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人民银行自2011年提出内审工作转型以来,确定了以确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探索绩效审计、深化内部控制审计和信息技术审计等重点转型工作,转型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转型成果已经固化为制度、指南,为开展审计项目提供指引,实现组织增值。当前,随着内审转型的深入推进,对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从分析审计能力发展现状入手,研究提高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2018年全面开展的中国审计报告改革为背景,通过刻画改革窗口及风险导向审计行为特征等变量,检验了审计报告改革对审计延迟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报告改革之后,审计延迟总体上显著增加,这是改革的“威慑-增责”效应使然;审计报告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数量、应对数量越多及具有减值类关键审计事项,显示审计师执行了越勤勉的风险导向审计行为,会形成越长的审计延迟,这源自新审计报告的风险“视窗”和努力“视窗”效应。此外,审计报告改革对审计延迟的影响还显现出企业内部控制层面的差异。研究支持,在中国市场条件下的审计报告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审计师的风险导向审计转型,并具有审计延迟层面的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风险导向审计的定义和特点出发,分析了基层央行开展风险导向性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秉持“将转型理念融入审计项目,从审计项目体现转型效果”的理念,探索积极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以促进央行更好地履行职责.  相似文献   

4.
李彤 《金融会计》2008,(9):32-37
2008年,在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开展10年之际,总行内审司提出全面提升内审工作,实现内部审计工作转型要求。其中,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实现内审工作由制度导向型审计向风险导向型审计的转型。当前,人民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初步开展,风险管理体系尚未成熟,内审工作主要以制度导向型审计为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民银行信息技术审计确立了以风险为导向的转型思路。科学剖析信息技术管理风险点,明确风险分布及控制水平是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人行武汉分行通过积极开展辖区信息技术风险评估工作,汇总形成风险评估数据库.并采取“定期评估、规范操作、动态管理、科学评价”等四项举措。探索了一条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明确重点、关注弱点、控制难点的工作模式,促进资源有效配置.进一步提升了工作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6.
襄樊市审计局“以服务审计为目标,以计算机运用为中心,以采集数据、转换数据、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为手段,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总体思路开展电力行业计算机辅助审计,采用了七种辅助审计方法。现简要介绍如下:1. 对计算机管理及软件功能审计。运用数据测试、受控处理、程序逻辑复查等具体方法,对电力部门计算机内控制度及其管理、软件功能进行检查,不但揭示了科目对应关系缺乏严格操作控制而导致有关单位违纪的问题,还发现了软件在不可逆性、复核、恢复等功能方面存在的缺陷。2. 数据整体采集法。先安装电力部门使用的远方财务软件,…  相似文献   

7.
模型算法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对数字化转型起着关键性作用。模型算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提升管理水平和自动化程度的同时,也对模型算法风险监管提出了严峻挑战。美国、英国、欧盟、加拿大等已陆续出台模型算法监管规定和审计指引,英国、荷兰等最高审计机关已开展模型算法的审计实践。本文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模型算法审计的概念内涵,尝试构建了适合我国的模型算法“五维”审计框架,回答了未来我国模型算法审计“谁来审”“审什么”“怎么审”“审计的条件”以及“审计的原则”等五个方面的问题,以期为今后开展模型算法审计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人民银行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是当前推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在信息化环境下人民银行基层行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可行性分析,针对当前基层央行在开展风险导向审计中的突出问题,提出基层央行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近年工作实际出发,结合人民银行现状,对人民银行开展履行职责审计以来,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2011-2013年规划》精神,并以深入开展“学准则、找差距、促转型”活动为契机,积极引入控制自我评估、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和绩效评价体系模式等理念,比较客观的反映了履职审计转型的意义,对今后的履职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央行新业务的拓展以及新系统的使用,基层央行面临的风险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如何防范并有效化解各类风险,提升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内审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基层央行开展信息技术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做好风险导向信息技术绩效审计的措施和办法。一、存在的问题(一)审计理念落后基层央行内审部门受其传统审计的思路和模式的影响,在审计中大多以各个业务信息系统为中心,以规范性审计为主,主要侧重于规章制度的执行和基础设施的管理,尚未真正实现向以风险为基础的风险导向型审计转型,没有全面树立“风险引导审计、审计关注风险”、“以风险控制为主、关注绩效”的观念。对于风险导向审计、绩效审计等先进转型理念把握不准、理解深度不够。  相似文献   

11.
综合经营管理审计(原名全面业务审计)是建设银行近几年提出的新型审计项目,是风险导向审计的具体应用。它充分利用审计计划体系的风险评估结果,结合审计抽样方法,以“6C”评价为核心,对分支机构进行客观、准确、全面的评价。位  相似文献   

12.
推行嵌入式审计是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转型的需要,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客观要求,是提升高校内部审计效能时效性的需要。高校嵌入式审计的实践需要在参与重要领域制度设计、重大经济合同审签、重要经济决策咨询、监督一体化等方面协同联动,积极整合各类审计资源,提升内部审计效能。  相似文献   

13.
目前基层人民银行开展风险导向审计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本文以风险导向审计在地市中支发行库风险管理的具体实践为例,对开展风险导向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为促进内审工作转型和基层人民银行高效履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这次会议是在全国内部审计系统贯彻落实五年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也是在全国审计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修订后的《审计法》、加快推进内部审计法律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和交流推动内部审计法规建设工作经验,促进提高对实现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研究提出加快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的措施。通过加强内部审计法规建设,促进开展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确保我国内部审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以下就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问题讲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5.
刘丽娜 《财会学习》2016,(15):148-148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经济监督职能部门,以风险为导向,实行“合纵连横”跟踪式审计,一方面在有限的审计力量下,最大程度的深入项目,在项目建设中从“秋后算账”转变为防微杜渐;另一方面以风险为突破口,抓关键环节,可以有效地降低投资风险,最大程度的节约项目资金。  相似文献   

16.
风险管理审计是在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导向审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审计模式。本文以中国人民银行桂林市中心支行对辖内某县支行开展会计核算、国库业务风险管理审计的实践,介绍风险管理审计的流程、风险量化的标准及模型、检查测试方法等,实证分析风险管理审计在中国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应用,并就目前开展风险管理审计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华电)驻成都审计处是中国华电创新审计体制机制、于2008年底成立的八个派驻区域审计处之一。成立以来,审计处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要求,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风险多发领域,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问题导向”原则,通过查找被审计单位的主要短板、薄弱环节,揭示重大风险,有效促进管理提升和内控完善,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诠释了内审人在适应企业转型升级、做强做大做优过程中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8.
以产权保护为导向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勇  李文美 《会计研究》2006,(12):83-87
有效地保护产权是经济转型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本文从审计角度探讨产权保护问题,并提出应当以产权保护为导向开展审计理论研究。文章论证了以产权保护作为审计理论研究导向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并对审计理论研究的产权保护导向与传统审计理论的一致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以产权保护作为导向的新的审计理论结构体系;最后,对本文的研究意义作了简要的概括。  相似文献   

19.
2011年,人民银行出台了《内审工作转型2011~2013年规划》,明确了内审工作转型的基本要求——构建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内部审计新模式。总体目标是由传统的财务、业务合规性审计,向内部控制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审计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基于制度导向审计和账项导向审计的风险导向审计,越来越成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审计主要是以企业经营风险的评估分析为导向,根据量化分析水平对项目优先顺序进行排定,以风险为依据对审计的范围和重点进行确定,评价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治理程序等,然后提出科学的意见或意见,以便企业更好地管理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