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我省工业强省建设“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的总体要求是:以自主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大力实施“工业转型升级310推进计划”,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有规模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探索发展服务与制造融合型产业,努力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从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从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迈进。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3,(9)
文章以宁波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十年发展为例,详细介绍了以坚持优化提升先进制造业、做强做精创意地产业、着力拓展现代服务业为指引,充分发挥在宁波工业转型升级中的促进作用,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市属工业国资转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夸克 《时代经贸》2012,(4):82-83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上海正大步迈入服务经济的时代。加快发展服务业,将推动上海城市的整体转型。这是上海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上海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必然选择。文章介绍了上海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上海目前加快发展服务经济的必要性,提出了发展服务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经贸实践》2008,(11):19-20
工业转型升级怎么搞?块状经济提升为现代产业集群怎么抓?这是当前经济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专门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作出决定,部署了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下一步战略步骤。温州市正在拟订有关实施方案,政府、协会、企业和专家合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又好又快”。本期“热点透视”中温州泵阀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做法,或能成为我省各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他山石”。  相似文献   

5.
"十三五"是辽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消费需求端对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诉求、科技创新催生出服务业新业态、自贸区建设倒逼服务业转型升级三个视角论证了促进辽宁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并根据辽宁服务业发展的总体形势,提出促进辽宁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贾馥华  徐晋  张样建 《经济师》2011,(7):224-226
随着新经济的兴起,现代服务业将适应新的形势向纵深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力量。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文章提出现代服务业是促进上海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指出了后世博时代上海产业的融合、价值链再造与产业转型的新趋势,并构造了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7.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是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升企业发展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时代经贸》2013,(5):51-52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上海正大步迈入服务经济的时代。加快发展服务业,将推动上海城市的整体转型。这是上海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上海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按照国际上工业化阶段分析,我省已经处于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时期,以互联网和生产性服务业为特征的“信息经济”,正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然而,与之渐行渐远的,是以固定资产投入量为主的工业投资评估指标,仍然在“指引”着我省“两化融合”与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的新兴产业,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双创环境下,科技服务业主要通过动力机制、利益机制和组织协调机制助推经济转型升级。以江苏省科技服务业为例,分析了当前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究了双创环境下江苏省发展科技服务业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以期为科技服务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持续的工业化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然而,现阶段发展中国家却在普遍经历制造业向服务业的结构转型。文章基于1979-2018年的跨国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向服务业结构转型对其经济追赶的影响。研究表明:(1)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向服务业的结构转型会抑制其经济追赶,且“过早去工业化”的负面作用更显著,其作用通过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积累渠道实现。(2)发展中国家较高的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度质量可以削弱结构转型的负面影响。(3)较低的农业生产率、发达国家的人工智能应用和劳动力跨梯度转移是造成发展中国家“过早去工业化”的重要原因。(4)现阶段我国的制造业比重下降也不利于经济追赶,尤其是会阻碍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追赶。因此,发展中国家应采取合理的产业政策防止“过早去工业化”,并通过提升农业生产率、吸引外资、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等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梧州市是广西近代工业的发祥地,近年来,结合各方面实际,不断推动工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工业经济驶入了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3.
对生产者服务业的研究是当今的一个热点问题.大力发展生产者服务业是解决我国节能减排,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一个关键举措。文章通过国内外学者对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的研究,总结出了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传统制造业是我国工业经济的基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为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为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智能转型做好了铺垫。然而,我国传统制造业智能制造的发展到目前还存在着很多挑战。文章以沈阳机床集团为例,对传统制造业通过智能制造进行转型升级进行了案例分析,提出了装备制造业通过智能制造进行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以推动我国传统制造业能够通过智能制造顺利进行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蒋永根 《经贸实践》2008,(11):40-41
永康经济是浙江经济的缩影。改革开放以来,永康市依靠民营经济、块状经济、专业市场三大先发优势,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了全国百强县市的行列。永康经济强项在工业,特色在五金。永康经济的最大优势就是块状经济模式的五金产业集聚。五金产业占永康整个工业经济比重的90%,年产值达700亿元,是全国最大的五金生产基地之一。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永康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土地资源严重短缺、环境压力逐步增大、要素成本急剧增加和产业产品档次不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如何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促进永康工业转型升级,永康市委、市政府通过深入调研、大胆实践,提出了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设总部经济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1987-2010年间中国投入产出表以及相应年份的延长表,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全面测算并比较了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关联变化的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联效应总体上趋于上升的态势,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远远高于服务业,制造驱动经济发展在产业关联上具有显著的特征.但服务业的溢出效应要高于制造业,其对于制造业发展的支持作用非常明显,而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则较小.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来看,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内生发展和溢出机制上都要优于资本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尽管在研发、信息与商务服务上的溢出效应有了较大的进展,但金融、流通等与制造业转型升级比较密切的服务业的溢出效应还相当低.因此优化供给推动与需求拉动的产业关联机制,突破地方保护、贸易壁垒等制度性的障碍,完善制造与服务的生态系统建设是实现中国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产业结构优化的服务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发展的结构性变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并有其内在基本规律.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演进,产业结构重心逐渐向服务业转移,服务业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文章借鉴西方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成果,立足我国产业结构和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服务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提出抓住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客观形成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服务业发展机遇,采取措施,加快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如何实现发展中国家传统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理论界和实践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智能化、网络化促使价值创造过程逐步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重组、产业跨界融合创新将突破传统行业界限,产生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此提出工业设计、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三业”融合创新的概念,进一步从创新理论演化角度出发,阐述“三业”融合创新的内在机理及发展路径。利用三者互动演化规律,构筑协同新兴制造平台,促进设计、互联网和传统制造业“三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转型升级,找到传统制造业向新兴制造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进而为发展中国家后发企业实现赶超及高端突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对城市或区域的经济发展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处在服务业高端领域的高端服务业更体现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的趋势。天津市是一个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城市,在服务经济时代,如何通过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天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摆在天津市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以高端服务业为主要研究对象,指出其为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通过对高端服务业的具体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天津市区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经贸实践》2012,(10):34-35
香港,仅次于纽约和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拥有与国际市场一脉相承的广阔平台,是全球服务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如今,正积极寻求着新的发展空间。 浙江,拥有着一支以“星星燎原”之势迅速壮大的民营企业大军,在制造业、轻工业等方面具备良好的基础,在走向“工业强省”的途中,寻找着转型升级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