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动态     
<正> 实达电脑 转身要做IT投资 实达电脑总裁蔡晓东已经完成了一件作品的大部,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靓女”先嫁,从而获得发展资金。而这一次出嫁的“靓女”正是实达的盈利根基——实达电脑  相似文献   

2.
资讯     
<正> 回马枪杀回实达PC的贾红兵,用一种“壮士断腕”的果断手法,进行了大概是PC企业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裁员,实达PC将由521人裁减为189人,裁员比例约占公司人数的64%。取代吴庆生成为实达PC公司总经理的贾红兵,于2002年离开实达PC。作为实达Pc的创建人之一,贾红兵尽管创造过带领实达PC进入国内四强的优秀战绩,但是仍然在与“资本”斗争中倒下。由于不久前实达PC的母公司实达电脑的高层  相似文献   

3.
连续两年位列中国成长企业百强榜的德力西集团,以质量立业、名牌兴业、科技创新走过了20个年头。从1984年开始的求精开关厂时代,德力西集团董事长胡成中就觉得,“求精”就是要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一定要以质量立业。而在产品质量上去后,胡成中又感到,要把产品打向市场,还必须要有一个响当当的名牌,用名牌占领市场,把企业推向兴旺。这一点德力西也做到了。1999年12月,德力西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3年8月,德力西三类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4年其品牌无形资产达到28.28亿元。但是,名牌不等于市场,名牌不是永恒不…  相似文献   

4.
德力西集团的跨越发展引人注目,被称为“德力西现象”。“德力西观象”的核心是创新。从一定意义上讲,创新就是制度、人才、技术、营销等诸多优势资源的不断整合。“德力西现象”的表象就是品牌的提升。德力西企业茁壮成长也就是品牌从名不见经传到浙江省著名商标,再到中国驰名商标。这篇报道引人深思,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实达电脑总裁蔡晓东已经完成了一件作品的大部,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靓女”先嫁,从而获得发展资金。而这一次出嫁的“靓女”正是实达的盈利根基一实达电恼设备公司。  相似文献   

6.
姜桥 《新前程》2006,(1):36-39
对局: 神舟电脑VS实达电脑 局起: 实达和神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竞争对手,甚至在实达辉煌的时候,PC市场上还没有“神舟”这个品牌,但在实达走向没落之际.却是“神舟”崛起之始。而在PC业内.两者却有截然不同的遭际:实达因PC沦落。神舟借PC腾飞。  相似文献   

7.
特约策划     
蔡晓东门派:实达电脑名号:总裁兵器:PC、外设、软件、综合产业武功绝技:颠覆功、空手套白狼大法2001年4月27日,北京盛邦公司接收实达集团工会的社团法入股,成为集团的第三大股东,而作为盛邦第一人的蔡晓东也开始了他“颠覆”实达的计划。从2001年10月起,蔡晓东以“空手套白狼大法”,通过资本运作,成功地取得了主宰实达这一资本高达十几个亿的上市公司的权力。但实达帮弟子不知道蔡晓东会把他们带向何方,因为实达已经开始从一家 IT 产业公司转变为关注 IT 产业的投资管理公司,大有退出“数字江湖”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市场竞争的规律我们无法改变,面对市场竞争的起落沉浮,我们依然领导企业不断向前发展,这是因为我们拥有雄厚的决胜市场的人力资源。”德力西集团总裁助理、人力资源总监冯冰莹如是说,“短短十几年,德力西从一个‘前店后厂’式的家庭小作坊发展壮大成全国无区域企业集团、全国大型乡镇企业,被经济界、理论界、新闻界誉为‘德力西现象’,它的成功绝非偶然,首先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其次是得益于德力西的人才战略!”招才引智,广纳贤才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胡成中在他的《企业集团创新论》中说过:“产品的营销力、…  相似文献   

9.
“我是真正的第一代自己创业的,其他的我认为都是假的。”胡圣德26岁开始创业,到今天整整20年时间。在他看来,真正的创业第一代都是自己这个年龄。再年长一些的,多数是乡镇企业、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原本就有基础,不算真正的“白手起家”。与上世纪90年代下海的创业者一样,从事传统制造业的胡圣德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大陆”)成立于1994年,经过20多年持续高速发展,现已成为国内领先的集物联网核心技术、核心产品、行业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性物联网企业,并成为新大陆集团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的支柱企业。  相似文献   

