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介视点     
中国广播网的报道认为,对比7月南京出台“救市”的购房政策,此番重出“限涨令”可谓是先扬后抑。业内人士指出,此举是担心楼市再次出现大幅上涨,防患于未然。而南京楼市政策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闻之 《房地产导刊》2014,(11):23-23
国民经济过于依赖房地产,实质就是“房地产绑架经济”。一旦经济下行,就放宽政策甚至足出台刺激政策,用房地产刺激经济,这无疑是一种恶性循环,只会进一步加剧国民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目前地方和中央都出台了一些“救市”措施,表面上和以往救市区则不大,但这次“救市”一个显著不同的地方,就是基本上部集中在交易环节,多是针对购房者的,而不是直接针对开发商的。我们提起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总会拿日本来类比。但日本的历史告诉我们,一是楼市“硬着陆”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二足在楼市下行之时,从紧的货币政镶、特别足央行大幅加息,是刺破楼市泡沫的首要原因。因此,在我国继续坚持“稳健货币政簏”的同时,采取措施加火交易环节的资金支持,本质上并不足让楼市逆转,而是避免楼市“硬着陆”,从而为走出依赖房地产刺激经济的恶性循环,提供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3.
乐永春  鲁丽 《东南置业》2014,(10):22-24
弥漫着金光银气的“金九银十”,向来是楼市销售的旺季,是开发商收获的时节,也是购房人的圆梦时分。今年,虽说楼市持续下行,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但限购取消和信贷松绑的利好,能否给这疲软的楼市一剂“强心针”?政府释放的“救市”信号,是否能使今年楼市的“金九银十”风光再现?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导刊》2009,(3):4-4
近日,尽管房地产业最终无缘“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但“中国房地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却为楼市回暖注入了强心剂。更早之前,重庆“购房退税”,上海“购房入户”,北京“十五条”救市,杭州“二十四条”救市,武汉、南京……各地纷纷生产自救。“销售重灾区房企要挟政府 地方博弈中央救楼市”的标题赫然纸上。有的干脆撕破底限,直言土地交易萎缩将导致部分地方财政出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5.
袁宝明 《东南置业》2008,(10):11-11
最近一段时间来,楼市呼救的声音甚嚣尘上。截至10月16日,全国有侣座城市出台各自的“救市”措施,以期楼市恢复元气振奋精神。而在此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央行两度出手。降息和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一利好举措被不少人看作中央救市的信号。可是专家对此解析:央行的举措虽然对楼市有所裨益,但绝不是救楼市,而是全球金融危机下做出的调整,主要收益者是中小企业和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6.
发展商和地产专家从行业发展考虑的“救市”问题和政府部门从整体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考虑的“治市”问题,立场不同,观点自然有所不同。但目前政府既要使中国宏观经济软着陆.抑制通货膨胀,又要避免中国楼市和股市暴跌或崩盘.“救市”还是“治市”都将是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7.
继南京、长沙、宿迁、沈阳、厦门、西安之后,长三角重镇上海、杭州不约而同对楼市的低迷状态宣告“出手”,加入救市大军,建设部和国家发改委也公开表态支持地方政府的救市行为。笔者认同这么一种观点,站在楼市的边缘,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刺激市场,既是救市,也是自救。  相似文献   

8.
同期声     
《北京房地产》2008,(8):27-27
“七招”可治理高房价,“救市论”应缓行房价面临信心问题,做好风险控制科学支持楼市健康发展,中央经济形势分析会定调短期内难加息,中国房地产业至少再增长30年,楼市下跌恐惧心理占上风不谈降价,房价预测都不可靠楼市发展有三大趋势。  相似文献   

9.
《上海房地》2014,(8):1-1
近几个月,房地产市场最火爆的字眼是“限购松绑”。面对楼市低迷调整,不少城市频频或明或暗出台政策放松限购,“救市”举措的背后,是地方政府对楼市下行的集体焦虑。  相似文献   

10.
《东南置业》2008,(10):16-16
房地产是危险的支柱产业;面对降息,头脑不要发热;救市不是救房市;楼市患上“尿结石”;别把蜜月当日子……  相似文献   

