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化工业产生大量的以氧化铝为载体而失效的催化剂,本文采用钠化焙烧-浸出工艺研究了铝基废料中铝、钒和钼的浸出率,并对浸出渣进行二次浸出,研究镍钴浸出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铝、钒和钼的浸出率分别达97%、99.2%、99.8%。镍钴渣的富集物通过硫酸浸出可使镍和钴完全浸出。  相似文献   

2.
试验考察了酸量、浸出温度、矿浆浓度和浸出时间等因素对镍、钴、铁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镍、钴、铁浸出率随着酸量的增加而提高,但酸量过大会造成酸耗大、铁浸出率升高,加大后续沉铁的困难;升高温度,镍、钴、铁的浸出率均有所增加,温度大于85℃后,增加幅度不明显;矿浆浓度和浸出时间对镍、钴、铁的浸出率影响较小。本试验最优化条件为:酸矿比(t/t矿)为1.2、浸出温度95℃、矿浆浓度33%、浸出时间3 h。在此条件下,镍、钴、铁的浸出率分别为97.43%、88.56%、85.68%。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刚果(金)某氧化铜钴矿进行搅拌浸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粒度P80-0.150 mm,室温,初始矿浆浓度25%,酸矿比132 kg/t矿,浸出时间4 h的条件下进行搅拌浸出,铜、钴浸出率分别可达98%和77%。  相似文献   

4.
对氧化铜矿进行了硫酸搅拌浸出试验研究。考察了浸出温度、硫酸用量、浸出时间、矿石粒度对浸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60℃,硫酸用量180 kg酸/t矿,浸出时间2 h,液固比2/1,矿石粒度-200目占比约70%的条件下,Cu浸出率约82%,浸出液含Cu约17 g/L,浸出终点酸度约10 g/L,满足后续萃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5.
以大洋锰钴氧化物资源及多金属软泥为原料进行了常压酸浸的条件试验研究。通过对配矿比、硫酸用量、浸出温度、液固比、浸出时间、粒度条件因素的试验研究,得出了优化条件。即:在搅拌转速300rpm,配矿比1∶0.3,粒度-0.074 mm占28.34%,液固比(L/S)3∶1 m L/g,硫酸用量0.6倍,浸出时间2 h,浸出温度80℃条件下,Ni、Co、Cu、Mn、Fe的平均浸出率分别为99.44%、99.17%、53.02%、99.62%、38.34%。  相似文献   

6.
以赞比亚某典型难处理次生氧化铜钴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氧化铜钴矿物浓酸熟化-柱浸工艺、浸出液的絮凝沉降,得到氧化铜钴矿适宜的浸出和沉降工艺条件。浓酸熟化-柱浸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浓硫酸熟化堆浸技术处理穆利亚希氧化铜钴矿,铜的浸出率可达74%,同比未熟化工艺浸出率提高10%左右。絮凝剂筛选试验表明,絮凝剂912对浸出液具有很好的絮凝效果,矿浆的沉降速度可以达到5~21 m/h。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从酸性加压浸出液中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镍钴工艺,考察了溶液p H值、相比、混合时间等对镍钴及其他金属离子萃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机相组成为15%P204+75%磺化煤油+10%TBP,水相p H值为1.62.5,皂化率为65%,相比C(O/A)=21,恒温振荡箱中振荡10 min条件下,镍、钴的萃取率可达到98%以上;负载有机相采用2.04.0 mol/L稀硫酸反萃,相比C(O/A)=21,一次反萃率为96%以上。试验结果表明,采用P204溶剂萃取法可有效净化酸浸液回收镍钴。  相似文献   

8.
针对镍钴加压浸出液,通过硫化物沉淀溶度积的不同,采用硫化氢对镍钴溶液中的锌、铜进行沉淀,除锌铜率≥80%,镍损失率≤1%,达到选择性除锌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国外某氧化铜矿床为研究对象,本文采用硫酸酸浸工艺,考察浸出时间、反应温度、液固比、硫酸消耗、磨矿粒度等因素对铜浸出率的影响,得到最佳浸出条件。研究表明,提高浸出温度和酸矿比,混合矿Cu浸出率有所提高,但是增幅较小,同时杂质Fe浸出率增大。浸出温度升高,酸耗相应增大。因此,推荐室温下浸出,酸矿比130 kg/t,浸出时间2 h,此时Cu浸出率约为92%。此外,矿石粒度对Cu的浸出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葡萄糖为还原剂,在硫酸体系中进行低品位钴土矿进行直接浸出,研究浸出过程的工艺条件和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硫酸初始浓度1.6 mol/L,葡萄糖初始浓度5 g/L,反应温度95℃,浸出时间6 h,液固比3∶1的条件下,钴土矿中Co和Mn的浸出率可同时达到99%以上。动力学研究表明:钴的浸出过程在75~95℃内符合未反应核缩减模型,浸出过程主要受内扩散步骤控制,浸出表观活化能为21.03 k J/mol。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刚果(金)SICOMINES铜钴矿区内废石的分选技术指标,有必要对其进行化学元素组成、矿物分布特征、元素赋存状态、嵌布粒度等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废石属发生强烈氧化的铜钴多金属共生矿,铜矿物主要为孔雀石、辉铜矿和硅孔雀石,呈粒度变化较大的不规则团块状或粒状嵌布在脉石中,粒度细小者与脉石的镶嵌关系大多较为复杂;钴矿物主要赋存状态为钴土矿,主要呈不规则土状或结核状分布在脉石中,沿边缘及裂隙可见形态多变的褐铁矿交代,与铜矿物的镶嵌关系不甚密切。铜矿物和钴土矿均具不均匀中细粒嵌布的特点。在-0.074 mm占95%左右的细度条件下,样品中90%以上的铜矿物呈单体产出;在-0.019 mm占95%左右的细度条件下,样品中90%以上的钴土矿呈单体产出。废石中,白云母、绿泥石和碳酸盐类矿物含量较高,在磨矿过程中易生成细泥而恶化分选环境,影响分选指标。建议探索重选-浮选联合的分选流程,减弱过磨产生的泥化现象,以提高铜钴精矿品位和回收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刚果(金)铜钴矿氧化程度高、硅含量高的特点,以卢本巴希某铜钴矿为研究对象,本文开展了常温硫酸体系SO_2还原浸出试验研究,并通过物相分析,考察了浸渣中Cu、Co的损失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原矿粒度-0.074 mm占68.93%、液固比3:1、终点pH值为1.5、SO2用量8 kg/t矿、常温浸出5h优化条件下,硫酸消耗42kg/t矿,铜、钴浸出率分别达94.6%和78.9%。浸渣中铜主要赋存在铜蓝、褐铁矿及脉石中,钴主要赋存于脉石和褐铁矿中。  相似文献   

