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89年,我们在吉化召开了现场会,做出了在化工行业开展学习吉化活动的决定。五年来,学吉化活动做为“八五”期间部党组抓的三件大事之一,有力地促进了化工行业改革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今天,在“九五”计划实施的第一年,我们又在吉化召开企业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这是一次坚持学吉化,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推动化工企业“九五”再上新台阶的动员会。会议的主题是:认真总结“八五”以来化工企业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围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深入研究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2.
<正>5.坚持创新驱动,加强创新的能力和环境建设,持续提升自主创新水平60年来,吉化始终坚持"依靠科技、发展吉化",把眼睛盯在技术进步上,把功夫用在技术进步上,使科技成为推动吉化发展的动力,把一部吉化创业发展史挥写成一部持续创新的科技进步史。几代科技工作者发扬"登天精神",经过不断挖潜革新改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使吉化从传统的煤化工企业转变为现代化的石油  相似文献   

3.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简称吉化公司)是吉林省工业企业的标兵,是省经济的主要支柱企业。在学吉化的过程中,我们都切实地体会到他们成功的经验,“自觉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艰苦奋斗,争先创优,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在“厂办科研”的调研过程中,我们有幸走访了吉化公司,体会了吉化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他们大抓厂办科研的经验。本文就吉化公司原属企业厂办科研的情况,从厂办科研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厂办科研现存的主要问题和加强厂办科研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面对吉化上划中国石油和两次重大重组后,员工创新力、队伍凝聚力、企业发展力不足的局面,按照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要求,吉化公司党委构建了以中国石油文化为根,以吉化优良传统为干,以基层文化建设为枝,以全员素质提高为叶的一主多元型企业文化框架体系。构建文化理念体系。面对企业文化迫切需要融合的实际,提炼了既与中国石油企业精神一脉相承,又能展示吉化优良传统的吉化"四种精神",即麻袋毛精神、矛盾乐精  相似文献   

5.
吉化,在人们的记忆中是一个光芒四射的名字。这个始建于1953年的国家第一个大型工业基地,曾经是化工战线的一面旗帜。在吉林市江北这片土地上,吉化人以豪迈的激情写就了一个个辉煌:1954年4月,三大化正式动工,点燃了吉化创业之火。到如今,101、102、103厂这三个名字仍然为人们所熟悉;1959年,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多层次合成塔在吉化公司肥料厂建成。当年,吉化公司工业总产值突破3亿元大关;1979年,吉化公司炼油厂试车投产成功,吉化公司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先进企业;1983年,吉化公司全年完成产值10.2961亿元,开车生产26年来第一次突破年产值10亿元大关…  相似文献   

6.
精神永驻──吉化公司重塑政治优势纪实唐静,古道吉化有许多宝贵财富,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便是其中之一。吉化共有党员2.7万人,党支部1542个,二级党委3O余个。经一\近四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在吉化已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体系,并成为吉化公司改...  相似文献   

7.
今日吉化     
《化工管理》2014,(16):29-29
编者按:作为共和国化工长子,吉林石化已经走过60年风雨历程。60年来,几代吉化人艰苦奋斗,发奋图强,奉献报国,在创造出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积淀、培育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企业特点的"麻袋毛、矛盾乐、背山、登天"四种精神,形成了"严、细、实、快"的吉化作风,并通过持之以恒、与时俱进、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加以继承、发展、弘扬,催生出一批批声名遐迩的劳动模范。作为"麻袋毛精神、矛盾乐精神、背山精神、登天精神"的杰出传承人,12名吉林石化职工当选吉化"四种精神"红旗手,受到隆重表彰。接下来,该公司还将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这是吉林石化为优秀职工树碑立传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8.
<正>吉林石化公司的前身是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简称"吉化"),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以"三大化"为标志的第一个大型化学工业基地。1954年开工建设,1957年建成投产。1978年由化工部直管转为吉林省管理,1998年上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1年重组分立为吉林石化公司和吉化集团公司,2007年重组整合为吉林石化公司。截至2013年末,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原油加工能力100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85万吨、燃料乙醇生产能力60万吨,主体装置67套,生产主要炼化产品115种,总资产317亿元的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  相似文献   

9.
吉化股份有限公司江南炼油厂于1970年建厂,现有固定资产1.7亿元,7套装置,生产20多个品种、120多个牌号的产品。自1995年以来企业效益年年提升,职工人均收入亦居吉化公司前列。去年即使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人均收入亦达到1.1万多元,企业负债仅为55%左右。但是,年初它们却经历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大调整。吉化公司从资源优化的全方位考虑,毅然决定常减压装置停车。这一举措对吉化股份有限公司江南炼油厂来说不啻是一声惊雷,就在吉化公司也小有波澜,人们从多种角度进行透视、进行评说。但这个厂依靠厂务公开,…  相似文献   

