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代《书》学疑古之风是对汉、唐《书》学注疏之习的一种新变。苏轼《书传》的出现,开创了《尚书》研究的新领域。苏轼疑注,进而疑经,体现并推动宋代《书》学的疑古风气。苏轼的观点以“取其说”、“驳其说”、“备一说”三种方式在宋代《书》学中发生作用。作为文学家的苏轼解经时,往往不屑考证,甚至以臆说经,因此他解经时能够发挥衍义,大发议论,从而使《书传》解经时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形成了他独特的解经方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金融家》2010,(7):158-158
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刚从"乌台诗案"的文字狱中死里逃生,便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这样的"犯官"既无实权,也无俸禄,只有一份微薄的实物配给。他到黄州后,一家老小二十多口人的花销便成了问题,但这难不倒乐天达观的苏轼。钱少,他就"痛自节俭",每月初一这天他便从积蓄中取四千五百钱等分为三十串,挂在屋梁上,每天用钱时就用画叉挑下一串来,再把画叉藏起来。这样每天的用度不得超过一百五十钱,剩下的就放进一个大竹简里,  相似文献   

3.
一、质量成本的形成和发展 质量成本概念是在经济发展的特定历史环境中,人们对其认识程度的一种表述.质量成本概念是发展的,不存在一成不变的质量成本概念.手工业时代,一个工匠在编竹筐的过程中,他不时停下来看自己所编的筐子圆不圆?停下来就要花时间,这时间就是质量成本,因为这项成本是用来检查竹筐圆不圆--质量.随着生产的发展,有了专人来检验质量,企业付给他的工资和他用于检验所用的工具的费用,就是质量成本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一个充满悲剧性冲突的时代,许多作家以诗歌这一文学形式,撼人心魄地再现和品评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和悲剧特征,探索中华民族的命运和前途。艾青用笔为患难中的中华民族写下了一首首震撼人心的诗歌,对人民苦难的关怀、对外族入侵的愤怒、对理想和光明的追求成为其诗歌创作的主旋律,反映了他对民族罹难的忧患,对不公的叛逆和抗争,对理想和自由的歌颂。在那个伟大而充满悲剧性冲突的年代里,诗人始终以他的全部激情和整个生命去拥抱时代、歌唱时代、献身时代,以拯难者的形象在中华民族诗史上留下了一道亮丽的彩虹。  相似文献   

5.
2007年中国保险业有着太多丰富的内涵和更加广阔的外延:这是保险业真正意义上落实、践行“国十条”的一年;也是中国保险业发展历史上政策环境最宽松的一年;更是保险业不断打磨、提升并彰显竞争力的一年。但是同时还存在一些尚需解决的问题、难题。如同苏轼在辞中写道的“月有阴晴圆缺”一样,就让我们共同去感悟一下保险业在2007年中的这份“阴晴圆缺”吧。  相似文献   

6.
晚年的苏辙在艺术上已臻于佳境、思想上更趋于成熟,加上他贯通经史的学养和半生士大夫的人生经历,在饱看了宋徽宗与奸相蔡京联手上演的一出出“盛世大典”的政治闹剧,在经历了北宋后期那个荒唐而严酷的“党禁”时代,他的内心世界会有怎样的波澜,他对社会的理性思索会有怎样意味深长的表达?走进苏辙晚年的诗歌世界,让我们聆听一位曲高和寡的思想者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的超迈、卓然而又坚定、沉着的心声:他最真实的内心世界都蕴藏在他曲折幽微而又深刻沉着的诗歌创作中.  相似文献   

7.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台湾开始承接发达国家移出的产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工业的生产函数,经济实力逐年增强,制造业出口迅猛发展,从而导致经常项目顺差,引发其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在今后甚至较长一段时期,台湾外汇储备还将处于高水平并仍将继续增加,这是台湾产业升级换代过程中必经的一个发展阶段,同时也是其它发展中经济体现在或者不久的将来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将要发生的现象--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条国际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8.
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曾经撰文指出,中国金融业未来5年最大的风险在于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他认为,中国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相当部分实际上是不折不扣的"庞氏骗局".先不论银行理财产品是否可以归入影子银行业务,这也从侧面上反映了在其投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市场经济体制遍及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但是,在发展的同时同样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缺陷.市场机制面临的是一个复杂性与多重性并存的环境,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存在着许多不足.这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仅仅靠政府或者个人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必须填补好这个漏洞.非营利组织的性质比较特殊,他在营销策略方面呈现出多元话的发展模式.要想社会能够更健康和谐的发展,我们需要营造一种更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10.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极为复杂的一年,也是金融宏观调控充满智慧和艺术的一年。金融,在其不断进化发展过程中,其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市场化的智慧解读。新形势下的金融及银行业该如何找准发展脉络,就相关问题本刊专访了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他以“三维金融说”把脉银行这一金融体系的枝干,更好地诠释了金融的创造性智慧。  相似文献   

