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IPO抑价现象在各国证券市场普遍存在,中国创业板市场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具有更强的投机性,风险也相对更大。因此,研究创业板市场的IPO抑价现象,就具有了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IPO抑价理论入手,综合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针对中国创业板市场的IPO抑价水平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就如何促进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綦孝波  刘延敏 《时代经贸》2010,(22):178-179
本文采用逐步回归和多元回归的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现象,分析了影响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的相关因素,并根据实证检验结果,提出降低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率及提高创业板市场定价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春艳 《经济论坛》2011,(10):132-133
本文基于国内外对于IPO抑价现象的理论解释,立足于新推出的创业板市场,对创业板IPO抑价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现阶段创业板IPO抑价主要受到了中签率的显著影响,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逐步回归和多元回归的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现象,分析了影响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的相关因素,并根据实证检验结果,提出降低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率及提高创业板市场定价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IPO抑价的经典理论并结合创业板自身实际情况,对A股新推出的创业板市场IPO抑价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影响我国创业板IPO抑价的因素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解释。在认识到非有效市场的投资者情绪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创业板IPO抑价有较好解释力的同时,也发现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市场的完善对降低创业板IPO抑价带来的有利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IPO抑价的经典理论并结合创业板自身实际情况,对A股新推出的创业板市场IPO抑价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影响我国创业板IPO抑价的因素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解释.在认识到非有效市场的投资者情绪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创业板IPO抑价有较好解释力的同时,也发现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市场的完善对降低创业板IPO抑价带来的有利效应.  相似文献   

7.
IPO抑价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创业板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立足于刚启动半年的创业板市场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探索影响IPO抑价的主要因素,并与主板市场的结论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板市场和主板市场的IPO抑价影响因素基本一致,但创业板市场上的发行价格和市盈率均失去解释能力,且非流通股比例与初始收益率负相关而其系数并不显著.要控制IPO抑价应积极推行市场化改革,提高投资者投资水平.  相似文献   

8.
芮卫 《经济论坛》2011,(5):51-54
本文从异质信念和投资者情绪等非理性解释的角度,对我国创业板市场203家公司的IPO抑价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创业板IPO抑价主要是由二级市场的非理性投资造成的,创业板市场资金博傻的投机氛围浓厚,投资者并没有真正建立起价值投资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从中小板入手,利用SFA模型,对新股IPO高抑价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中小板企业IPO高抑价主要来源于二级市场非理性估值的结论,同时在遏制新股炒作方面对管理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创业板自开板以来表现出较高的抑价率,其影响因素颇多。以2009年10月23日至2011年12月31日之间发行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为研究样本,结果发现,公司内在价值、投资者情绪两方面因素对创业板IPO抑价有着显著影响,公司治理也对创业板IPO抑价有显著影响,但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对IPO抑价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2009年6月的新股询价机制改革以后,新股发行正式取消了询价的"窗口指导"。文章以2009年政府对新股发行的"窗口指导"改革为背景,选取改革前后在我国A股中小企业板上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股票数据为样本,采用随机边界模型,对"窗口指导"淡化前后新股发行定价中的折价行为进行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改革以前新股折价行为显著存在,且折价程度不容小视,新股故意折价是IPO高抑价的来源之一;而2009年改革后新股折价行为消失,IPO抑价几乎完全来源于二级市场对其估值过高。  相似文献   

12.
柏骥  周孝华 《技术经济》2010,29(8):82-87
股权分置改革后,A股市场IPO抑价率显著上升,这与大家的预期相违背,而目前的文献很少对这个现象进行理论解释。本文将IPO抑价分为市场抑价和规则抑价两部分,基于机会成本建立理论模型,试图解释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对IPO抑价率的影响。同时选取2001年至2009年9月IPO上市的616只A股股票检验理论模型。通过实证经验数据测算,规则抑价部分大约占总体抑价的74%,而市场抑价部分仅占26%。研究表明,股改后IPO抑价率的上升是暂时的现象,全流通后规则抑价应降为0。  相似文献   

13.
林略  徐毛毛 《技术经济》2011,30(6):60-64,91
基于不同的认购方式和承销方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等分析工具对中国A股市场的抑价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以来实行的二级市场配售制度能较大程度地降低IPO的抑价率;2005年到目前采用的二级市场配售与上网定价发行相结合的发行方式不仅提高了IPO的抑价率,同时还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效率;包销方式下的新股发行费用大于代销方式,代销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效率。  相似文献   