10.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国务院继建设沿海经济特区、开发浦东新区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又一重大战略举措,是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吉化是我国“一五”期间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化工企业,是新中国化学工业的摇篮。吉化作为典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为国家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们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气馁,而是进一步弘扬吉化精神,解放思想,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他们万众一心,顽强拼搏,经过几年的努力,一举扭亏为赢,使企业进入了良性、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整个企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全国人大常委会顾秀莲副委员长视察吉化后深有感触。嘱咐我们去吉化深入调查研究.吉化曾遇到过哪些困难。如何解决的?吉化为什么能焕发新的青春,其中有些什么经验需要总结,有些什么问题需要探讨,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他们的做法又有什么典型意叉,根据顾秀莲副委员长的意见,我们于2004年7月初至8月初到吉化进行深入调查采访,先后和吉化的干部、职工进行了多次座谈,到吉化的生产现场参观。认真听取吉林省、市领导和干部的意见。我们深深感到,吉化不仅继承和发扬了过去的优良传统,而且与时俱进,又创造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经验,他们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探索了改革之路、发展之路。本刊从第八期开始已经对吉化进行连续报道。与此同时,我们写了一个调查报告报送有关部门,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现将这个报告全文刊登。  相似文献   

11.
提高集团经济质量的有效途径沈庆玉89年以来,吉化集团公司通过联合、兼并,已发展成为一个跨行业、跨地区、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特大型综合性石油化工企业联合体。回顾近几年的改革与发展历程,吉化集团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集团组建阶段(1989——19...  相似文献   

12.
一、濒临绝境而后生当又一次分为上市和存续公司时,有人不无担忧地说,吉化集团公司剩下的资产大多是“破烂”了。确实,从2000年3月开始,吉化公司再次一分为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运行。上市公司几乎拿走了所有的优良资产,作为“存续”部分的吉化集团何去何从?巨大的问号沉甸甸地压在了存续部分数万吉化人的心头。这时的吉化集团公司担负着大量的不良资产、社会职能、沉重的债务,在中石油所属企业中“雄居”六户特困企业之首。当时的吉化集团公司拥有总资产170个亿,其中能创效益的只占34%,社会公益性资产占27%,23所大、中、小学校,24所幼…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为纪念吉化开工建设60周年、全国化工行业"学吉化"活动25周年,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以"继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光大吉化‘四种精神’,坚守严细实快作风,薪火相传共圆化工长子百年梦"为主题,开展"长子百年梦,薪火永相传"系列纪念活动。为了配合这些活动的开展,《化工管理》杂志从2014年第一期起陆续隆重推出"今日吉化"栏目,并利用"人物"等栏目刊登了原在吉化工作过的化工部老领导和吉化先进集体及个人的事  相似文献   

14.
8“月28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工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吉林石化公司共同主办的全国化工学吉化活动25周年、吉化开工建设60周年暨《激情岁月》出版发行座谈会”,在吉林石化公司召开。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化工部部长顾秀莲,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庄严,吉林省政协副主席、吉林市委书记张晓霈,中国石油思想政治工作部总经理曲广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润生等出席了座谈会并讲话。吉林石化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孙树祯在会上简要介绍了吉化60年来的发展历程及发展愿景。部分原化工部老领导、“学吉化”领导小组成员、全国各地“学吉化活动先进单位”和近几年化工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代表济济一堂,深情回顾了25年前全国上下“学吉化”的盛况,热烈探讨了“吉化经验”在近年来的创新发展,及其在当下所具有的现实指导意义,共话吉化及我国化学工业的历史与未来。  相似文献   

15.
国有大企业的成功典范本刊评论员吉化集团公司是闻名全国的国有大企业,是我国化学工业的一面红旗。吉化公司创造的“吉化经验”曾经在化工行业乃至全国工业系统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1991年江泽民总书记在...  相似文献   

16.
巨人的脚步──吉化公司发展纪实惠俊贤,程建华吉化人终于如愿以偿了。1992年,“两个30万”建设项目获国家正式批准的消息从北京传来,整个吉化一片欢腾。的确,这个消息对于吉化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透过这个消息,十三万吉化职工仿佛看到一个光辉灿烂的前程正在...  相似文献   

17.
一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技术进步.新技术的水平是研究一个企业的重要参量。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市场为核心来组织商品生产运行和发展,企业更要自觉地追求技术进步,靠发展新技术在国内外同类产品的竞争中取胜。我工作在吉林化工区,对吉化多少有些了解。吉化公司从1957年投产时只生产37种产品到90年已达到660多种产品。吉他的一些产品畅销国内外,同美、英、联邦德国、日本、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等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经济、贸易、技术的往来,到90年吉化公司工业总产值31.2亿元,实现利税12.8亿元.  相似文献   

18.
<正>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为了更好地发挥大企业优势,在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的同时,积极推进企业联合,努力探索集团发展之路。1987年以来,先后同吉林、辽源、苏州等地的30多家企业实行了资产经营一体化;还同全国35家企业实行了参股、控股或契约联营,逐步发展成为以吉化公司为核心的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 在集团的组建与发展过程中,吉化坚持  相似文献   

19.
为吉染叫好──兼谈老企业改造贾庆礼(一)离开吉化公司已有十余年了,但我一直在关注着吉化的发展。我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究竟应该进入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对国有企业而言,市场经济究竟意味着什么?前不久,几位老朋友从吉化来,说吉化...  相似文献   

20.
吉化是我国"一五"期间兴建的以"三大化"为标志的第一个大型化学工业基地,距今已有60年历史,被誉为新中国化工长子。 吉化经验产生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是吉化治理整顿、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管理实践,是吉化人真抓实干取得的丰硕成果,是石油和化工行业乃至中国国有企业的经典案例。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李鹏等对吉化经验都给予过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