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手段,两者功能上各有侧重、互补性较强。相对而言,碳税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较大,在经济基础好、能源禀赋好的国家推行较为顺利;碳排放权交易因免费配额的存在,市场接受度较高。目前,欧盟已实现了两项制度的结合,在碳税征收主体中排除碳交易机制覆盖主体,将碳税作为碳交易市场化调控定价的重要补充手段,较好解决了减排政策的覆盖面和碳定价机制的问题。建议我国积极研究碳税方案,待碳交易市场成熟、经济相对平稳时试点征收碳税,并在覆盖主体和定价机制方面注重两项制度的协调。  相似文献   

2.
碳定价是国际公认的推动低碳发展、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有效经济手段。作为碳定价机制的两大支柱,碳交易和碳税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亚洲地区碳定价机制在实施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对我国实现"30·60"双碳目标提供了有益经验。本文对部分亚洲国家碳交易和碳税实施情况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分析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进一步推动我国碳定价机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碳税是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有效碳减排政策工具之一。尽管国际上碳税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减排成效,但是各国碳税实施路径与政策调整逻辑却有显著差异,仍存在参与碳定价机制不成熟、发展缓慢和国际争议调整机制缺失等问题。借鉴当前国际碳税制度的具体税收制度、政策设计和税收关系的实践经验,我国碳税的开征应循序渐进,与碳交易协同互补,采取“逐步拓宽”的税制设计,利用税收优惠平衡税收负担,充分参与国际碳税协调,致力于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和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4.
碳税和碳交易作为主要的碳减排政策工具被大多数重视碳减排的国家所采用。基于对比碳税与碳交易在理论基础、效果成本、减排效果、监督机制以及未来适应性等方面的差异,结合两种政策的执行现状和中国国情,中国应建立碳排放交易与适度碳税相结合的复合政策,降低碳排量,以应对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5.
实现减碳、低碳、零碳发展已成全球共识,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下简称“碳市场”)与碳税成为当前各国借助市场机制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手段。相较于碳税,我国碳市场较早开始建设,但就国内实际情况来看,仅靠单一的碳减排机制难以实现气候雄心。因此,本文首先对碳市场和碳税的理论机制、实施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种政策各具优势,且两者互补性和合作性大于竞争性;其次结合碳定价的国际实践进一步研究,发现碳市场和碳税政策混合使用是更高减排效率、更低减排成本、更公平和可持续的减排模式;最后基于覆盖范围联动、价格机制联动、监管机制联动,并借鉴国际碳市场和碳税协调联动经验,提出我国碳市场和碳税协调发展的设计思路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基于当前全球变暖的压力,各国为了实现碳减排目标不断推进碳交易和碳税等碳减排措施落地。为了进一步探究不同低碳政策的实施效果,采用DSGE模型分析实施碳交易和碳税等不同低碳政策对实体经济和社会碳排放量的影响。主要结论有:从短期来看,碳交易和碳税在消费、产出、投资和劳动上的冲击呈现一致性,但仅实施碳交易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冲击和对污染排放存量的负向冲击均高于仅实施碳税政策的冲击效果;从长期来看,实施碳交易政策在抑制社会污染排放量和督促企业做出减排努力方面的效果强于仅实施碳税政策在此两方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碳税作为价格型减排工具,是碳定价机制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地区)实施。我国作为碳排放大国,适时开征碳税,对发挥税收政策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引作用、有效弥补碳交易定价的缺陷、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本文从碳税征收范围、计算方式、税率设置与税收优惠等方面梳理总结了南非、新加坡的碳税征管方式及经验,并结合我国碳税、碳费现状,剖析了我国碳税征管可能面临的经济约束、中小企业碳核算工作基础薄弱、第三方碳核查服务机构发展不成熟以及技术限制等问题,由此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邱峰 《青海金融》2012,(2):40-42
众多的减排方法中,碳交易和碳税同为间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手段,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和接受。碳交易和碳税各有优缺点,哪一个更适合中国尚无定论。由于担心碳税潜在风险性,许多国家的碳税建议未获成功。碳税的实施可能在短期带来阵痛,但对中国走好低碳经济时代的增长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开征碳税的必要性、路径选择与要素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共同关注的热点。用碳税等经济手段促进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已经成为一些国家应对气候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选择。本文分析了我国实施碳税的必要性,概括了国际上实施碳税的一般路径,提出了我国引入碳税的策略选择,并对碳税的要素进行了框架性设计。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作为碳交易大国为何缺乏定价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以来,全球碳交易市场持续快速扩张,作为碳排放大国和非减排义务国的中国,已成为全球碳减排资源供给大国,但始终处于碳交易价值链的最低端,在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巨量减排资源的同时向它们输送了巨额经济利益。其原因在于中国缺乏碳交易定价权。本文深入研究了此问题,认为根源在于资源意识、交易主体、交易市场、交易标的和交易货币等方面的劣势。为改善中国碳交易定价地位,中国应提升碳资源认识、完善碳交易体系、构建碳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1.
碳税和碳交易是两种主要的间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制度选择。从国际实践来看,不同国家根据自身的情况,一般会侧重于采取一种调控方法。我国处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初始阶段,应深入研究两种碳减排机制的基本原理,借鉴国际上成熟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选择适合于我国低碳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适时开征碳税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促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的重要政策选项。厘清市场主体碳排放责任和减排义务,选择合理的碳税征收模式,是有效发挥碳税环境和经济红利的重要前提。基于碳排放责任原则以及该原则下碳税征收模式的类型、特点,在比较分析国际碳税征收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短期内我国宜选择生产型碳税征收模式,待条件成熟时,可逐步过渡到混合型碳税征收模式。  相似文献   

