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已经成为理论界的共识,并且经过实践的检验是非常正确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杰出贡献。但是,理论界在分析论证这个理论的时候,众说纷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要素说”,我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科学技术首先是具有独立形态的生产力(即科技生产力),它和一般社会物质生产力共同构成一般生产力;其次,科技生产力相对于一般社会物质生产力而言,又是最重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第一生产力;最后,科技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力一样也是由三个要素构成…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将成为生产的核心要素,然而知识经济中掌握知识的最终是企业的人力,将知识转换成最终生产力的也是人,人才是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作为知识表现形式的人力资源不仅成为推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因素,而且也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而也就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实践和不断探索的重要领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生产力问题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主要内容生产力理论是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4.
在知识经济中,知识成为经济的关键因素,这也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新诠释。但知识不会自动成为生产力,知识要推动生产,必须要有个转化的过程;而且,知识推动了生产,不一定能推动经济的发展,知识要推动经济的发展,必须要进入市场流通中。所以,知识要成为“经济知识”,必须要进入“生产”和“市场”两个环节。实践表明,一项技术在实验室达到的成熟阶段只有其市场化的20%,剩下80%的工作在于其产品化、市场推广的过程中。所以,知识要成为“经济知识”,关键在于成果转化。 在我国,由于科技体制长期按计划管理体…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特别是要发展先进生产力。在形成生产力的各种要素中,相继被认可的新要素总是该时代生产力发展中最先进的要素。按要素分配不仅是发展科技、管理等先进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也是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从源头上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首先表现在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方面。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了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它的发展,不仅改变了生产力的性质、水平、规模和结构,并成为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的决定性因素和促进经济结构变革的动力源泉,也是推动经济国际化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革命引起生产力诸要素的变革,包括组织与管理的变革。组织与管理是一切具有一定规模的共同劳动的机构所具有的职能,它也是一种生产劳动,属于生产力系统的运筹型要素。组织与管理是由分工和协作的发展而创造出来的集体生产力。现代社会化生产,有…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商业信息资源及其管理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信息不仅成为现代管理的基本要素和重要手段,而且作为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开发信息资源,科学管理信息资源,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信息资源,商业信息的开发利用程度是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科技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中极富时代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邓小平理论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邓小平科技思想也自成体系,是我国新时期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走向新胜利的指南。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理论核心和科技发展战略的缘起。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的重要构成因素,而且对生产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之中所创造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陈尚伟 《现代财经》2001,21(3):3-6,28
科技、教育与管理成为现代生产力的三大智能要素,智能化成为现代生产力的最显著特征;经济结构的复杂化使其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强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对生产力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以此为基本框架,本文从科技,教育,管理,经济结构和可持续发展与生产力五个方面,论证了邓小平现代生产力观的构成及其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无形资产这种以知识形态存在的特殊资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无形资产的特性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无形资产是生产力,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无形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劳动手段;能使潜在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无形资产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无形资产的竞争已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钟子亮 《当代财经》2003,(11):124-126
在新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管理成为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会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是十分重要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分工、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已从单纯的买进卖出发展成为多元化的经济联系。在当代国际经济环境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置身于国际经济环境之外孤立地发展,我国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力在本质上是物体的运动。生产力的转移点正是基于生产力的本质而成为生产力的要素。生产力的转移点由输出点和输入点构成。输出点位于劳动资料上,是劳动运动输出劳动资料之点。输入点位于劳动对象上,是劳动运动输入劳动对象的输入之点,它不仅是生产力的产生之点,而且因位置不同而影响生产率的高低。  相似文献   

14.
美丽陷阱     
时下,人造美女已成为时尚,西安某市长在全球小姐巡演活动中高唱“美丽也是生产力”,北京郝娃女被造成“中国第一人造美女”,大韩民族人造国色天香金喜善独领人造美女骚,陕西米脂县向国家商标局正式递交“米脂婆姨”的商  相似文献   

15.
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反复酝酿,明确了新的总体工作思路,即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向深层次挖潜要效益,积极主动地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把一个实力雄厚、充满生机的邯钢带入21世纪。大势所趋 及早谋划早在本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就高屋建瓴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不仅充分估量到科技的重要地位,而且预见到经济的发展方向,那就是科学技术不仅是一项生产力要素,而且将在生产力进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一个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从生产力经济学看能源和交通运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对生产力的认识局限于三要素或两要素。近几年来,随着生产力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人们对生产力的认识深入了一步,提出了生产力系统论,把生产力看作是有多因素构成的系统,除了三因素以外,还包括有科技、管理、信息等因素。如同人们不断发现原子中新的粒子一样,也不断发现生产力中新的因素。随着四化建设的进展,能源和交通运输成为国民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人们自然而然地提出了一个问题:能源和交通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因素?如果是,又和其它因素有什么关系?如何从理论上弄清能源和交通的地位和作用,为什么会成为战略重点?看来,这是生产力经济学必须作出回答的一个问题。关于能源和交通问题,应用经济学(如能源经济、工业经济、运输经济、技术经济等)谈得很多,生产力经济学也开始接触到这个问题。有的同志从要素论出发,把能源看作是劳功  相似文献   

17.
经济伦理学扑面而来。诚实守信,公正平等,不但成为今年“两会”的热门话题,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也认识到,信用也是生产力,遵守诚信等伦理准则,不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宝。当国人迫切重寻失落的诚信传统的时候,经  相似文献   

18.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人才工程是第一工程”的观念。要改变过去那种重招商引资,轻招智引才的传统观念。人才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是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不同经济形态下的生产力发展对于资源的需求和依赖是不同的。在农业经济时代,上地曾经是第一生产要素;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本取代土地成为第一生产要素;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取代资本成为第一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要素将主要由资本、劳动力转化为知识和人才,知识和人才将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这种生产要素的转化必然带来会计环境的变化,也必然对会计提出了新的目标、新的任务、新的要求。当前,会计面临的客观环境究竟具有哪些特点呢?  相似文献   

20.
王午 《当代经济》2005,(11):33-34
一、引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巳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也是国内各地区之间竞争发展的重要动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仅能加快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也是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