11.
“德力西现象”的提出与内涵“德力西现象”的提出 ,始于1997年初的《温州日报》。而“德力西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则是1997年5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德力西集团经营管理经验和发展战略研讨会”之后。德力西集团总裁胡成中认为 :“德力西现象”归纳起来 ,可以用“创新、跨越”四个字来概括。首先是创新。德力西的创新 ,不是单兵出击 ,而是整体推进。对此 ,“中国德力西集团经营管理经验和发展战略研讨会”上 ,著名经济学专家们得出的结论是 :创新 ,是德力西发展的灵魂。德力西是“产业提升里的一个典型代表” ,不仅勇…  相似文献   

12.
9月1日,对德力西员工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在北京表彰2003年“中国名牌产品”获奖企业,德力西集团塑料外壳式断路器、万能式断路器、电度表三类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应邀参加颁奖大会,并领取奖牌和证书。  相似文献   

13.
<正> 放手还是不放手?放手之后要不要保证自己的利益得以实现?怎样培养接班人?如何在自己离开之后让企业继续健康发展?这些都是创业元老的永恒话题。但是,核心问题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不断地把自己放在“过渡者”的角色还是永远自己御驾亲征达到企业永恒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企业“现代集团”,几十年前,却是由一个离开山村且几经坎坷的农家子,靠白手起家开始的,他就是韩国的郑周永。一、创业生涯郑周永于1915年11月25日生于韩国江源道通川郡松田面峨山区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世代务农。15岁才小学毕业的他因家贫而辍学了。他开始梦想离开这无希望的穷山恶水。几次偷偷从家乡外出谋前途,都被父亲“请”了回去。1934年发生大旱灾,庄稼失收,村里又流行“浮黄”病。父亲再也无法阻挡19岁的他向外发展了。他在汉城经(?)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2月17日,作为中国低压电器行业领军企业之一的德力西,与世界电气巨头施耐德签署合资框架协议,双方按照1:1的比例等额出资设立“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尽管这起“合资”事件没有涉及德力西集团的股份问题,但之后的时间里,以胡成中的“小学同学”为代表的正泰集团(下称正泰)南存辉,对这一事件给出了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总结德力西高速发展的成功经验,是因为德力西在企业建设的诸多方面持续地演绎着自己的创新特色,它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产权制度的创新;管理运行机制的创新;营销模式的创新,经营方式的创新;技术与质量的创新;企业文化的提升边六个方面互相提升,不可缺一。但第一位的、最重要的应该是,协力西通过对“九五”规划执行情况的总结和对“十五”期间国内外市场的预测,已经推出了“十五”规划。为实现“十五”规划主要目标,德力西必须完成股本社会化、企业公司化、科技兴企、名品名牌、计算机信息、人才聚集等六个战略任务。六个战略任务中,重要的一个是“科技兴企”,这是德力西创建以来就将它视为灵魂的。回顾德力西早六年技术创新的历史,可以让人获取非常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上海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8年11月,为中国德力西集团投资组建的全资子公司,是专业设计.生产、销售输配电电气产品的民营科技企业。作为专业的输配电生产企业,坚定专业化的发展之路,遵循“追求卓越质量,走向世界市场”的经营理念,以”德报人类  相似文献   

18.
有关行业人士认为:电脑型收音机市场是块“新大陆”,市场前景诱入,世纪之交,电脑型收音机市场占有率将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9.
郑元尉从十八岁开始搞推销,然后开店,再到执掌一个500强企业的营销帅印,现年43岁的他,似乎距“不惑”之年还很遥远,他身上燃烧着的激情,使不完的劲,就是要把德力西的营销做好,开辟低压电器营销新天地。近两年来,在烽火四起、白热化的低压电器市场竞争中,郑元尉靠“诚信直爽、开拓创新、顽强勇猛、敢想敢干”十六个字,使德力西的销售额取得了跨越式增长,领跑于同行业,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经典、朴素、实用的营销案例。每一根血管都流淌着营销的血郑元尉成名还是蛮早的。八十年代初,他只身一个来到广东湛江推销低压电器,精明而又勤奋的他,与当地…  相似文献   

20.
超越领先者     
曾文祺 《中外管理》2006,(3):113-113
曾文祺,著名营销人,有“IT时尚先生”,“行销天才的IT牛仔”之称。他自称“一生四处游荡的人”,1996年只身来到大陆开拓市场,创立苏州明基电脑有限公司行销部,一人带出了近千人的营销团队,把显示器、光驱、刻录机、扫描仪和键盘等电脑外设做到了大陆市场占有率第一,2004年营业额近30亿元人民币,连续三年增长率达300%。[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