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上频频出现管理舞弊案例,使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为恢复资本市场的信心,审计准则制定机构AICPA、IAASB和我国财政部等相继发布新审计准则,引入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概念。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重点为管理舞弊,而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单位负责人造成的违法性失真。注册会计师及相关机构,应从重视管理舞弊环境,探究识别管理舞弊的红旗标志,强调职业精神,扩大识别舞弊风险的范围,扩展发现错误或舞弊迹象等方面入手,全面关注管理舞弊问题,大力提高对管理舞弊审计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管理观的战略审计是根据对环境和资源的审计分析对财务报表形成一个合理预期,从预期结果和未审计报表的差异中去寻找重大错报风险,是对战略实体的审计。本文对战略审计在发现重大错报风险中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公司财务报表错报风险层出不穷.对此,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到底谁更应该为A股财务造假现象频出负责?监管机构如何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4.
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财务舞弊风险评估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欺诈性财务报告舞弊,也被称为管理舞弊,是一种欺骗使用者的有意错报,或者在数额或披露上有意遗漏,多数案例涉及数额的有意错报,数额的省略与遗漏较为少见;欺诈性财务报告舞弊经常表现为管理层串通舞弊。21世纪初发生的系列欺诈性财务报告舞弊案例中,管理层串通舞弊是其最主要原因,审计实践证明传统的审计方式面对欺诈性财务报告舞弊经常是无效的,因此注册会计师需要重点关注欺诈性财务报告舞弊风险识别和应对。 相似文献
5.
注册会计师与客户签订了审计业务约定书,对被审计单位进行了初步了解并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交流后,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后从而评价出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水平。审计人员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较高时,应采取总体的应对措施,将审计风险降到可接受的低水平。本文对可能表明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事项进行了介绍,随后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7.
在风险导向型审计模式下,重大事项错报风险及损失索偿机制使审计费用变为风险性不确定收益,审计机构成为表象上的风险追逐者,并时常陷入业务拓展与风险规避的两难困境。激励相容机制能有效防范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代理人道德风险,并推动提升共同价值目标下的共同努力水平。文章构建了风险导向型审计激励相容机制,该机制有助于提升相关利益者应对重大事项错报风险的努力水平,不但可以有效降低重大事项错报索偿风险,也可以化解审计定价市场失灵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的复杂化,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已经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理论界和实务界也不断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本文将对新审计准则体系下如何对改进的审计风险模型中的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形成了企业持续经营的基础,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必要条件。分析现金流规模和现金流变化,目的是分析现金流规模与销售规模是否匹配,现金流变化是否能支持销售收入循环。本文结合现金发生额、经营性现金回收额与销售收入比指标、经营性现金流入增长额指标,从总量上分析销售收入的质量;从增量角度分析销售收入变动的质量,从而分析判断报表收入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相似文献
10.
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形成了企业持续经营的基础,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必要条件。分析现金流规模和现金流变化,目的是分析现金流规模与销售规模是否匹配,现金流变化是否能支持销售收入循环。本文结合现金发生额、经营性现金回收额与销售收入比指标、经营性现金流入增长额指标,从总量上分析销售收入的质量;从增量角度分析销售收入变动的质量,从而分析判断报表收入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相似文献
11.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辨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如何正确认识风险导向审计再次成为国内学者和实务界争议的焦点。本文就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风险导向审计所持不同观点进行梳理,归纳出控制风险导向审计、经营风险导向审计、诉讼风险导向审计和重大错报风险导向审计四种观点,并对此进行了评析,认为重大错报风险导向审计是真正体现了审计的本质目标。 相似文献
12.
13.
风险管理是一个企业实现持续经营的保证,风险管理审计是对企业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活动以及风险管理报告进行的审计。德国公司风险管理审计,既有明确的法律要求,又有风险审计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对风险早期确认制度的审计和风险报告的审计上。我国应完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改进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借鉴德国的经验,加强风险控制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陈南华 《商业经济(哈尔滨)》2009,(1)
通过对重要度--可能度因果图模型,分析商业银行外部欺诈风险的影响因素,得出结论:商业银行外部欺诈风险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来自银行客户群的故意欺诈和银行内部系统管理不善.商业银行外部欺诈风险预防的重点应在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对银行客户严格审查方面.同时,依法按章办理银行业务,才能将银行客户交易行为中的弄虚作假产生的影响和损失降低到最低,并有效预防外部欺诈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从结构—行为—绩效模型出发,以2002-2007年间因财务舞弊而被证监会、上交所和深交所谴责公告的91家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并配以控制组公司,采用动态研究视角,以舞弊被公告前一年到公告后第三年为研究区间,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研究董事会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公告前一年到公告后第三年,财务舞弊公司的董事会变更对盈余管理均有显著负向影响,特别是其非常规性变更对盈余管理的负向影响更显著.然而,以控制组公司数据为对象,仅仅发现其董事长非常规性变更对盈余管理有显著负影响. 相似文献
17.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是一项为各国普遍接受的重要原则.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已出台,但有关问题仍待进一步完善.建议:将欺诈限定为"实质性欺诈",并设置判断标准;排除第三方欺诈对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规定银行在宽限期内的拒付义务;提高中请止付的举证要求. 相似文献
18.
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是构建审计风险理论的重要体系。对审计风险的正确认识是有效地防范化解审计风险的前提。应采取防范与控制措施,加强控制和纠正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营造良好和谐的外部审计环境,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以更好地发挥审计作用,完善我国审计体系。 相似文献
19.
崔奇 《商业经济(哈尔滨)》2014,(14):113-115
高风险客户的特征表现为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无法判别;管理层不诚信或存在不良记录;公司高层或关键管理人员的频繁更换;经营规模和业务收入快速扩张。敏锐识别高风险客户的特征并据此制定科学有效的审计策略是深入剖析案例,提高对高风险客户的识别能力;重视风险评估,以专业判断引领审计程序的设计;拓宽审计视野,密切关注客户非财务因素的异常变化;恪守职业精神,勿忘社会责任。这是注册会计师有效控制审计风险,防范审计失败,切实履行经济警察职业责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