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B(Adsorption-Biodegradation)工艺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污水处理工艺,运行高效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并且能去除难降解有机物。本文首先分析了AB工艺的流程、原理和特点,然后探究了该工艺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旨在促进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水平,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2.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及其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分析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入手,对厌氧与好氧生物处理方法在能耗、剩余污泥产量、处理能力与效率等方面作了比较,并介绍了国内外运用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处理城市污水的状况,提出在我国南方地区利用新型厌氧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是缓解能源短缺,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普及率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开展了厌氧生物流化床处理PTA(精对苯二甲酸)废水的小试试验研究,获得了厌氧生物流化床运行的基本工艺参数。研究发现,保持HRT为35 h,系统运行稳定60 d,以PP有机填料为载体的反应器内COD(化学需氧量)和TA(对苯二甲)去除率分别达到70%和65%。随着进水污染物浓度的不断增加,反应器对COD和TA的去除率稳步提升,表现出优异的降解效能。因此,以PP有机填料为生物载体的厌氧生物流化床对PTA废水表现出良好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人工湿地系统应用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优势。对当下中小城镇废弃土地等相关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人工湿地系统的合理设计、建设将给众多中小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深度处理提供操作管理简单、投资经济、处理效果稳定的一种生态性污水深度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5.
厌氧-好氧生物法处理玉米淀粉生产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温(35±1)℃条件下,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和混合活性污泥法串联来处理玉米淀粉生产废水,当CODCr浓度在7 000~8 000mg/L时,水力停留时间为18 h,废水经两步处理后,CODCr的去除率在97%以上.经二级生化处理的出水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低温生物脱氮法处理污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微生物学角度分析了温度对污水污泥脱氮效果影响的原因,介绍了低温下生物脱氮处理的现状,总结了国内外为提高污水污泥低温生物脱氮处理效率采取的措施,对以后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生活污水具有污水量小、水质水量变化大、可生化性强的特点,耗氧处理的优点是出水水质好,不产生臭味,可以作为生物处理的终端工艺。耗氧生物处理技术可作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农村生活污水常用的耗氧处理技术有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和氧化沟。本文分析了各处理工艺的特点和设计注意事项,供农村处理工艺选择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两级厌氧生物处理对某公司棉浆粕黑液COD_(Cr)的去除效率,以期为某公司现有废水处理系统改造提供技术思路。通过近两个月的厌氧中试试验,笔者发现,厌氧保持足够长的停留时间并建立pH缓冲体系,在不加酸调节pH和进行其他预处理的情况下,采用二级厌氧生物处理棉浆粕黑液是可行的,其COD_(Cr)去除效率约为60%。  相似文献   

9.
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综合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处理城市综合污水的应用可行性.结果表明,利用水解酸化-MBR工艺处理污水处理厂综合污水,除TP外,出水COD、NH4+-N、TN等指标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对出水再采用强化除磷措施(如投加化学除磷药剂等),可完全满足现阶段城市污水处理需要.  相似文献   

10.