11.
《投资与合作》2009,(8):84-85
在制表业漫长的发展史河,最令人感怀的要属皮埃尔·雅克德罗(Pierre Jaquet Droz)和他儿子们的传奇一生了。出生于1721年,皮埃尔·雅克德罗是启蒙运动时期一位有时代标志意义的人物。集机械才华、诗歌创作和精湛的制表工艺于一身,掌握着复杂机械和腕表机芯技术的皮埃尔·雅克德罗.  相似文献   

12.
杨可沛 《金卡工程》2008,12(12):126-127
苏轼融诗、文、词、书、画于一身,文学作品与传世书画巨丰,然其文学理论却散见于其诗文书画及书信札记之中.其文论思想一基于自己丰厚的文学实践的土壤,二承前代先贤文论之精髓,三化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之时代脉搏,故亦成就斐然.他提出的"有为而作"的现实主义观点,"道艺"说、"辞达"说、的文论观点,都给后代诗文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在人类发展史上,人口的迁移一直在发生着.随着经济地理环境的变化,初始的人口地理分布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至新的人口分布与新的经济地理环境相适应.宏观上这是一个含有跳跃的连续过程.然而,具体到不同的国家,由于其初始禀赋和发展路径的不同,人口的迁移也具有不同的特点.人口迁移的过程中都一直实行着市场经济制度或不完全的市场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4.
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郎格教授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他认为,一个人在学校要学习,在家庭、社会、工作岗位上也要学习.人的一生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永远和接受教育联系在一起,这就是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涉及到人的智能、情绪、职业、政治、身体多方面的内容,人的能力和素质通过终身教育,可在其生命的各个阶段中得到较为完全充分的发挥,避免传统教育的一次性选择.  相似文献   

15.
刘继兴 《理财》2014,(6):100-101
矿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极其重要的能源之一,如今矿老板已成为巨富的代名词。有趣的是。历史上有两位超级大文豪也都开过矿,他们就是李白和苏轼。  相似文献   

16.
内审部门是审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工作是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促进中央银行依法履行职责的一项重要制度.这一制度实行以来,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效,但其发展过程中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如何把握内审工作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1 春节假期有大把时间,是极适合读书的,不必像平时一样零敲碎打,碰到称心的大部头也可以连日赶工一气呵成. 李一波所著的《苏东坡新传》就是值得夜以继日的精彩称心的大部头. 在描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穷困潦倒而又苦中有乐时,书中摘录了他于元丰三年十一月写给秦少游的一封信,"……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  相似文献   

18.
得得 《银行家》2007,(3):140-141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字来概括苏轼的一生,那就是“爱”。他爱宇宙山川、爱花鸟树木、爱清风明月、爱真理、爱朋友、爱兄弟、甚至爱他的敌人;他爱吃、爱玩——对饮食,他不仅是一个热情的爱好者,还是一个勇敢的探索者。为此,他不仅是中国政治史、文学史、哲学史、书法史上绝对绕不过去的一个人,还是中华美食史、酿酒史,甚至化学史上也不可能不重视的人物——他曾经搞过不少稀奇古怪的化学实验。一句话说,他精力旺盛,爱心蓬勃。他对生命本身是欣赏的,他有永  相似文献   

19.
梵高之美     
《蒋勋破解梵高之美》是一本关于美的书籍.它讨论的是一个人的一些画的美.在我读这本书之前,我觉得那些画可能是美,画画的人肯定也了解美,他把他所理解的美定格在了他的画框中,留给我们.同时,我也认为,那只是一种抽象的美,我们很难对其想要表达的美有一个具象的解释.感谢这本书,让我有幸知道了梵高的画所要表达的具体的美,我以为那是一种大美!  相似文献   

20.
计划财务管理体制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资金筹集、调拨、使用、结算、分配、监督、效益考核等方面的一个总成.因此,我国很多的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的认识到了这一问题,进一步加强了计划财务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完善,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保证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