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基本情况 阿勒泰地区于2003年正式启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2003年12月,地区本级成功运行了首笔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为全地区顺利推行国库改革工作奠定了基础。2003年年底各县市也逐步推行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  相似文献   

2.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提出了修订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必要性,预算会计制度的补充、完善与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同步进行,对于促进现代国库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如何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问题上,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面临着很多问题,集中体现在三个基本方面,即强化财政国库的地位以及拓展财政国库的职能作用、建立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完善我国的财政国库管理体制。同时,这三方面也构成了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环节和内容。本旨在深入探讨这三个基本问题,为我国财政国库改革进言献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一直采用分散型国库管理制度。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国库集中收支制度,它是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简称。本文分析了我国分散型国库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试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国库集中收支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改革现行国库管理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需要,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国库管理制度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算执行的制度性保障。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将改革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列为建立  相似文献   

6.
黄越 《中国审计》2007,(5):21-23
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已经走过七年多的历程,各地财政部门在改革总体方案的指导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本地改革工作,建立了国库支付中心,实行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但由于不少财政部门在建立国库支付中心之前,为加强会计监督,设立了会计核算中心,统一代理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库支付中心和会计核算中心之间的关系就成为深入推行改革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应用而又行之有效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积极推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利于规范财政收支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利于加强预算监督,增强预算执行的透明度;有利于有效监管财政资金,从制度上防范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配套措施、时间步骤,要求各地按照“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逐步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本文谈一谈国库单一账户和财政国库制度改革的认识。 一、什么是国库单一账户制度 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又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或者财政集中收付制度。我们可以从以下不同角度对国库单一账户制度进行理解。 1、国库单一…  相似文献   

9.
国库单一账户 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这是一项科学严谨、环环相扣、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积极推进,又要以科学的态度解决存在的问题,把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全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的情况。谢:2001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省都积极开展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目前这项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一)确立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基础上,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中央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办法》、《中央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银行支付清算办法》等配套制度,基本形成了财政集中支付管理的制度体系;制定发布了《预算外资金收…  相似文献   

11.
《会计之友》2009,(9):F0002-F0002,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是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自2002年推行以来,各地按照国务院批准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积极推进,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目前改革处于深化完善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扩大范围,  相似文献   

12.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确立了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改革的内容、配套措施及实施步骤。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内部控制也存在不完善之处。本文对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内部控制管理进行分析,对我国当前财务管理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2001年国务院批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时要求“十五”期间全面推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在颁布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国库现金管理和国债余额管理制度,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可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我国财政和经济制度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央和地方着力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同时,道里区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于2003年6月成立。经过三年多的规范和不断探索、创新,现有180多家行政事业单位被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对财政审计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税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为理顺国民经济分配关系、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改革仅调整了收入分配关系,没有对预算管理和国库管理制度进行大的调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现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弊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王昕 《会计之友》2009,(15):56-57
国库集中支付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校中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等学校的预算管理、日常业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阐述了高校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改革的基本情况 2004年1月,赣州市在市级机关、全额事业单位实行工资统发的基础上,对市本级财政基建、城建资金实行了财政直接支付,并取得了成功,积累了操作经验,打开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同年10月,为了稳步推进我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经市委批准同意,以市人民政府文件正式下发了《赣州市市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2005年1月率先在市财政局、市水利局等8个有代表性的市直主管部门及下属单位共33个预算单位正式进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将单位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政府性基金等全部纳入改革范围,从而拉开了赣州市市级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序幕。  相似文献   

17.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我国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就是财政改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我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是从2000年开始的,首先在双鸭山及所属集贤、饶河两县及28个乡镇进行改革试点,而后不断扩大改革试点范围.2005年在省本级全面推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库集中支付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校中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等学校的预算管理、日常业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阐述了高校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疆审计》2004,(3):48-48
财政部有关方面负责人日前透露,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将于2005年全面推行。这位负责人就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阐述了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20.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理论基础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中国财政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奠定了公共财政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础地位.重新构建了一个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财政体制框架。在此基础之上.为了进一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财政部与中国人民银行于2001年3月16日联合颁布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由此拉开了第二轮财政体制改革的大幕.在财政部的统一领导下,选择中央一级预算单位——水利部作为首个财政支出管理改革试点单位。随后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到中央其他预算部门的各级预算单位和地方省市政府各预算单位。至2005年11月,中央级所有预算部门.地方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基本实现了国务院确定的全面推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财政国库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并且已有专家对实践经验和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做出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对财政国库改革理论基础也做了有益的探讨。本文就财政国库管理改革的相关理论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为下一步继续推进和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做出有益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