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信用卡》2007,(1S):6-11
《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已经颁布并于2006年12月11日正式施行,百姓对外资银行的关注已经从政策层面转移到具体操作细节上。业已开始申请注册本地银行的外资银行有哪些?注册批准后外资银行将如何运营?与国内银行又有什么不同?这些改变到底对百姓产生多大影响?请跟随本刊记的镜头,对外资银行进行一次深入地探访,全面关注2007年个人金融环境将要发生的变化。[编按]  相似文献   

2.
2007年是中国银行业全面腾飞的一年。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经有17家外资银行成立外资法人银行,这些外资银行涵盖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国际性金融机构。汇丰银行也成为首批在本地注册的外资银行之一,开始提供广泛的人民币业务。同时,中国金融业的投资也已经开始。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等国内银行开始与外资银行开展合作,这也有助于推进全球趋势性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注册法人银行导向:理论基础及各国银行法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年底正式出台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行注册法人银行导向,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议论。注册法人银行与外国银行分行在国籍、法律地位、监管责任和监管方式等方面差异显著,对注册法人银行实施差别化监管是世界各国监管部门的普遍做法,中国银监会按注册法人银行导向修改《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不仅兑现了中国加入WTO的承诺,而且符合国际银行业监管的大趋势,将对中国银行业进一步改革开放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赖斌 《国际融资》2007,76(2):22-24
记者:1858年渣打在上海成立第一家分行,目前有11家分行、6家支行、3家代表处和1800多名员工,参股渤海银行19.99%股权,并在2006年最后一个月,成为中国首批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请问渣打为什么最终选择成为法人银行?成为法人银行后,发展模式和以前有何区别?和其他非法人外资银行比较,渣打银行有什么优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外汇》2008,(8):10-12
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2007年极具历史意义。随着2006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外资银行开始正式抢滩中国,截至2007年12月,已有包括汇丰、渣打、花旗等在内的20多家外资银行在内地成立了分支机构。短短一年间外资银行的精整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外资银行在刚刚开始~2008年面临着行业复杂的情况,同时也面临激烈的竞争。我们对中外资银行的发展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关注中外资银行的发展,为繁荣国家经济,提供经济交流的平台。此次论坛通过中外资银行的高端对话,探讨中国银行业开放一周年以后,外资银行在中国面临的结构转型和应对措施,展望中外资银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专家谈地下金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盛洪  江平 《银行家》2004,(3):124-128
垄断造就了金融利益集团。低下的效率、高额的成本导致了银行并不乐观的利润率,在外资银行的冲击下,胜负如何?如果外资银行有什么风吹草动,留下的危机谁来收拾?我国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益巨大,但融资难已经成了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7.
头条     
<正>国家发改委核定2019年度境内外资银行中长期外债规模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关于境内外资银行2019年度中长期外债规模的批复》,对境内外资银行2019年度中长期外债规模进行安排,并对有关省(区、市)发展改革委、外资银行提出相关工作要求。上述通知称,外资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分别通过商业注册所在地省级发改委向国家发改委提出申请;分行则由其境内主报告行通过主报告行商业注册所在地省级发改委向国家发改委提出申请,没有主报告行的通过商业注册所在地省  相似文献   

8.
随着东亚、汇丰、渣打以及花旗等几家外资银行先后完成本地法人银行注册的手续,正式开始与中资银行展开以网点设置为标志的银行服务品质与客户的竞争。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以市场占有率衡量,中资银行仍占绝对主导地位,但在银行产品设计、研发方面,外资银行显然已经占据优势,并更具实力和潜力。中国国内商业银行在向国际一流银行迈进的过程中,在经营管理机制、主要财务指标、核心竞争力以及品牌美誉度四方面还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9.
近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处境颇有点"哑巴吃黄连".一方面,普通储户抱怨在银行网点办理业务排队等待时间太长,指责银行在营业窗口分配上"嫌贫爱富";可另一方面,深受银行礼遇的VIP客户并不都领银行的情,近日一份调查显示,随着外资银行获准将其在中国境内的分行转制为在中国注册的法人银行,有30%的商务人士有意转投外资银行.  相似文献   

10.
外资银行并购图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二三年来,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并购行动可谓此起彼伏,先有汇丰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和香港上海商业银行购得上海银行18%的股权;继而美国花旗银行持有上海浦东发展银行4.6%的股权,另还有加拿大丰业银行、澳新银行、恒生银行和渣打银行等诸多外资银行纷至沓来。那么外资银行并购为哪般?  相似文献   

