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双周集锦     
政策能见度《物权法》审议获得高票通过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物权法》。将于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的《物权法》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根据《物权法》,国家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  相似文献   

2.
财经月报     
两会聚焦物权法获通过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16日上午高票通过物权法。对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给予平等保护,最终在这部法律中得以明确。物权法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相似文献   

3.
薛涌 《中国报道》2008,(10):110-110
奥运会后,是否将单双号限行的政策持久化的问题立即被提了出来:这是很可以理解的。老百姓尝到了清洁的空气、畅通的交通的甜头后,自然希望继续享受这些利益。但是,有人出来反对说:单双号限行侵犯了车主的权利,甚至侵犯了物权法规定的对车主的“物权”.  相似文献   

4.
物权法的原则精神在于“定纷止争、物尽其用“。“定纷止争“表现在通过法律规范明确各种财产的归属和侵犯物权的责任,“物尽其用“则是使物权不限于静态的所有权,而是从所有权中演化出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等独立的物权权益,使财产的占有、使用、处分、收益等各方面的功能都发挥出来,实现物的最佳效用。可以说,物权制度奠定法治的基础,契合民生关注的核心。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地运行提供了一个“安全港“。  相似文献   

5.
物权法的原则精神在于"定纷止争、物尽其用"。"定纷止争"表现在通过法律规范明确各种财产的归属和侵犯物权的责任,"物尽其用"则是使物权不限于静态的所有权,而是从所有权中演化出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等独立的物权权益,使财产的占有、使用、处分、收益等各方面的功能都发挥出来,实现物的最佳效用。可以说,物权制度奠定法治的基础,契合民生关注的核心。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地运行提供了一个"安全港"。  相似文献   

6.
王莹 《魅力中国》2011,(7):213-213
以保障交易安全为目的的不动产登记制度是民法物权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不动产是任何民事主体及整个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不动产物权乃是诸财产权中的重要权利,是世界各国财产立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分析不动产物权的享有和变动,研究不动产登记制度特别是不动产登记的审查模式.对建立运作良好实效突出的不动产登记制度意义甚大.  相似文献   

7.
张佳 《魅力中国》2011,(14):180-180,172
物权行为理论的无因性与独立性是物权行为理论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自其产生以来,学术界就从未停止过对其的研究和争议。但对物权行为无因性和独立性理论的争议不能成为否定物权行为理论的依据。笔者认为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和独立性不仅存在,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戴瑛 《理论观察》2008,(2):60-61
基于用益物权种类多样性和体系复杂性的特点,我国民法学界对用益物权体系的构建存在较大分歧。从我国用益物权立法的现状入手,论述构建我国用益物权体系的原则,进而评析我国物权法中的用益物权体系。  相似文献   

9.
实践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物权的功能和效力还不够强大,由此造成我国农地产权的不稳定,从而影响了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稳定农民对于土地的权利势在必行.稳定地权的两种主要方式--土地私有化和永佃制都存在较大的缺陷.而在对土地承包权改造基础上建立的农地持有权是稳定地权的可行路径.农地持有权是一种独立的物权.农地持有权可以从根本上稳定农民对土地的权利,解决当前在农村土地利用中公权力对私权利的侵犯问题.  相似文献   

10.
苑泽明  姚王信 《山东经济》2009,25(6):110-115
包括用益物权在内的物权关系,必须与其所处的社会制度或政治制度相适应,所以必然会对会计产生影响。物权法生效以来,与用益物权有关的会计业务,对无形资产等具体会计准则产生了冲击。我们首次从基本经济制度视角,质疑用益物权会计的国际趋同或等效这个命题的存在性;进而提出解决用益物权会计与现行具体会计准则之间分歧的思路,具体思路有两个,一是改进现行准则以适应用益物权核算的要求,二是建立相对独立的用益物权准则。  相似文献   

11.
物权法 调整财产关系的重要法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是对物的权利。这里所指的物,主要是不动产和动产。物权是一种财产权,财产权是直接体现经济利益的权利。财产权主要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物权、债权和继承权。知识产权主要有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和著作权。债权主要是根据合同产生的权利。财产可分为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物权是对有形财产的权利,物权法是调整有形财产关系的法律,调整无形财产关系的法律主要有合同法、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法律。  相似文献   

