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近藤大介 《商周刊》2012,(19):71-73
“你们日本人.为什么要花这么长的时间来决定一件事?你们是不是真的打算重建公司?”8月30日下午,位于大阪府的夏普公司蛴市工厂传出愤怒的声音。3年前,夏普投入了42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30亿元),建成了这间具有年产600万块以上60英寸液晶显示器能力的世界级高尖端工厂。  相似文献   

2.
富士康科技公司宣布从2012年开始实施机器人发展战略,本文根据这个信息分析了其发展的原因、发展的可行性及所产生的人才需求问题,据此提出了在职业技术类院校开设智能机器人专业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问题.智能机器人教育是一项系统教育,目前在职业技术院校开展的还不是很多,因此还有很多教学与实践上的问题需要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点建议,还有待教育界同仁共同研究及完善.  相似文献   

3.
关于珠三角制造业发展前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并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中国制造的产品已全面走向世界,并成为了各国人民生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近两年国际油价暴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中国制造业腹背受敌的情形愈演愈烈",中国制造"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宋鑫陶 《商周刊》2011,(2):49-50
从落后到一流、从追赶到领跑、从量变到质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南车四方110年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制造业应该借鉴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孟祥昇 《经济》2004,(8):22-23
如果劳动力结构发生问题、技术工人比重下降、非熟练劳动力超过熟练劳动力,我们原来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优势就会发生逆转,那时不但“世界制造业基地”梦想落空,大量失业人口还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加入WTO后,更加稳定开放的政治和经济环境,迅速扩张的国内市场,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国内实力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将会加速提升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的竞争优势,但同时也会在产业结构调整、国企改革、技术创新和政府管理等方面带来许多新的矛盾和困难,甚至是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8.
农村的基础设施陈旧和一部分地区的公共生产要素老化,一直都是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怎样才能解决这一核心问题是当前发展三农经济的关键所在,与其相配套的一系列支持农村经济的国家产业政策,也需要进一步深化完善,决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国债投  相似文献   

9.
黄伟 《经济》2006,(10):50-51
制造业的核心和基础是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和基础是自主创新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世界最知名的代工企业,富士康的自有品牌,被业内称为“冰山一角”,水面下,才是业内同行所惧怕的。富士康变得有些“狰狞”,一家世界闻名的超级代工企业,摇身一变,要走自有品牌之路。  相似文献   

11.
蔡郧霞 《资本市场》2006,(3):102-103
从年初的G8财长会议上可以看出G8财长对世界经济的回顾和展望,今年各国财长对能源安全问题尤为关注,甚至认为石油供应的限制因素将导致油价上涨到危险的境地,这甚至会导致从未见过的经济危机发生。  相似文献   

12.
也谈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村劳力出现剩余的原因,一是耕地减少,二是传统的城乡二元制度,三是第三产业滞后,四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五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为此,要加速城镇化进程,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同时要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促使农业劳动力向农业内部转移。  相似文献   

13.
近期关于中国将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理论初露雏型。同时也伴随着截然相反的质疑。本综合专家们的相关理论探讨及实证分析后认为:“中心论”是基本成立的。理由有三:从国情看,我国有条件成为成本型消费品制造中心;从原理看,世界产业链的国际流转使开放的中国有可能成为制造中心;从实证看,许多事实已经表明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已初步形成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4.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给农民以国民待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三农”问题,主要是农民问题;我国的农民问题,主要是收入问题。即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民收入增幅缓慢。当前制约我国“三农”问题有效解决的深层原因,就在于生产要素的流动不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市场取向改革目标还没有到位,市场体系发育还很不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5.
16.
从"民工荒"看农民工权益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佑林 《经济论坛》2005,(12):108-109,120
2004年以来,“招工难”、“民工短缺”甚至“民工荒”等字眼高频率地出现在各类媒体上,成为一大热门话题。福建、广东、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相继出现了民工短缺现象,珠三角地区缺工200万,长江三角洲缺工也达100万。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接近于“无限供给”的中国,令人意外地大范围出现“民工荒”。没有预兆,来得如此突兀,让人措手不及。是什么使得成千上万的空缺岗位与上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之间形成断裂?其背后潜藏着什么深层的原因?其实质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晓瑜 《财富时代》2003,(5M):12-15
一个月时间能改变很多事情。在3月底的时候.中国经济还处在6年来最快的增长时期。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令人眩目的9.9%,当时欧洲和日本经济步履蹒跚.而美国市场受到战争冲击。今年前3个月,有超过130亿美元投资涌入中国。投资认为不进入这个市场所带来的损失是无法承受的。  相似文献   

18.
郑洪涛 《经济经纬》2003,(5):44-45,52
一年前,当人们沉醉于WTO的讨论之际,一场全球性的产业转移正在悄然进行。于是,“世界工厂”问题成了当前一个热门话题。大多数观点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建立“世界工厂”的可能性,但离实际形成尚有一定距离。同时将“世界工厂”能否最终在中国形成视为是21世纪所面临的一次重大机遇。通过对世界工厂演变历程的分析,集中论述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所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于中国形成世界工厂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动态篇     
《经贸实践》2004,(3):5-6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经济规模空前扩大,结构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条件下,世界制造业的空间布局正向相对均衡化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将是多中心和多层次的,世界制造中心再也不可能由一家独揽。中国不会取代现有的三大制造业中心,中国制造业的定位是成为继美国、欧盟、日本的第四个世界制造业中心。由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具备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和技术上的后发优势,这种定位在现实中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