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农业的发展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本文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耕地、淡水、资金、劳动力、国际市场、化肥、农药、农业科技等方面的资源约束,及其所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降低中国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业技术进步中的制度约束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农业技术进步中的制度约束与制度安排林国先农业从传统到现代转变的内核是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技术进步离不开市场取向的农业制度变迁。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农业制度现代化便没有农业现代化。鉴此,借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把制度定义为它是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  相似文献   

3.
农业技术进步资源约束及诱导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进步受自然、社会经济资源约束,并受农业制度的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诱导发展模式:首先农业技术进步向自然、社会资源充裕的方向突破;其次向可改变资源约束方向变革;最后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制度创新与农业发展──关于传统农业改造的制度分析张建华一众所周知,作为农村改革发端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初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无论从农业资源配置的效率,还是农民生产积极性来看,这种制度的选择和安排是有效的。然而,这一改革在带...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国虽然出现粮食过剩,但并不意味着粮食安全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本文认为,粮食供过于求的短期与直接效应是粮食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或下降,如果这种效应进一步影响到(潜在或现实的)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供应的持续性,那么,粮食安全和农业的稳定地位就得不到保障。本文从基本要素和外部环境要素两个方面对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指标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视角,研究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贫困问题是发展经济学面临的重要挑战;从政策决策视角,推进解决贫困人口的持续贫困问题是政府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聚焦"渴望"—影响贫困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的关键,以渴望与投资关系为主线,建立"渴望—投资—贫困"理论分析框架。依据个体渴望异质性分析的结果,将贫困人口划分为高渴望群体和低渴望群体。针对高渴望群体投资不足行为的约束,本文提出以输血型政策供给突破制约投资不足的外在约束的解决方案;针对低渴望群体的投资不足行为,本文提出以激发型政策供给促使贫困人口由低渴望向高渴望转变,进而提出采用输血型政策供给以促进其投资行为,实现低渴望群体脱贫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中国不完全要素市场和农民分化的背景下,将农户禀赋约束和农业技术属性(要素投入密集度与技术风险)联结到一起,构建了考虑禀赋约束的农户技术选择理论模型,并利用不同省份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不同类型农户技术选择偏向的内在决定机制以及中国农户技术选择的行为逻辑和制度性障碍。研究表明,规模户、高兼业户与低兼业户群体在不同属性技术选择上差别明显,不同类型农户的禀赋特点与不同农业技术属性存在非对称性和偏差,是不同类型农户技术选择偏向有所差异的重要原因,而不完全要素市场条件下的农户初始禀赋约束难以缓解,加大了农业技术推广难度。  相似文献   

8.
制度约束下的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1996—201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对制度约束下的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整体而言,制度约束下的农村金融发展并不利于农业经济增长;在农业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的地区,制度约束下的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负向作用可能越大;促使农村金融制度约束与农业经济制度约束相适应有助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上述结论表明,只有减小制度约束程度或完善配套制度,促使制度约束相适应才能发挥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良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民是经济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处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最基层,他们要面对多方面的压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收入也难以得到保障。与工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农业经济一直处于缓慢增长的状态。国家为了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这些政策和制度的约束下,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和农业经济的增长受到了一些影响。针对现有问题,探讨了如何减少制度对农村金融发展和农业经济的约束,并制定了更加合理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农业现代化与农民增收:一个新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构建农业现代化与农民增收新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构造了了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形式的农业现代化与农民增收模型,利用湖南省近十年农村数据对理论框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理论框架符合经济发展实践,新的理论框架架下可以为以湖南省为代表的农业省份坚持农业现代化,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政策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国外农村风险管理研究: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风险管理研究是国外风险理论与风险管理研究的重大进展。本文对该研究领域的几个基本相关概念,风险管理的主要角色及其特性,风险的主要类型,以及风险管理战略做出框架性分析,以期对我国农村风险管理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阐明农业减量化从技术逻辑、行为逻辑向交易逻辑转换的内在机理。农户是农业减量化的核心主体,其减量意愿及潜在技术需求具有重要的行为发生学意义。已有研究通常将农户视为同质化主体,未能厘清农户需求偏好影响减量技术采纳行为的内在机理。本文以化肥减量为例,通过构建“农户分化—要素匹配—技术策略”的分析线索,揭示不同农户减量的目标偏好及其行为差异。分析表明,农户减量具有差异性,并与其要素禀赋特性和要素匹配度紧密关联。其中,生存型农户偏好以家庭生态圈内部要素替代外部要素来弱化毒性成分以保护土壤;生活型农户偏好以节省劳动力的施肥措施改进来降低肥料损耗;生产型农户偏好以改善化肥养分元素配比来增加作物吸收率;功能型农户则偏好通过危害度更低的外部要素替代来弱化毒性成分。此外,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供应商偏好以施用工具的改进来降低化肥损耗。本文进一步强调,通过鼓励小农户的连片种植,能够突破其要素禀赋局限,诱导农业减量服务的社会化与专业化,进而促进农业减量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13.
