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旅游产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定量地反映我国旅游产业的集聚状况,文章使用E-G指数从全国、区域和部门三个层面对1997-2005年我国的旅游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算,对其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并重点阐释了产生上述趋势的原因.文章认为:(1)大部分旅游产业部门不适合高度的地方性集聚,除非有较高的资源承载力作为支撑;(2)应该突破局部的空间限制,把更广阔的空间纳入到旅游产业集聚经济中来.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能力现状的基础上,选取2007年和2012年两个时间截面,运用产业区位商指数和产业动态集聚指数进行分析,并借鉴波士顿矩阵分析法得出河南的明星产业、金牛产业、问题产业、瘦狗产业和衰退产业,从而判定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  相似文献   

3.
吴蓉  谢武 《商场现代化》2007,(21):233-234
本文从集聚水平和专业化水平两个角度对安徽省高技术产业集聚进行了测度,并就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对安徽省高技术产业集聚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集聚是中国IT产业重要的区位特征.对1994年~2006年中国IT产业集聚度测算表明,中国IT产业的集聚度正在逐年提高,并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聚是提高国家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逐渐成为新经济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产业区域集聚程度指数和五地市集中度CR5指数对广东省28个制造业行业1999-2008年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表明2006-2008年广东省制造业集聚程度整体在下降,这说明广东省自从"双转移"政策出台以后,产业转移的趋势初见端倪,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速度相应加快,重点加速移向珠三角核心区以外欠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聚作为一种新型区域组织形式,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逐步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本文对产业集聚现象及集聚水平进行研究,进而推动我国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聚作为一种新型区域组织形式,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逐步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本文对产业集聚现象及集聚水平进行研究,进而推动我国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使用2000至2016年省际层面能源产业数据为样本,对能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分析产业集聚和需求转型对能源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论认为,能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呈波动上升态势。处于能源价值链上下游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较高。能源产业集聚能够提升能源行业全要素生产率,需求转型已成为推动能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聚是在某个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集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中,利用产业内部的协同效应,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活动现象。在对国内外产业集聚理论研究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商业的视角分析集聚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商业集聚可以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提升商品和服务交易效率两个渠道促进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商业行为的背后是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类业态的相互网状交叉。商业集聚的本质是提供市场化的服务,因此,商业集聚的范畴中除了传统的批零、住宿和餐饮业外,还应包括交通、信息、金融、租赁等其他消费性和生产性服务业。  相似文献   

10.
新疆作为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其经济发展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根据新疆历年经济发展情况,工业在其生产总值中一直占据较大比重,因此对新疆产业集聚情况进行研究非常重要。利用2000-2010年新疆工业行业数据运用区住熵指数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产业集聚效应进行测度,结果显示,新疆虽然地域广博,发展速度不快,但仍有8个行业存在产业集聚,另有6个行业区位熵呈逐年上升态势,有形成产业集聚的潜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曼奎斯特指数对我国制造业子行业的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基于2003-2012年的动态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整个制造业及按不同要素密集度划分的制造业中产业集聚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制造业总体来看,产业集聚水平的增加可有效促进创新效率的提高,按要素密集度划分的制造业中只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集聚能有效促进创新效率的提高,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基于面板数据的长三角金融业集聚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打破传统二维的静态评价思路,从时间、空间和指标三个维度对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将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对长三角地区15个城市的金融集聚度作了综合评价,系统考察了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动态演进过程及其特点,由此指出长三角地区金融聚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集聚效应对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差异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胡霞 《财贸研究》2007,(1):44-50
本文从外部经济、知识溢出和社会资本等角度分析了企业集聚、经济集聚状况、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关系,并利用分层线性模型(HML)检验了集聚效应对服务业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集聚程度对服务业生产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城市区位也对服务业生产效率产生显著影响。东部地区城市比中部或西部地区城市的服务业生产效率高,对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推动力强;中部和西部具有同质性,二者对服务业效率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4.
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是经济服务化的产物,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强地方产业竞争优势的突破口,而完善的动力机制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文章基于自组织理论,重点分析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演化发展及动力机制,并结合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实际和机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自主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本文应用DEA模型,从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个方面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2004~2011年的自主创新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效率总体上不太乐观,综合技术效率不高;相对于纯技术效率而言,规模效率相对较高,且绝大多数处于规模收益递减区间;样本期间,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综合效率值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来自于规模效率。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基于酒店业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酒店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柔性集聚,不仅能降低集群内企业的交易成本,实现规模效应,还有利于集群内酒店企业的相互学习,发挥资源共享效应,促进集群内酒店企业的创新,提高集群竞争力。本文从酒店集群产生的集聚效应,产品优势,需求优势以及品牌区位优势等入手,分析了酒店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现有理论文献的基础上,从经济规模、地区劳动力和土地面积多角度构建了外资利用水平的无量纲指标:业绩指数、人均指数、地均指数以及综合指数;提出用综合指数的离散系数来表征利用外资的区域聚集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计量经济模型,探讨外资聚集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以江苏省为例,展开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中心-外围模型,通过流通成本和流通供给能力这两个核心概念,运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探讨流通成本变动对制造业空间集聚的作用机制,依据2004-2013年中国工业经济的相关数据剖析流通成本的构成并计算各地区的显性流通成本和隐性流通成本。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各地区的流通成本差异显著,隐性流通成本对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十分显著,流通成本与制造业集聚之间呈负相关,中国各地区流通成本差异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流通成本变动与制造业空间集聚的作用机制,本文试图提供一个研究区域范围内工业集聚、市场潜力与地区收入差距的分析参照。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城市内集聚产生的双重集聚效应的理论假说,通过实证分析从城市空间和价值链视角下研究双重集聚效应形成的内在机制。在验证理论假说的基础上得到如下结论: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城市中存在一个均衡的土地租金,使得双重效应的互补效应达到最大;城市规模有利于双重集聚效应的提高;区域中的中心城市对其他城市的双重集聚效应有一定的辐射作用,经济距离越短辐射作用越大。为了进一步分析双重经济效应,文章基于不同规模城市的视角研究双重集聚效应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双重集聚效应对劳动生产率有“倒U”型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