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在《物权法》中对担保物权列为单独一编并做出了许多新的规定,其中很多规定与《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存在冲突,这些冲突优先适用于《物权法》。通过对两部法律进行的初步比较,并对这些不一致之处进行了相应归纳,确信对《物权法》的正确实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对《<担保法>司法解释》的若干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担保法>司法解释》多处条款与《担保法》相抵触,违背了《立法法》的基本精神和司法解释的原则性规定,其效力存在疑问。《<担保法>司法解释》某些条款逻辑不严密,自相矛盾,给司法实践造成混乱,本提出了修改建议。《<担保法>司法解释》对连带共同保证人的责任承担、保证人放弃时间利益后对主债务人的追偿权、共同抵押人之间的追偿权、保证人与物的担保人之间的追偿权、抵押权与质权并存时的受偿顺序、因意外事件免于适用定金罚则等问题仍未解释清楚或解释不尽合理,尚需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柳芃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21(3):103-106,110
从现行《担保法》的规定来看,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除斥期间既存在区别又有联系,是一种独立于诉讼时效或除斥期间之外的权利限制期间,不应当也没有必要将其归入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一种。当然,由于担保法本身立法技术性较强的特点,将其定性为除斥期间本身并无不妥。但现行法采取司法解释规定保证期间为除斥期间的形式,不仅形式上违法,在实质上也造成了法律规定的矛盾、冲突和混乱。应当采取重新立法修订的形式,对其进行全面、系统地构建。  相似文献   

4.
王辛 《西部金融》2022,(7):62-67
《民法典》担保制度明确指引了金融行业的实务操作,使金融活动有法可循,对金融业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层面影响深刻。本文结合新法修订的相关内容,研究了《民法典》和《民法典司法解释》担保制度相较《民法总则》、《担保法》等规范性文件的相关条文变化,简要分析《民法典》担保制度对今后金融业务的影响,并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担保法》中的抵押权制度张颖《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已于1995年10月1日施行,它对我国经济生活已经并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拟就《担保法》关于抵押制度的具体规定,探讨《担保法》对我国抵押权制度的发展及进一步完善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担保法》第24条规定:“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的,应当取得保证人书面同意,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本试图通过对一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件的剖析,阐明在司法实践中应如何正确地适用《担保法》第24条,以便更好地保护债权人之利益。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担保法》和《票据法》对于票据设定质押的效力和要件有不一致的规定。其根本原因在于票据本身具有动产物和权利凭证的双重属性。因此,两者并不是互相对立的关系,而是适用于不同层面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保证是以第三人信用担保债的履行的一种制度.<民法通则>第89条规定:"保证人向债权人保证债务人履行债务,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按照约定由保证人履行后者承担连带责任;保证人履行债务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1995年10月1日,<担保法>开始实施,2000年12月13日最高院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44号)颁布实施,有关保证的法规、司法解释越来越完备,2002年8月,最高院发布了<关于处理担保法生效前发生保证行为的保证期间问题的通知>(法释[2002]144号文).  相似文献   

9.
我国《担保法》第35条明令禁止重复抵押。但是,禁止重复抵押不利于抵押物价值的最大限度利用,无法充分实现其融资功能,亦与抵押制度的基本原理相冲突。因此,为充分发挥抵押在市场经济中的功能,法律应肯定重复抵押的效力,并相应保护抵押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行政解释、司法解释与立法解释都属于我国的有权解释,但在司法实践和行政管理权的运用过程中存在着行政解释与司法解释相冲突的现象。要解决两者之间的冲突适用问题,就要采取以下措施:相关部门要加强合作,构建和谐一致的法律体系;人民法院在尊重行政解释的前提下进行司法审查;强化司法审判的终局效力,保证司法独立;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权限。  相似文献   

11.
对于楼花按揭抵押是否具有物的担保效力问题,现行《担保法》及其解释尚未明确,在理论上和法律适用中均存在很大争议。文章针对该情况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将按揭房屋抵押视为物的担保,并以该性质适用相应法律,符合有关法律精神和客观情况,利于保证法律规则在适用上的统一,并有助公平解决实际纠纷。  相似文献   

12.
对于证券市场专业服务机构的虚假信息民事责任,《证券法》、《民法通则》、《合同法》以及司法解释都有相应规定,形成了对同一法律关系的特别法和普通法民事责任体系。应当优先适用特别法即《证券法》的有关规定,而当投资人无法依据《证券法》等特别法请求证券市场专业服务机构承担虚假信息民事责任时,就可以考虑适用作为一般法的《民法通则》等民事法律的有关规定来寻找合适的请求权法律基础,请求披露证券市场虚假信息的行为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我国现实生活出发,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为依据,对抵押、质押、留置等担保方式的优先效力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试图找出几种担保方式并存冲突时的优先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担保法>第32条关于保证人预先追偿权在我国法律下的含义的分析理解,探讨保证人预先追偿权设立的必要性以及本质.结合我国<破产法>以及最新的<担保法>的司法解释,提出了我国目前保证人预先追偿权在法律保障上仍然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自己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作为对外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规范,《海关法》和《海商法》对进出境的船舶和船舶所载运的货物都可以适用。但是,在法律的适用中,两部法律产生了立法冲突,主要为法律规范的横向冲突。具体表现在对进出境海运主体概念的不一致,对于关税优先权问题的矛盾,以及在解决目的港无人提货问题上,行政救济和民事救济产生冲突。应该协调和解决这些立法冲突,在《海关法》中确定承运人的概念、建立关税优先权,同时将民事救济和行政救济相结合来解决目的港无人提货问题的法律冲突。  相似文献   

16.
留置权作为一种担保物权,在我国经济生活中一直很少适用,其主要原因是《担保法》中有关留置权制度的规定过于简单,可操作性不强,且范围过窄。2 007年10月1日生效的《物权法》对留置权作出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即扩大留置权担保的适用范围,增加了商事留置权,完善了留置权的实现程序,使得留置权这一担保方式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50条的规定,税务机关对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可以依照《合同法》第73条的规定行使代位权。这表明,税务机关行使代位权的方式是通过诉讼进行。税收代位权诉讼本质上属于民事诉讼范畴,适用《民事诉讼法》、《合同法》等民事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因此,正确理解与运用《税收征收管理法》及相关民事法律规范的规定,对税务机关有效行使税收代位权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18.
实践中,工程款优先权和银行抵押权的冲突造成无法在司法实践中恰当处理,不仅给在建工程转让造成障碍,也极大地影响到了银行抵贷款的安全。在法学理论上,学者多认为,工程款具有法定优先性,应优先于抵押权。最高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也支持此观点。本文从抵押权、法定优先权的权利属性和功能的角度,认为抵押权应该具有优先性,司法解释对工程款法定优先权的解释是错误的,应对《合同法》第286条进行狭义解释。  相似文献   

19.
《民法通则》创造性地将赔礼道歉法律化,使其具有法律强制性。赔礼道歉民事责任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责任方式,然而现行法律规定在适用上模糊不清,司法解释过于简化,司法实务中赔礼道歉存在适用不规范和执行难度大的问题,因此明确赔礼道歉的特性、内容、制度及其适用方式尤为重要。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应正确地适用赔礼道歉,使其达到应有的目的并发挥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关于偷税罪的立法是从1979年《刑法》开始的,但该法对偷税罪的规定几乎只是一个名分。历经多次司法解释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1992年《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之后,有关偷税罪的立法不断改进。1997《刑法》整理了司法解释以及《补充规定》对偷税罪的有关规定,重新对偷税罪立法作出权威性规定。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偷税罪的司法解释进一步完善了偷税罪的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