分析乡村文化产业,既要从文化发展的视角,更要将其置于三农问题的大框架中来考察和研判,从这一视域出发,从消费社会主导的文化形态和三农语境中的文化产业两个维度,构建了乡村文化产业的分析框架。在这一分析框架下,乡村文化产业的功能定位于三个方面,即保护乡村文化生态、调整产业结构和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通过梳理乡村文化产业的现状,总结出东部地区梯次发展和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两种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4.
文章提出土地资源保障能力的基本概念及多维内涵,明确在我国以保障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为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地资源保障面临的"三大矛盾",从定价机制扭曲、治理结构失衡、权益保障不足和法律建设滞后四个层次探讨了其形成机制。基于这一基本框架,明确加强土地资源保障能力的主要路径是有效供给与高效配置,产权体系健全、政府公共职能强化和交易成本低廉的治理结构是相关公共政策构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构建中国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的分析框架并提出宅基地制度的改革方向。研究方法:制度变迁理论方法。研究结果:宅基地要素相对价格变化,产生“外部利润”,引起利益主体的初级行动和次级行动,形成新的制度均衡。研究结论:中国宅基地制度经历了从自由流转到宽松流转到限制流转再到当前的“三权分置”等阶段,始终与同时代的乡村发展战略相互呼应、互为因果。须从当前农村宅基地制度现状出发,逐步弱化宅基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显化宅基地的资产功能,着力激发城乡社会创造活力和土地要素的市场价值,不断促进宅基地制度变革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6.
奶业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与作用。目前我国奶业正从传统奶业逐步向现代奶业进行转变,产业演化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本文结合演化经济学理论构建了我国奶业演化的内生及外生动力模型,并将变异、选择和遗传三大机制的分析范式应对于奶业产业演化的动力因素,从而对我国奶业演化的路径及阶段性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描述。最后,刻画出我国奶业演化的趋势及对政府的定位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视角,研究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贫困问题是发展经济学面临的重要挑战;从政策决策视角,推进解决贫困人口的持续贫困问题是政府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聚焦"渴望"—影响贫困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的关键,以渴望与投资关系为主线,建立"渴望—投资—贫困"理论分析框架。依据个体渴望异质性分析的结果,将贫困人口划分为高渴望群体和低渴望群体。针对高渴望群体投资不足行为的约束,本文提出以输血型政策供给突破制约投资不足的外在约束的解决方案;针对低渴望群体的投资不足行为,本文提出以激发型政策供给促使贫困人口由低渴望向高渴望转变,进而提出采用输血型政策供给以促进其投资行为,实现低渴望群体脱贫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证结合的角度说明,一个经济组织的经济绩效,既取决于组织内部的制度安排,也取决于组织制度安排与环境的相容性。这里的环境不仅指制度环境(如宪法秩序、政府政策框架、意识形态等),而且还包括经济组织运行的资源环境、产业特性及其市场环境。不同...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农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显示出发展生机与潜力,已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主体。来自浙江省186个农业专业大户、10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44家农业企业的调查数据显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经营规模、辐射带动、盈利能力、资金来源、市场导向、产品认证、品牌建设、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经营者大多具有初中以上学历,积极参与技术培训,拥有一定的非农工作经历。与此同时,他们在融资、土地获得、服务体系、政策效率、后继人才等方面仍面临困难和挑战。加快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取向改革,转变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方式,营造农业创业与就业的良好环境,建立农业经营者的退出与进入机制,在其发展要求、发展效率、发展力量、发展机制上寻求突破,是现阶段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将乡村振兴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重大国家战略。在分析我国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的基础上,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研究对象,提出产权制度改革下我国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机制。结果表明,完善土地三权分置、水权水价改革、知识产权保护、集体资产股权量化等产权制度建设是实现农业生产要素可持续利用的先决条件,强化制度、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标准规范等约束机制是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创新产业、财政、金融、价格等经济和市场激励机制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支撑。建议发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作用,推广地方创新成功经验和模式,推进全国层面的制度改革和政策创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