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政府管制造成的反公地悲剧比公地悲剧更为复杂:一是反公地悲剧可能看不见从而难以发现;二是腐败的存在将使反公地悲剧更难以克服和解决;三是政府管制既可能造成资源利用不足的反公地悲剧,也可能造成资源利用过度的悲剧,此时调整交易成本可能比整合产权更为重要。因此,政府在实施管制时要尽量避免制造出反公地悲剧。  相似文献   

2.
屈凯 《商》2014,(8):236-236
本文从公共经济学角度分析了雾霾背后的成因,雾霾实质上是一场典型“公地悲剧”。同时应用微观经济学建立模型分析,当产权明确的情况下,“公地悲剧”的现象会逐渐改善,最后提出了治理雾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江南地区沙漠开发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了开发过程中存在"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现象,经过深入分析,最终提出了几点建议:确定明确和稳定的产权;结合各地实际,寻找合适的开发模式;整合产权,建立一个沙漠旅游开发管理机构;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公众参与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经济学的“反公地悲剧”理论,对“吴良材”和“张小泉”等老字号品牌和商号资源纠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避免老字号品牌和商号“反公地悲剧”的发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老字号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上有一名的“公地悲剧”理论,公地是谁都可以使用的,而“公地悲剧”就在于使用它的人众多,而保护它的人稀少,到最后这块原本挺肥沃的公地定然寸革不生。“公地悲剧”产生的根源在于产权不清晰,因此,要走出“公地悲剧”,提高效率,该理论认为最根本的在于合理的界定私有产权。  相似文献   

6.
胡北明  雷蓉 《商业研究》2012,(2):183-188
我国遗产旅游地几乎同时存在"公地悲剧"和"反公地悲剧"现象。"公地悲剧"现象造成了遗产资源的极大破坏,使得遗产资源的保护目标没得到更好实现。"反公地悲剧"现象的存在是造成我国遗产旅游地开发不足、资源利用受限,遗产资源展示价值的目标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本文分析了我国遗产旅游地"反公地悲剧"表现形式,并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遗产旅游地管理体制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7.
遗产地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公地悲剧"现象,是由遗产资源的公共物品性质决定的。由于遗产资源本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有的学者认为明确公共资源的产权主体、产权私有化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这也是遗产资源经营权转让的理论依据。从政府与投资商基于遗产地转让价格以及保护与监督的博弈分析入手,本文提出建立规范的遗产资源经营权转让制度、加大遗产资源的开发监督力度是解决转让经营权型遗产地公地悲剧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对公地悲剧理论做了很多研究,旅游领域的学者主要从旅游资源、旅游目的地、环境保护和管理制度这四个层面上研究了公地悲剧理论。虽然旅游领域公地悲剧理论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但大多集中在现象和治理模式的研究上,在如何界定“公地”这一点上还存在一定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9.
生态资源普遍存在突出的“公地悲剧”和“外部性”的产权困境。本文以此为命题缘起,提出旨在实现会计产权功能,化解生态产权困境,提高生态产权效率的一种边缘交叉新学科——生态产权会计学。并且通过界定其基本定位、目标、职能及主要研究内容,描述了生态产权会计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0.
近二十多年来,少数民族旅游业极大地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少数民族社区自然和人文资源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从"公地悲剧"的视角对少数民族社区公共资源利用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是由于社区公共资源具有负外部性、社区旅游资源产权的公共性质和社区旅游资源价值具有不可分割性等原因造成的,并给出了改进和防止"公地悲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增长模式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导趋势。跨行政区的经济合作引发了大量的跨行政区的公共治理问题,对公共产品"单一行政区供给模式"发出了挑战。研究跨区域公共产品协同机制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在理论上对于公共产品供给的"集体行动逻辑"与"公地悲剧"困境的突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产权的作用机制在于产权制度使财产所有者有动力关心财产的使用和增值,使所有者的努力程度与财产收益正相关。对于不断发生“公共物悲剧”现象,应科学界定环境污染的初始产权,完善环境污染权的交易制度,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3.
产权结构、企业契约和治理结构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产权是一系列权利的集合体,可分为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两项。产权结构不仅便于明确各产权主体间的责、权、利关系,也是企业成为市场主体与企业契约有效达成的前提条件。企业契约对产权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是公司治理结构赖以产生的条件,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配置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决定性因素。企业产权结构的变化制约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变迁,也制约着公司治理模式和治理绩效。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运作需要若干机制共同作用,才能满足公司治理的全部需求,保证公司治理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公司治理的综合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富强  谭晶 《商业研究》2002,(22):70-73
近年来 ,世界各国公司治理的演化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而在我国 ,由于产权制度、公司内部机关、市场机制存在诸多问题 ,公司治理往往流于形式。因此 ,必须在逐步完善各项基础性条件的同时 ,构建适合我国公司实际情况的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青岛市的渔业养殖面积和渔业产量逐年下降。渔业资源产权不清晰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其导致了渔业资源衰退,产生“公地悲剧”问题,、青岛市要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需推行渔业产权改革,完善渔业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中的财政困境和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财政分权技术性安排呈现事权与财权的不对称弊端,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缺少透明度和公平性,财政只侧重对收入的划分,对支出责任的划分不明确,导致财政收入层层上解和责任的层层下放,造成了利益上收、矛盾下放,转移支付地区间差别拉大,公共资金使用低效率。应明确政府的事权和责任,改进收支分配方案,改进预算管理与转移支付制度,实施公平财政目标,探索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转型相适应的新的财政机制,实施与财政分权相对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7.
时间银行在过去被视作一种互助养老方案和志愿服务的创新模式,但在实践中逐渐发挥着社会治理的功能。从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和社会治理格局完善的角度,探讨了时间银行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形态的适用性与可行路径。从结构维度阐述了时间银行与社会治理格局的内在关联,从共治机制视角分析了时间银行于社会治理格局的嵌入路径。时间银行不仅是一种社会治理形态和载体,而且是一种促进公共利益的社会行动,时间银行可以通过社区融合促进社会自治和资源整合,实现公平正义,进而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时间银行是促进积极老龄化以及公益资源整合的有益尝试,能够推动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社会治理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背景下,时间银行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其对社会治理的影响和价值需被总结和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在带给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也给环境保护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通过对经济增长方式、资源产权、环境主体等方面的分析,我国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应采取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牢固确立生态意识;按照"十八大"精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对资源进行合理定价。以保障城镇化进程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19.
张倩 《江苏商论》2022,(1):26-29
区块链(Block Chain)技术的发展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有力武器,在知识产权溯源治理、登记确权、侵权存证、产权交易、知识产权金融等领域提供了新的可能。研究区块链技术在知识产权确权、维权以及溯源治理方面的法律机制,有助于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更新迭代,也有助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