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力 《适用技术市场》2010,(12):201-2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增加,对外企业也不断的涌现,和法国的贸易往来也在日益发展,其中语言翻译在对法贸易企业中就显得至关重要,法语习语常常是与法国的本土文化紧密联系的,习语的内容比较宽泛,在法语翻译时要注意与法语的习语文化的结合。本文主要分析了法语与中文习语中文化的差异性,并且从文化的角度对法语习语的翻译技巧作一些积极的探索,以期望对实践中的法语翻译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海关鞋产品企业层面的出口数据,考察了贸易中间商在出口中相对盛行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国家层面看,贸易中间商的经手份额与出口目标国的市场规模、制度环境呈反比,与出口目标国的关税水平以及中国到出口目标国之间的距离呈正比;从省市区层面看,贸易中间商的经手份额与中国各省市区的市场规模呈反比,与各省市区的中介市场发育度呈正比。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贸易方式选择和融资约束纳入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中,分析中间品贸易自由化、融资约束对企业贸易方式选择的影响,并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以中国加入WTO作为一个准自然实验,运用倍差估计法对理论假说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会引导企业选择一般贸易的出口方式,并且企业的外部融资依赖度越高,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贸易方式选择效应越明显。从多个角度进行稳健性检验以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上述研究表明,进一步推行贸易自由化,对于转变中国的贸易发展方式、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实证分析了要素市场扭曲对贸易广度与贸易质量的影响。首先基于三元边际分解框架,将各省出口贸易总额分解为贸易广度、贸易数量与贸易质量,分析各省贸易总额与贸易模式的差异性;然后,采用计量模型,在控制了经济规模、人均收入水平、贸易成本等因素后,考察市场扭曲对贸易总额与贸易模式的影响。结论发现,中国各省份贸易总额差异主要源自贸易数量;贸易广度和贸易质量的跨省差异较小;要素市场扭曲主要通过提升贸易广度和贸易数量提升了贸易规模,但对于贸易质量影响为负。因此,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降低市场扭曲程度是改善中国出口增长模式,提升贸易质量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海关鞋产品企业层面的出口数据,考察了贸易中间商在出口中相 对盛行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国家层面看,贸易中间商的经手份额与出口目标 国的市场规模、制度环境呈反比,与出口目标国的关税水平以及中国到出口目标国 之间的距离呈正比;从省市区层面看,贸易中间商的经手份额与中国各省市区的市 场规模呈反比,与各省市区的中介市场发育度呈正比。  相似文献   