11.
《东南置业》2008,(11):46-51
最近一段时间,从中央到地方,关于楼市救市的政策出台得着实有些频繁。 11月5日,国务院出台的“十项措施”,其中涉及房地产的有三条,这是截至记者发稿之日关于楼市的最新政策,政策对保障房建设、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以及房产个贷的放松给予关注。中央4万亿元投资用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让不少人乐观预言楼市的复苏。  相似文献   

12.
3月3日,广东公布了《广东关于促进我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粤十五条”),被业内誉为“最彻底”的救市方案。对于地方政府的救市行为,开发商无疑是举双手赞同,但广东的救市时机却连地产商们都大为不解。为何选择在楼市“回暖”阶段再出手,纯粹为市场而考虑吗?  相似文献   

13.
《上海房地》2005,(8):1-1
今年夏日,上海楼市凉如秋。进入夏季以来,房价虽然小幅回落,但是成交量持续萎缩,消费观望气氛依然浓厚。与住房相关的各项消费支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别是与住房直接相连的装潢、装饰品的支出下降幅度尤为明显。对市场而言,需求萎缩、交易减量,它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对此,有人惊呼要“救市”,有人高喊要“重建信心”,似乎楼市已经到了一蹶不振的地步,似乎不立即采取拯救措施,将导致楼市的整体崩盘。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导刊》2008,(12):63-65
策划人语: “这是最好的时期,也是最坏的时期;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任的年代,也是怀疑的年代,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希望的冬天……”狄更斯《双城记》开篇的话最可以代表2008年的中国楼市,“次贷危机”、“断供”、“退地潮”、“俯卧撑”、“金融海啸”、“全球股灾”、“全球救市”……轰轰烈烈、风风雨雨,楼市在这些关键词中起伏变幻,由“冷”转“寒”……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在人们不断追问“春天还有多远”中结束,留下企业家对经营困境的记忆,冒险家对楼市股市惊人缩水的记忆,官员们对金融动荡和频繁救市的记忆。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在人们不断追问“春天还有多远”中结束,留下企业家对经营困境的记忆,冒险家对楼市股市惊人缩水的记忆,官员们对金融动荡和频繁救市的记忆。  相似文献   

17.
12月,随着凛冽寒风的吹袭,中国经济的隆冬仿佛也随之到来。 出口下降、成本上涨、楼市低迷、油价震荡,虽然宏观调控已从“防止过快到过热”转向“一控一保”,国家也空前掷出四万亿巨资全力扩大内需,但远水不解近渴,“救市”还是没能阻挡大批中小企业,尤其是外向型加工企业在金融风暴中应声倒地。  相似文献   

18.
刘旦 《经济界》2009,(3):87-90
2008年以来,一向只涨不跌、成交旺盛的中国楼市出现了一些引人关注的变化。在房地产市场下滑迹象的刺激下,一些地方政府悄然推出“暖市”优惠政策。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行为分析,探讨了地方政府出手“救市”的行为根源。  相似文献   

19.
楼市火,保险不能隔岸观 今年以来,全国的楼市十分火爆,创造了不少爆炸性新闻:一条是地处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城市——深圳市获得了“中国最难置业的城市”的桂冠。昔时洛阳纸贵,今日深圳楼俏。市内一大盘开市当日,排队认筹人员超过500多人,黑压压的一片,被保安用布条足足隔成了4个“S”状,更大的楼盘招来上千人排队也不罕见。一条是关于碧桂园的杨惠妍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我国楼市进入了调整期,特别是最近深圳等地房价的下跌所引发的断供风潮,更是让"是否该救市"成为中国楼市的热门话题。从房地产大亨、专家学者到政府官员、普通民众,纷纷被卷入这场大讨论之中。持"救市"观点的人认为,房价下跌特别是大幅下跌必定会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金融体系的安全甚至国民经济的运行,现在的楼市已到了不救不行的地步;反对"救市"者则认为当前我国的楼市调整才刚刚开始,广大购房者也正是因为房价太高而望楼兴叹,此时政府若救市必将让之前宏观调控的努力功亏一篑。在此,本刊特地选取了两篇持有不同观点的文章,作为这场救市大讨论的缩影,以期引发读者思考。孰是孰非本刊暂不作评论,欢迎读者踊跃来本栏参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