本质量管理见闻“的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14.
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除此之外,世界上不少国家还有自己传统的妇女节日。日本的“少女节”和“母亲节”:“少女节”也叫“姑娘节”,在3月3日。日本人认为,此时桃花报春,是女性美的象征,故“少女节”又叫“桃花  相似文献   

15.
美国IBM公司:“IBM意味着服务。” 美国德尔塔航空公司:“亲如一家。” 美国波音公司;“我们每一个人都代表公司。” 美国电报公司:“普及的服务。” 美国百事可乐公司:“胜利是最重要的。” 日本三菱公司:“顾客第一。” 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好产品、好主意。” 日本佳能公司:“忘了技术开发,就不配称为佳能。”  相似文献   

16.
日本“自然农法”相当于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或绿色农业,首创于 1935年。   不久前,日本“自然农法”国际研究开发中心与海南省农业交流协会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拟在海南省共建 10个日本“自然农业”海南示范基地,推广 239个瓜菜、花卉和有机农业品种。   海南省是我国继山东、陕西之后的第 3个省级“自然农法”示范基地。海南省引入日本“自然农法”  相似文献   

17.
以研究微观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闻名于世的斯坦福大学教授青木吕彦先生在深入研究了硅谷的“模块设计”原理在产品创新能力上的重要优势之后,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美国在汽车和电子制造业落伍于日本之后,美国的新产业却走在了日本的前头。他说:20世纪90年代,我在硅谷,那里是“模块化”的先锋——大量的风险企业的主要“战场”,从那里观察日本,我看到其实是日本人自己制造了“失去的十年”。  相似文献   

18.
在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中,西方文明可以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被日本民众称之为“西学”的西方文明并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在日本历史的每个发展阶段有着具体的表现形式。究竟“西学”在日本历史中具体有哪些表现形式,又对日本的各个历史阶段产生了哪些影响呢?本文就此作一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本性     
这是长篇调研报告《明天的日本》中的结论部分.报告发表在1996年7月13日的英国《经济学家》周刊上,是一篇很有份量和参考价值的专题调研.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从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分析了日本(包括亚洲以及伊斯兰文化)同西方的差别,和“共同的本性”.论证了现代的日本必然会接受“西方民主制”,摒弃日本“家族式的独裁制”,以西方的个性化取代日本传统的“群体”观念,建立起新的以民主为基础的新“群体”观念.最后的结论是,西方和日本在观念上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人类的本性是一致的.本文对我们了解日本社会的深层次问题,和西方人对日本、对东方的看法,都是有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去年10月,在上海市质量协会组织下,我们14家企业的68名代表参加了“洋上大学”考察活动。“洋上大学”的日本之行对我这样一个还很年轻的质量工作者来说意义非同寻常。前往日本考察学习之前,对日本的概念只是“质量一流、国家发达”,但其是“如何体现”及“为何能实现”的,则一无所知,我本着学习的态度跟随着质量协会的老专家及企业界的质量领导们来到了向往已久的“质量”发源地“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