13.
倪娟 《税务研究》2016,(4):46-50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中国亟需改变高能耗、高污染的"透支式"发展模式,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对比分析了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差异,考察了两种机制国际与国内的实施现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联合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际碳交易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碳交易机制日渐成熟;与此同时,碳交易风险不断加大,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当前国际碳交易中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网络钓鱼欺诈、增值税舞弊、利用碳交易洗钱、内部交易与操纵市场等问题。为应对这些风险,国际上采取了共同注册制度、碳身份证明、碳税的反向征收等主要监管手段。上述监管手段将为我国建立和完善碳交易市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年来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减排量国家,以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为首的外资企业开始将资金投入中国的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以下简称CDM)市场。外资大量进入中国碳交易市场,在推动中国CDM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危及了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安全,不利于中国推进节能减排战略目标的进程。对此,中国应加快碳交易机制建设,建立国内统一的CDM市场交易体系,利用碳交易市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碳金融产品,加强对碳排放权交易资源综合管理进行战略储备等等。  相似文献   

16.
孙起  余艺林 《中国外资》2013,(14):204-204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艾改善全球气候也是目前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在气候变化以及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碳税被认为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有力手段之一,碳税的相关立法也成为税法领域的重要议题。随着世界各国愈来愈关注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关注气候变化相关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之一,毫无疑问,正面临严峻的碳减排压力。因此,当前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与讨论如何进行碳税立法以应对气候变化相关议题。本文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并结合日欧等发达国家有关碳税的相关实践与制度,就碳税的立法理念、碳税制度的具体设计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截至2022年4月,全球有32项碳排放权交易系统(ETS)和36项碳税正在运行。从行业来看,全球各碳定价机制通常优先纳入电力和工业部门,其次是建筑和交通运输部门,少数纳入了国内航空、农业和废弃物处理部门。从企业来看,各碳定价机制主要根据企业在供应链中所处的位置设置监管点,多数ETS设置了准入门槛,仅有少数碳税机制设置准入门槛。从区域来看,同一国内不同区域ETS交易价格存在较大差异,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碳税税率也有所不同。建议我国将钢铁、建材、农业等更多碳密集型和减排潜力大的行业逐步纳入碳市场;适时引入碳税机制作为碳市场的补充,对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实施碳税;推动地方碳市场试点健康发展,为全国碳市场积累交易数据和经验。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开征碳税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碳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碳税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低碳化的有力政策工具,其在我国的开征理应纳入日程。本文在分析减排的国际压力和开征碳税必要性的基础上,对我国碳税税制各要素的设计以及其他应采取的相关政策措施进行了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19.
碳交易已成为各国温室气体减排最重要的制度安排。作为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未来减排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重大挑战。根据2011年11月9日国务院《"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我国将建立碳交易市场。社会各界对我国碳市场构建存在诸多观点,其中有些值得商榷。本文基于碳交易性质的认识,对我国碳市场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20.
王茹 《财政研究》2021,(7):25-37
从多源流理论视角分析,中国实施碳税与碳交易政策协同的时间窗口即将开启,要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建立二者高效协同的政策体系,共同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在问题源流中嵌入时间要素,在政策源流中嵌入风险要素,在政治源流中嵌入体制要素,构建新的碳税与碳交易协同多源流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此框架提出碳税与碳交易政策协同建议.问题源流要以动态平衡为目标,注重政策的时序性、实现时间协同,注重政策的分配性、实现效果协同.政策源流要以防风险为主线,注重政策的互补性、实现对象协同,注重政策的系统性、实现目标协同.政治源流要以凝聚共识为基点,对内注重政策的公平性、实现利益协同,对外注重政策的开放性,实现国际协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