14.
张剑 《技术经济》2014,(2):104-111
利用2010—2012年中国A股443家询价对象的45630组详细报价的微观数据,构建了"信息优势"询价对象与"信息劣势"询价对象的平均报价之差的代理变量,使用Ordered-probit模型,对中国询价制度下A股市场中是否存在"赢者诅咒"假说进行了检验。进而利用询价阶段的详细报价数据,构建了3个衡量机构投资者审慎报价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中国第三阶段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对询价对象报价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息优势"投资者与"信息劣势"投资者的平均报价之差与IPO首日抑价率成正比;中国证监会于2012年5月实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显著提高了询价对象报价的审慎程度;导致新股发行抑价率高的主要因素仍是二级市场炒作。  相似文献   

15.
熊真凤  周孝华 《技术经济》2011,30(5):115-118
针对IPO抑价中的有意抑价和无意抑价问题,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在以机构投资者利益最大化推导出机构投资者需求函数的基础上,研究了散户和机构投资者的同质和异质预期对IPO抑价的影响,并进行抑价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具有有意抑价的激励;当机构投资者与散户对新股价值不存在分歧时,IPO抑价中只有有意抑价,而无无意抑价;当机构投资者与散户对新股价值存在分歧时,分歧越大,IPO抑价越高,而抑价中的有意抑价不变、无意抑价增大。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We study 10-year IPO initial returns in China’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SME) board between 2006 and 2016, including 755 IPO samples. At the same time, we test how policy changes of IPO pricing and trading mechanism affect first-day initial returns. Our article adopts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 to estimate the fair value of IPOs and decompose the components of deliberate underpricing and mis-valuation factors, then using linear regressions investigate correlation between first-day initial returns and deliberate underpricing or mis-valuation factors. We find it is mis-valuation factors, especially, the irrational behaviour of individual investors that mainly cause the IPO underpricing in China’s SME market rather than deliberate underpricing. Besides, influenced by IPO pricing polici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IPO pricing varies from period to period.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创业板IPO首日超额收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58家创业板IPO公司为样本,采用类比估价模型来估计新股的内在价值。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IPO首日超额收益源于二级市场溢价,一级市场抑价不显著;上市首日换手率、上市首日涨跌幅以及市场指数收益率显著影响我国创业板IPO首日超额收益。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海外创业板市场经验以及我国创业板市场表现,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对创业板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可参考的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18.
IPO定价效率是IPO市场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以沪深A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的新股为样本,通过IPO抑价率和EFF值指标比较分析了IPO定价效率的行业特征和定价制度特征。研究表明:EFF均值在行业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而IR均值在行业之间差异显著;我国IPO定价效率未随时间推移而不断提高,EFF值和IR值呈现出无趋势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我国IPO定价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不是一级市场低价发行,而是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追捧和半市场化性质的改革,提高IPO定价效率的根本途径在于回归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新股发行定价偏低观点受到了一些定价偏高实证现象的质疑,且难以解释我国长期实行的发行市盈率管制政策。本文在原有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础上,从正向反馈的非理性角度研究发行定价,进而分析市盈率管制政策的作用,并实证检验。研究认为,新股发行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正向反馈申购者,他们受近期新股上市表现激发而参与申购,这种噪声需求的存在使得新股即使被高估也仍然能够成功发行。发行人和承销商意识到这种噪声需求的存在,为了使其利润最大化,他们会抬高发行定价,而机构投资者在近期新股上市表现较好的情况下也易于高估新股,因此也能接受较高的询价价格。实证结果验证了正向反馈申购者对发行定价的这一正向影响,并且发现市盈率管制政策能够对此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人工阅读招股书并打分的模式构建研发信息披露得分指标,并从一级市场定价效率与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抑价2个维度解释研发信息披露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对2012—2018年间459只创业板IPO新股样本进行研究,双边随机前沿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一级市场上股票发行定价明显偏高,研发信息披露提高了一级市场定价效率;而股票上市后,研发信息披露与IPO抑价率无显著关系,这显示了中国二级市场大部分投资者尚不具备能合理利用研发信息的专业知识,不能有效利用企业在招股书中披露的研发信息.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监管部门完善研发信息披露制度,培养理性投资者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