过一硫酸氢钾(KHSO5,Peroxymonosulfate,PMS)因其产生的硫酸根自由基具有极强的非氯氧化能力,广泛用于水质改善。为优化UV活化PMS体系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本文采用PMS对生活污水进行氧化处理,探究在UV条件下对生活污水中COD的处理效果,重点考察了PMS投加量、反应时间、溶液初始pH值、不同种类过渡金属激活剂及其投加量对COD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PMS和日光-PMS条件下COD去除率均低于70%,而UV-PMS联用工艺对COD去除率可达82%。在UV活化PMS体系中,COD去除效果随PMS投加量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提高,但超过125 mg/L和45 min后会导致处理效果降低;在弱酸性和中性条件下,PMS对COD的处理效果较为显著;Mn2~+、Co2~+、Ag~+三种过渡金属激活剂中,Ag~+参与的反应体系对COD的处理效果最佳。当PMS投加量为125 mg/L、反应时间1h、pH=7.06、Ag~+投加量为4 mg/L时,在UV/PMS/Ag~+体系下COD去除率可达98%。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分析了二段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在结合相关研究资料,确定具体试验材料与装置以及试验方法后,分别探究污染物容积负荷、水温与溶解氧、水力负荷等对污水处理效能产生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污染物容积负荷越大,二段曝气生物滤池越难以有效去除污染物;而当水力负荷变化相对较大时,二段向上流BAF也能够完全承受。随着进水水温的逐渐升高,反应器运行性能也会随之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原始资源型缺水问题日益突出,同时污染型水资源短缺成为更加的棘手问题。为此,本文开展了室内模拟活性炭、粉质黏土、标准砂的不同质量配比组合的土壤渗滤系统试验,分析了其对污水中总磷(TP)、氨氮(NH_3-N)、化学需氧量(COD)及p H值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活性炭与土壤组合渗滤系统对污水的处理效果理想,在相同进水条件、渗径、压实程度下不同的组合渗滤系统处理污水效果有差异,其中活性炭、土壤、标准砂的质量比为1.5:3.0:6.0时处理效果最佳,TP、NH_3-N、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22%、92.68%、80.14%,出水TP和NH_3-N平均浓度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出水COD平均浓度达国家三级标准,出水平均pH值没有显著变化但满足国家污水排放标准。本结论在土壤组合渗滤系统解决水质污染型缺水问题上具有积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污水生物膜法处理技术能耗低、适用范围广,处理效率高,符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要求,在市政污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论述了生物膜法的原理和技术特点,分析了其在市政污水处理新建及改造中的实际应用及主要的设计参数,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磁絮凝技术的基本作用机理及其磁分离装置的工作原理,论述了磁絮凝技术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的应用,详细说明了该技术在城镇生活污水厂深度处理中的最佳工艺参数和效果。同时,指出了磁絮凝技术的不足之处和发展趋势,为该技术的未来发展和应用推广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生物法在环境工程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随着现代化生物技术的发展,它将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生物法在固体废物处理中的应用,其中比较成熟的应用方法有生物浸出、废物堆肥化、沼气发酵等.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需求视角,基于产城融合主体的需求得到满足就可以促进产城融合的假设,先研究产城融合过程中各参与主体的需求,再归纳出政府在产城融合过程中的可为空间。研究发现:一要坚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产城融合模式,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要统筹兼顾开发区和原城区常住人口的需求,满足常住人口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三要增强开发区和原城区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发挥政府在产城融合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高浓度的氮肥,尿素具有易保存、使用方便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我国工业、农业及医学等领域。但尿素生产过程中往往产生大量的含氨废水需要及时处理。文章主要阐述某研究院含氨废水处理的技术现状,进而指出当前我国尿素生产过程中含氨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的进展,以便不断推广含氨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向传统SBR污水处理工艺投加生物悬浮流化填料或腐殖土等生物活性填料,利用复合生物处理技术,在创造系统内生物附着载体的环境条件下,增加和丰富了生物量及各种微生物菌群的种类,改善了活性污泥的生物性能,构成相对稳定的固着式生长和悬浮式生长的复合生物处理体系,可明显提高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增强SBR的除污效果,并可避免污泥膨胀问题的出现,进而提高处理系统的净化效率及出水水质。采用这种技术方法,操作简便易行,对于进一步提升SBR的污水处理效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较高的研究价值,是一种有广阔研究应用前景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以福建省龙岩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为实例,从龙岩市餐厨垃圾及粪便处理现状,处理方案的确定,联合厌氧工艺的优势等方面简要分析和介绍了联合厌氧发酵工艺在餐厨垃圾和粪便处理中的应用。认为,联合厌氧工艺可以实现餐厨垃圾处理无害化和资源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主要对漯河市卷烟厂800 m3/d的烟草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采用混凝沉淀+ABR反应器+好氧工艺进行处理,经过7个多月的调试与运行,CODCr去除率在90%以上,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Ⅰ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