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产业集聚视野下的高技术园区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了三种较为成熟的理论 :梯度推移、增长极与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但产业集聚理论是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一种新形式 ,不同生产力水平下产业集聚有传统与现代之分。在新经济时代 ,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是一种现代产业集聚 ,这种产业集聚的载体是高技术园区的发展 ,现代产业集聚对引导高技术园区的发展具有较大绩效。本文在一个产业集聚的视野范围内 ,循着产业集聚理论逻辑 ,结合我国高技术园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探讨其发展的多维制度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各国的国际竞争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分工和地位。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区域集聚进一步加快,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摘要﹞高技术产业集群是近年来产业集群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对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特征分析出发,通过将高技术产业集群与创新集群和新兴产业集群进行对比,揭示高技术产业集群独特的概念内涵。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和基本模式,分析政府作为高技术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持因素对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最后,针对辽宁省当前产业集群建设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对辽宁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集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运用熵权TOPSIS方法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优势进行综合评价,基于2007~2014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数据,通过广义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标准化水平对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优势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优势呈螺旋式上升,标准化水平与其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尤其是标准化水平的增加速度与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提升是密不可分的;同时,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与RD活动投入的增加在促进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优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论从经济角度看,还是从科技本身角度看,衡量高技术有两个很重要的尺度:一是以其未来可形成产业的潜力来表现;二是以其与当代科技前沿的距离来定义。由于各国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同,不同的国家对高技术及其产业有着不同的界定,但不管怎么界定,高技术一定处于本国科技发展的前沿水平,代表本国科技力量中较为先进的部分。高技术与产业、与经济结合的密切程度对本国的经济竞争力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的考察及对二者的相关性的实证分析,可发现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就业的长期关系中的两种不同效应。高技术产业发展初期吸纳效应明显,发展到一定程度挤出效应显现。为此要加强高技术产业化与传统产业高技术化结合发展,实现经济和就业的协调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用自主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吉林省高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知识产权与高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拥有关键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近年来,吉林省高技术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依然发展滞后。其中突出的问题就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没有太强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吉林省必须采用有效办法发展高技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如何发展高技术产业集群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关注的问题。本文借用了大型购物中心的主力租户理论,提出以研发为中心的大型企业对周边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观点,并以美国德州仪器公司与周边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的案例来印证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行业集中度、区位熵、空间集聚指数三项指标测度我国东中西部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水平,得出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的结论,并针对东中西部提出了如何推进高技术产业集聚式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飞跃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各国的国际竞争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分工和地位。  相似文献   

11.
高技术产业是生产力的最先进代表,而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提高科技人员的收入水平,将一些科研院所推向市场,加大政府对高技术产业的投资力度,对一些高科技企业提供税收减免优惠,积极为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使我国高技术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水平依然较为落后,企业创新能力较差,竞争力水平还不强。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根本上讲应该是走市场化的道路,企业作为其发展主体,起着主要作用。无论是从高技术产业的投资规模、投资方向、投资收益及风险等方面说,企业都是决策者。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方向的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生物高技术产业发展特点 在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和支持下,内蒙古生物高技术产业从小到大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渐明显,其发展特点概括起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高技术产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并成为高层次人才国际流动的重要动因,致使跨国人才流动呈现出诸多新态势。加快海外科技人才政策的转型步伐已成为我国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本文拟从国际人才流动态势及对高技术产业的作用入手,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人才问题、现有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制约,以提高科技人才引进效益推动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可持续性为目标,探索实现海外科技人才引进政策转型、进一步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海洋高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金缺乏是我国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之一,如何缓解此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深入分析我国海洋高技术产业面临的融资困境,总结美、日等国海洋高技术产业融资机制和模式较为成功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海洋高技术产业多元融资体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我国1998—2019年高技术产业分行业及不同所有制的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实证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演进特征,并从偏向性技术进步角度分析不同所有制分行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差异性。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偏向性技术进步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促进作用;部分行业的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匹配状态不理想,过多的劳动力要素投入不利于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不同所有制之间的技术进步要素偏向性有一定差异,外资及港澳台企业资本推动明显。因此,应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技术与要素禀赋的匹配水平、加强资本投入、完善技术转化体制等方面切实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资料显示,2001年末我国高技术产业企业数达到5.3万家,从业人员579.1万人,分别比1996年增加1.5万家和52万人;资本金达到5280.6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559亿元,分别比1996年增长223.7%和235.5%,是全部企业资本金和营业收入增长速度的6.5倍和2.8倍。随着高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其在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提高。2001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占全部制造业的比重比1996年提高了7.7个百分点,达到了13.3%,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水平,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应该看到,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7.
应用数据包络的方法估计了样本期间内中国27个省区市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得出结论: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整体较低,均值仅为0.4648,但是呈波动增长趋势。在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中,政府支持力度、市场的竞争程度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有负向影响,而企业规模、金融发展水平与创新效率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服务业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和人民生活质量达到的水平,是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就业率的重要途径,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培育壮大高技术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增长引擎,对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是促进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提升产业发展质量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我国高技术产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比较,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如高技术产业的低效益、低产出和对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不足。指出了目前高技术产业统计在理论上和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高技术产业统计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全球产业竞争空前激烈。以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为重点的高技术产业,因其所具有的高增长和高附加值倾向,使得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日益受到关注。同时,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发展高技术产业以拓展产业空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及其发展态势,就成为更为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