6.
从软件贸易大国到软件贸易强国是软件产业转型升级所要达到的目标。软件贸易强国的主要标志表现为:软件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较大,掌控出口软件的知识产权和国际议价能力,出口软件中以知识产权为主,出口企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软件品牌或软件服务的国际知名度高。中国当下适应国际化市场发展能力较弱,但竞争力逐渐提高;输出软件产品增长,但缺少高端软件;适应国际市场的应变能力较弱,处于国际软件产业价值链低端,但基础正在逐渐增强。目前软件产品安全问题给国内软件企业提供了契机,国内广阔市场为软件产品的进口替代提供了可能性。国内软件企业可以通过软件产品开发逐渐完成进口软件产品的替代,进而完成软件出口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中国贸易市场世界扩张以及地区贸易关系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本文从中国在世界市场中贸易地位入手,着重探讨了中国在亚太地区市场与东亚、美国、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关系的变化,指出中国未来出口市场主要仍在亚太地区,需要妥善处理与东亚、美国及欧盟等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8.
欧盟在华直接投资对中国与欧盟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的方法,研究了欧盟在华直接投资对中国与欧盟贸易的影响,结论表明,欧盟在华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对欧盟各成员国的进出口贸易,但影响较小,影响中、欧贸易的主要因素是中国和欧盟各成员国的经济实力(GDP)。这表明欧盟在华投资企业的市场战略主要是针对中国广阔的国内市场的。文章最后部分对如何促进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和扩大中、欧贸易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申月 《价格月刊》2014,(5):54-56
从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已导致全球性的经济与市场衰退,这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了良好契机。在描述中国企业全球跨国并购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中国企业全球跨国并购的动因,阐述了中国企业全球跨国并购对中国贸易的正负影响,提出了我国企业对开展跨国并购产生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企业进口中间品多样化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实现技术进步、追赶国际技术前沿的有效途径,也是新贸易理论框架下进口贸易利益的来源之一;但在国内要素价格负向扭曲条件下,生产要素与中间品相对价格变小,从而导致包括进口中间品在内的中间品投入种类减小。基于上述判断,本文以中国数据为例,实证研究企业要素价格负向扭曲对其进口中间品多样化的影响,从而为分析市场扭曲与贸易利益的关系提供一个经验事实。本文认为:中国要素价格扭曲呈现递增趋势,企业中间品进口多样化呈现递减趋势;要素价格扭曲降低了企业进口中间品多样化水平,这一降低作用对于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东部地区和一般贸易更明显;而且劳动力要素价格负向扭曲的影响大于资本价格负向扭曲;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本文政策含义是,尽快实现国内要素价格完全市场化有利于企业在国际市场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特别是摆脱企业对低工资、低价格的过度依赖而丧失技术创新和模仿的机会,从而最终实现中间品多样化和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11.
世界番茄的贸易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媛 《国际贸易问题》2006,286(10):34-38
本文以世界番茄贸易的格局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近年番茄贸易的情况进行分析后认为,欧洲和北中美洲是番茄贸易较多发生的地区,西班牙、墨西哥和荷兰是世界三大番茄出口国,美国、德国、法国等西欧和北美国家是主要进口国,不同国家番茄出口价格差异明显;发达国家在番茄出口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欧美国家之间番茄产业内贸易活跃。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番茄生产国,番茄出口位居世界前列,研究世界番茄进出口贸易格局,分析国际市场的需求和竞争特点,有利于保持和提高我国这一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梅新育 《浙商》2007,(8):34-34
中美贸易摩擦正呈现加剧的趋势。美国贸易代表苏珊·施瓦布4月10日宣布美国政府已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了针对中国的两项贸易诉讼,分别指责中国打击盗版不力和限制美国电影、音乐和图书产品进入本国市场。而这已经是美国政府今年以来第三次在贸易领域向中国施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贸易大国”不应是“价格侏儒”。中国企业努力尝试着运用“市场牌”,来获得应有的定价话语权,这是一场必打的硬仗。从这个意义上讲,铁矿石定价权之争,正是中国业界为争取国际贸易定价话语权而进行的世界之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充分认识到中国企业生产率和出口关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市场的特征事实,修改了Melitz模型关于国内外市场进入成本对比的假设,对理论模型进行拓展。在实证部分,本文主要使用2000年至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发现总体而言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自我选择效应"为负,存在"生产率悖论"的证据;分行业来讲,中国制造业企业不同行业的"出口自我选择效应"不同,但普遍存在负趋势。作者通过实践与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二:贸易性质1差别导致不同贸易模式2企业生产率的差异;中国行业的市场进入门槛相对高(排除贸易性质差别)。最后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国市场高门槛的主要原因,试图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参与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提供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七个方面梳理和评述了2014年国际贸易国外研究文献。具体为异质性企业贸易,贸易福利与贸易自由化效应,全球价值链与生产分割,贸易与劳动力市场,贸易谈判与协定,贸易成本与贸易壁垒,以及其他领域。其中,异质性企业贸易是研究的最前沿,处于主体地位;贸易福利与贸易自由化效应、全球价值链与生产分割是研究的重要方面。从微观企业视角分析贸易议题是前沿趋势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 乌拉圭回合谈判的重要结果之一,是签订新的性质完全不同的纺织品服装协议(ATC),取代了生效21年的多种纤维协议(MFA),首次将纺织品贸易纳入多边自由贸易体制。 中国是纺织品生产和贸易大国,中国的纺织工业与世界纺织品贸易的联系日益紧密,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从多种纤维协议过渡到纺织品服装协议,这一国际纺织品贸易规则的重要转变将对中国的纺织工业生产发展和纺织品出口贸易产生重大影响。而我国能否在这一过渡中,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则至为关键。  相似文献   

17.
推进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引导企业进行贸易方式转型是重要一环,然而企业进行贸易方式转型能否促进其绿色发展,是一项亟待检验的问题。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模型,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海关数据和中国污染数据的三方匹配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贸易方式转型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方式转型显著降低了企业污染排放强度,且这一结论在缓解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污染减排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高污染行业以及数字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贸易方式转型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加污染治理投资等路径促进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本研究提出了强化贸易方式转型的保障措施,制定差异化的转型策略以及鼓励转型企业环境治理“双向发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林产品贸易成本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0—2014年中国与20个林产品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数据,运用Novy(2011)的模型测算中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成本,并采用改进型引力模型分析影响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成本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当前中国主要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成本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原木、锯材、人造板、纸浆及纸和纸板进出口贸易成本上,成本年均增长率最高的贸易伙伴国分别为意大利、巴布亚新几内亚、德国、英国和德国;主要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成本上涨反映出中国林产品进出口企业目前利润空间在压缩,但部分国家的贸易成本下降也为相关林业企业提供了一定的市场选择空间;在影响中国主要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成本的因素中,双边人均GDP差值和人口规模是导致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成本上涨的重要因素;距离因素导致锯材、人造板、纸浆进出口贸易成本上涨;伙伴国贸易开放程度促进原木和锯材进出口贸易成本提升;共同边界和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分别降低了纸和纸板以及原木进出口贸易成本。  相似文献   

19.
中国贸易结构在改善吗?——基于产品周期理论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同时考虑了进出口结构,利用改进的标准化贸易均衡指数(NB)和转移矩阵技术,研究了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结论发现:1992—2004年的贸易发展中,从比较静态看,73%的商品始终处于同一贸易状态;从动态看,54.4%的商品13年始终处于同一贸易状态;从横向比较看,中国与发达国家贸易结构并没有明显的一致的趋同性。因此,中国贸易结构并没有明显的改善。这一结论具有统计显著性,对于四分位、五分位、六分位贸易数据是稳健的。从政策上看,提升中国制造的中国含量是对外贸易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际贸易的新型模式——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中国众多贸易企业,尤其是内陆贸易企业得以施展拳脚,扩大海外市场,实现外贸行业的升级转型。本文通过阐述中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分析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中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