13.
新疆某铀矿床是我国首个采用原地浸出采铀工艺的砂岩型铀矿床,已酸法地浸开采近30年。为减轻退役负担,提高铀资源回收率,本文以该矿床老采区矿石为对象,开展了室内强化浸出试验,浸出试验条件SO_4~(2-)15 g/L、Fe~(3+)1.5 g/L、H_2SO_4 2.5 g/L、液固比2:1。两轮强化浸出试验中,浸出液铀浓度最高为0.099g/L,对应浸出率为77.4%。结果表明,虽然经过长时间的酸法地浸,研究矿石整体铀品位不高,但矿石中仍有一部分铀资源可经强化浸出处理后浸出。试验结果证明,地浸矿山退役前进行强化浸出或二次开发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氧化铜矿进行硫酸搅拌浸出试验研究,物相分析显示,该氧化铜矿中铜主要以孔雀石、蓝铜矿形式存在,共占矿石中总铜量的93%。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常温、硫酸用量100 kg/t矿、浸出时间2 h、浸出液固比4、矿石粒度小于200μm占比80%的条件下,Cu浸出率在91%以上。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加压浸出工艺发展日趋成熟,在环境保护和强化金属提取方面展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因此,人们可以运用该工艺处理重有色金属硫化矿及难处理金矿。本文采用加压浸出工艺处理某硫化镍物料,考察了浸出液固比、浸出温度、酸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确定了优化浸出条件,并得到镍、钴的浸出率大于99%。浸出液经后续净化、萃取分离可制得相关硫酸镍产品。  相似文献   

16.
氧化铅锌矿是一类重要的含铅锌矿物。大部分氧化铅锌矿品位较低,需经火法富集后产出含锌烟尘,再进一步冶炼产出金属锌。本文针对氧化铅锌矿的还原挥发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确定了氧化铅锌矿粒度对铅锌挥发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小的矿石粒度有利于铅锌的挥发,当矿石破碎粒度小于10 mm时,铅锌挥发率均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17.
用焙烧—氰化工艺从难选冶金矿石中浸出金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黔西南州有丰富的难选冶金矿石,应用一般工艺流程技术无法提金。采用焙烧-氰化工艺技术处理,使微粒浸染型难选冶金矿石得到充分利用,当粒度为2-0mm,焙烧温度为650-750℃,焙烧时间为3-4小时时,其浸出率可达85%以上,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钴资源匮乏,因此人们需要有效回收有机钴渣。焙烧渣大多含有高价钴氧化物,需添加SO_2或Na_2SO_3进行还原浸出,其间不可避免地放出刺激性气体SO_2,造成设备成本上升。本试验采用新型环保浸钴剂褐煤代替Na_2SO_3还原浸出钴,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浸出终渣含钴0.09%,钴浸出率99%。  相似文献   

19.
该技术可将废旧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或其生产、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破碎至一定粒度,再分选出钴、镍、铁、铝、铜等主要成分;经湿法冶金处理后,作为原料制备先进电池材料镍钴锰酸锂。整体流程中,废液、废气等均通过中和、生物降解、耦合精馏沉淀等方法实现内部收集处理,不造成二次污染。主要指标:破碎分选识别率大于98%,冶金提取效率大于98%,产品质量符合镍钴锰酸锂标准(YS/T798-2012)。按1万吨/年处理规模计算,总投资2.3亿元,利润4500万元,投资回收年限9年。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某含钴黄铁矿为原料,采用硫酸化焙烧浸出工艺来回收钴。其间通过试验对焙烧添加剂用量、焙烧温度、浸出酸度、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进行了探究。添加剂采用9%硫酸钠,焙烧时间为3 h,浸出液固比为3,浸出溶液为30 g/L硫酸,浸出温度为80 ℃,浸出时间为5 h,最终得到的钴浸出率为89.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