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对人格方面进行教化培育,使其综合素质提升的过程,而农村教育,方向直指农村地区,对于农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文章基于农村教育视角,研究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问题,结果表明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的原因在于知识水平制约,转移就业困难;转移盲目性较大,组织化程度低;权利意识较弱,自身权益难以维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注重素质提升改进农村教育目标;普及职业教育思想改变农村教育观念;重视综合教育丰富农村教育内容;加快解决转移劳动力子女入学问题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劳动力外流及家庭结构核心化,我国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呈现不断弱化的趋势,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导致家庭照料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更加凸显。基于社会支持理论,文章审视了农村老人的照顾需求及其差异性,同时也探讨了农村老人照顾需求与社会支持的内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适当的社会支持网络的政策建议,以弥补老人照顾需求与家庭照顾的不足,最终实现维持社会与家庭照顾责任之间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投资好比下棋而非赌博。下棋是有规律可寻的。谁越懂得棋路、棋谱,谁就越能赢棋。同样道理,投资也有规律可循,掌握了经济规律,投资就会立于不败之地。投资决定供给,而供给服从需求。  相似文献   

6.
周颖颖  吴晓苇 《魅力中国》2010,(6X):111-111
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推动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的基础工程。目前农民对教育的需求大大增加了,但农村教育的供给却远远没有跟上,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为此,我们在北京市10个远郊区县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和论证。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以农村教育服务供给为研究对象,从农村居民的角度出发,以农村居民对教育服务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北京市农村教育服务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探讨,以揭示北京市农村公共教育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青年就业和中年失业为切入点,运用人力资本多期投资理论来分析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解决好农民的就业问题。如果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无法转移出去,农民的富裕、农村的现代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而要顺利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必须着眼于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素质,首先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其次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的基本特征及投资战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由于农村人口众多、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人力资本存量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加大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建立合理的投资机制将对促进农村经济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转移后的农村劳动力多在非正规部门工作,造成工资收入低、工作条件差、就业质量不高。在包括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外在因素逐渐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之后,人力资本及其投资因素将成为就业质量提高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实际数据分析显示健康投资、教育投资、迁移投资影响了转移农牧区劳动力的工资收入,不同途径的人力资本投资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张贺杰 《特区经济》2008,(3):180-181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萍华 《特区经济》2006,(12):138-139
农业劳动力转移,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总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力自身的素质,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一条主要渠道。但由于我国目前法律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许多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不公平现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及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余国江  汪浩 《特区经济》2006,(12):140-14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明确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必须关注,这就是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本文从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入手,对加强剩余劳动力职业培训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王洪波 《特区经济》2011,(6):174-17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广西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延缓甚至阻碍了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因此,必须下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正是就这些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谢爱辉 《特区经济》2006,(11):163-164
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农村基础教育的供给机制和投融资体制,探讨完善投融资体制的思路,指出可以从制度安排上保证农村基础教育投融资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余勃 《特区经济》2009,(5):205-206
人力资本价值大小影响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机会。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渠道。西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决定了要从基础教育投入和职业教育投入两个方面建立政府主导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模式。  相似文献   

17.
郑毅敏 《特区经济》2009,(4):261-262
本文认为个体经济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方面具有优势,但是由于个体经济的经营环境欠佳,其吸纳作用受到限制。改善个体经济经营环境,加快个体经济发展,是加大个体经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吸纳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基于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公共财政投入问题及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的基础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有着巨大的外部正效应,政府提供已成为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尽管我国基础教育普及率在国际上位于前列,但还存在投资主体重心偏低、经费总量不足、财政资源分布失衡等问题,与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还不相适应。因此,必须改革和完善农村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保障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构建新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19.
王宇涛 《特区经济》2008,(9):172-174
本文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农村公共服务投资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我国农村公共服务投资体制的对策:明确各级政府职责;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着力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完善基层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合理确定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优先顺序。  相似文献   

20.
杜学成 《特区经济》2007,219(4):149-150
本文从地域角度、人口学角度、所从事的职业角度、观念角度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回流农村劳动力这一群体的总体特征;从城市及乡村两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回流的正负效应。通过分析,了解这一群体的总体概况及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从而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或减少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