12.
刘蘅 《魅力中国》2011,(14):158-158
物权行为理论自德国历史法学派创始人萨维尼创立以来,深受德国法学界重视,并为《德国民法典》所采纳。中国的民法理论和民事立法,都继受了德国民法所创设的法律行为概念,但在“物权行为”的存废问题上,则有不同的学说观点。本文首先从物权行为无因性的基本理论出发,深入剖析了物权行为无因性的局限性,提出了克服这一局限性的物权行为无因性的相对化,指出物权行为无因性的局限性是可以克服的,物权行为有其存在的制度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红 《重庆改革》2000,(7):44-49
物权是民事主体依法对特定的物进行管领支配并享受物之利益的排他性权利。在市场主体进行经营管理活动中,不仅只涉及对物的管领支配,还经常涉及物权的取得、变更与丧失,即物权的变动。而依独立于债权行为的物权行为的发生,才能发生物权变动的结果。因此,在构建我国物权变动的立法模式时,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必须澄清,以明确立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老区建设》2005,(3):22-22
国家林业局制定了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主体造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明确了“谁造谁有”、“谁投资、谁受益”的方针。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和使用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相似文献   

15.
倪军 《魅力中国》2011,(17):126-126
权利与权利的限制形影不离。我国《物权法》在规定物权的同时,也规定了对物权的限制。物权限制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其成功之处比如:采用了一般与具体相结合的限权模式,限权范围涵盖了众多的物权类型。不足之处在于:限权制度没有充分体现我国国情,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限制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物权限制制度目前的情况需要我们不断的完善,以便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07年3月16日,《物权法》历经八次审议后获得了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正式通过,并于2007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这将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物权法》有关条例强调了证券和资金的物权形态,确立了物权变动的规则,规范交易主体如何取得物权、实现其交易目的,支持、保障并促进了证券交易的顺利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增强了基金持有人的投资信心,对今后基金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郑经纬 《魅力中国》2013,(22):339-341
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对于保障交易安全和第三人的信赖利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机动车因其使用范围较广、自身价值较高、社会影响较大,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动产.法律对其也规定了比一般动产更加严格和复杂的物权变动要件。本文把机动车物权变动放在有权处分和无权处分两种情形下.对其变动要件进行分析。通过对《物权法》相关法条的解析,总结其在不同情彤下物权变动要件.提出其中涉及的问题,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希望本文粗浅的分析可以对今后该制度的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关于优先权性质与立法定位的争议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先权并不是当然的物权,而是一种“拟制的物权”。这种“拟制”,即由民法“赋予其优先受偿效力”,从而使其获得了物权地位,并在多方面表现出它的担保物权特性。既然如此,就应当借鉴法国、日本两国立法例,在我国《民法典》“物权编”中确立优先权制度。在体例上,应当采取一般立法和特别立法相结合的方式,即由《民法典》“物权编”就优先权的一般性问题作出规定,而将一些特殊优先权,交由相关的特别法进行规定。  相似文献   

19.
关于集体所有土地物权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一切土地均属国家所有或集体所有。在现代法制国家,无论是国有土地还是集体所有土地,都应受一定的所有权和他物权制度的调整。但比较而言,对集体所有土地的物权法调整,仍是我国民商立法的一个薄弱环节,在某些问题上存在认识偏差和立法缺陷。本文拟就集体所有土地的几种基本物权形态作些理论分析,期能对完善我国土地法律制度及推动物权立法有所助益。一、集体土地之所有权所有权是物权体系的基石,设立于集体所有土地之上的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均以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存在为前提条件。然而,任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下,…  相似文献   

20.
物权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基本权利。物权具有的与一般第三人直接发生利害关系以及对财产的直接支配性质 ,决定了物权法的独特原则。我国现行物权立法存在诸多缺陷。审视并确立我国物权法的合法财产一体保护、物权变动和原因行为区分、物权法定、一物一权、物权优先效力等基本原则 ,对我国物权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