11.
当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以后,国内外有识之士都声称:2007将是中国银行业的大考年。这个大考目前已经过去了10个月,中国的银行考得怎么样?这个大考究竟给中国的银行带来了什么?所有的这一切都可以从国内生存最艰难的基层银行里找到答案,也可以看得最清楚。2007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入世承诺,中国于2006年12月11日前向外资银行开放了境内公民的人民币业务,并取消开展业务的地域限制及其他非审慎性限制,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现在,外资银行已经逐渐进入中国市场,中外资银行同台竞技,无论对银行本身还是中国老百姓来说,都开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国内银行海外业务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方宏 《银行家》2005,(10):62-64
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开放国内银行市场后,一部分国内银行在积极应对外资银行竞争的同时,也在积极地筹划开展海外业务,将其视为应对全球化银行市场竞争的重要举措,并且部分银行已经付诸实施。但是,目前拓展海外业务是否符合国内银行的竞争战略?海外业务将会增强国内银行的竞争优势还是将分散其有限的资源?国内银行在海外市场上究竟有没有竞争力和生存的空间?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做初步的研究和回答。  相似文献   

14.
越石 《国际融资》2007,76(2):18
中国银监会2006年8月,下发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法人银行导向"是此次《征求意见稿》的焦点."鼓励和引导在华机构网点多、存款业务大并有意进入人民币零售业务的外国银行,把其分行转制为在中国境内注册法人银行"的表述,在该征求意见稿上分外醒目.根据《征求意见稿》,如果外资银行不在华注册法人银行(即设立子行),其在华业务范围将受到限制--可以开展对私及对公的外币业务,以及人民币对公业务,但不能开展人民币对私业务(如存款、信用卡等),也就是俗称的人民币零售业务.但此类银行可以接受个人客户100万元及以上的人民币定期存款.  相似文献   

15.
李诗洋 《国际融资》2005,(12):60-61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外资银行在中国得到了飞速发展。迄今为止,外资银行已经在中国设立了244家代表处,214家业务分支机构或分行,其资产总值已达到760亿美元。根据协定,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两年开放银行批发业务,5年开放所有零售业务。那么,正在拓展中国市场的外国银行现状如何,针对面临的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他们将采取什么样的战略选择?普华永道的报告对此做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周程 《国际融资》2007,77(3):61-63
只有上了拳击台,比赛才算开始 只有转制为法人银行,外资银行才算上了拳击台,才能在国民待遇的原则下直面中资银行.但问题是,会有哪些外资银行符合参赛条件?他们都有哪些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加入WT0后,国内金融市场逐渐对外资银行开放,一些外资银行已经登陆国内市场。对我国刚刚起步的银行零售业务而言,外资银行的冲击力具有相当大的威胁性,首当其冲是外汇零售业务,而随着人民币业务的逐渐解禁,外资银行对国内银行零售业务的全面冲击已近在眼前。对国内银行来说,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加快进行银行零售业务的革新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中国银监会2006年8月,下发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法人银行导向”是此次《征求意见稿》的焦点。“鼓励和引导在华机构网点多、存款业务大并有意进入人民币零售业务的外国银行,把其分行转制为在中国境内注册法人银行”的表述。在该征求意见稿上分外醒目。根据(《征求意见稿》,如果外资银行不在华注册法人银行(即设立子行),其在华业务范围将受到限制——可以开展对私及对公的外币业务,以及人民币对公业务,但不能开展人民币对私业务(如存款、信用卡等),也就是俗称的人民币零售业务。但此类银行可以接受个人客户100万元及以上的人民币定期存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论国有商业银行面对入世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加入WTO后,按照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原则,我国将逐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的一些限制也将会逐步取消,金融业开放,外资银行进入,不仅给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带来很大的冲击,实际上外资银行也在受冲击之列,真正的冲击不能简单的视为是福音或灾难,而是对一些旧的、过时的银行经营理念的抛弃和对新的经营理念的建立,随着人世的临近,中外银行面对面的竞争已经展开,据统计,至1999年9月,外资银行已经在华设立了191家经营机构,总资产已达360亿美元,占我国金融资产总额的2.58%,其外汇资产总额占我国金融机构全部外汇资产的16.4%(数据来源于《投资研究》2001年第2期)。目前有许多外资银行均到西部寻找商机,我国西部在中外银行竞争已经拉开了序幕,只有全面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优劣势,才能明确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在竞争中保持主动。  相似文献   

20.
郑鸣  冯凯 《金融论坛》2007,12(4):18-21
我国入世过渡期已经结束,银行业已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进入将对我国银行业绩效和产业组织结构带来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我国14家银行1996~2005年的面板数据,就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的短期影响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国内银行对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数量增加反应不敏感,经营成本和盈利同外资银行市场份额的增加正相关,我国银行业市场符合结构-行为-绩效范式.本文就我国银行业应对外资银行冲击的方略提出建议,即通过与外资银行股权合作弥补我国银行业不足,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实现综合经营以提高我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积极学习、借鉴外资银行新的金融产品和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