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消费公益诉讼于13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七条中初有涉及,这是消费民事诉讼在立法方面的突破,然而由于仅有一条原则性规定而无相关问题的具体规定仍有弊病.随后15年16年分别出台的相关文件,细化了消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这无疑又是一次进步,但是在《方案》中检察机关的起诉范围仅明确了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在《解释》的规定亦仅限定了省级以上消协为提起消费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首先起诉范围决定了检查机关涉案的深度和广度,而消协作为惟一能够提起消费公益诉讼的法定社会组织存在"先天性不足",因此,主体资格的扩展至关重要.众多主体中,检察机关具有明显"先天性"优势,弥补当前消费公益诉讼的缺陷恰如其分,因此,值得广泛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谢慧敏 《企业导报》2015,(6):167+169
环境公益诉讼弥补了传统诉讼模式对环境侵权救济的不足,针对武汉市餐饮油烟的污染现状,结合公共利益的保护、国外立法例及地方司法实践,在武汉地区应以地方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赋予公民、人民检察院、环保NGO和政府及相关部门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3.
张赟 《企业导报》2010,(7):39-41
近年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事件热来热多,我国的宪法、组织法等法律也不能直接作为民事诉讼的依据,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尚处于无明确法律依据的地位,导致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常常处于"真空"状态,法制的统一、司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也受到了危害。建立具有可实践性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既有重要性又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对于保护环境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是必要的。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主要途径是直接提起诉讼,但这一介入方式尚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根据具体情形我们可以考虑选择检察机关支持公益诉讼或者运用检察建议督促起诉的方式参与诉讼。  相似文献   

5.
因其特定的职业特点使然,律师参与公益诉讼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律师参与公益诉讼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大众法治意识的觉醒、提高律师行业发展水平以及促进法律资源分配平衡.当前情况下,我国律师参与公益诉讼的主要障碍在于传统当事人适格理论以及既判力理论的局限性.推动我国律师参与公益诉讼的发展,迫切需要实现诉讼理论突破,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立法予以确认.此外,提高律师自身职业价值追求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环境侵权案件的大肆发生将环境方面的诉讼案推上风口浪尖,环境公益诉讼的价值和作用也就日益体现出来,重要性与日俱增。在以往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中,环境侵权案件以两种直接相对人为研究核心的方式严重阻碍了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在日益严重的环境侵权问题中无法应对现实社会带来的挑战。因此,应该建立一种符合环境诉讼实质内容的原告制度,这样能够更加有效地应对日益增多的环境纠纷。  相似文献   

7.
论环境公益诉讼之原告资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公益诉讼是一种新型的诉讼,它突破了传统诉讼中对原告资格的诸多限制,已经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用。而我国现行诉讼法所采用的原告资格基本理论——“直接利害关系”理论,对原告资格做了严格的限制,使广大民众不能顺利地参与到环境公益诉讼和环境保护中来,从而阻碍了我国环保事业的开展。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对原告资格之基本理论进行重新定位,以适应时代之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并没有建立公益诉讼制度,但是各种有关公益诉讼的案件可谓层出不穷,特别是行政公益诉讼。虽然有关环境、国有资产保护等一些特定的公益诉讼种类在部分地区得到受理,但是这种变通并没有改变我国公益诉讼法律的缺失与实践中的矛盾。我国目前亟待确定一套符合国情的公益诉讼制度。特别是在行政公益诉讼中,原告资格的确定存在很多问题,对比国外已经相对成熟的模式,提出放宽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以及检察院介入行政公益诉讼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梁晓杰 《活力》2009,(10):62-62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这一问题成为近几年讨论的一个热点。检察机关能否提起公益诉讼、对什么样的案件可以提起公益诉讼、怎样提起公益诉讼、在诉讼中处于什么地位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找出其理论依据,进行合理化的程序设计,使其科学、可行、合理。  相似文献   

10.
王志敏 《价值工程》2010,29(21):256-256
国务院2006年发布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扩大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范围是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检察机关基于法律赋予的公权能够充分保障公民公益诉权的实现。本文针对我国的立法现状,提出了检察机关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民事诉讼法》确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针对污染环境的行为提起诉讼。在实践中,环境公益诉讼遭遇重重障碍,步履维艰。在我国,行政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更具优越性,可以提高司法效率,有效保障环境公益。文章运用经济学分析行政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合理性以及面临的困境。行政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对于推动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公益诉讼入法以来,原告资格就一直是该领域的热点与难点问题.鉴于不断恶化的环境和惨淡的司法实践现状,理论界和实务界均呼吁进一步扩大其原告主体资格,但对于扩大到何种程度目前仍无统一意见,学者专家对此也是各有思量.本文以此为视角,通过分析我国立法及司法现状,力求建立起具有明确性、多数性、多样化特点,且能真正体现公益精神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队伍.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但是,由于我国公益诉讼的缺失,致使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无法获得圆满的救济与维护,仅仅依靠公民以原告资格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是非常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14.
公益诉讼的概念起源于古罗马法,是普通私权诉讼概念相对照形成,在罗马法时期又名罚金刑或民众诉讼.因此传承其法律宗旨一般的理解是公益诉讼是集团型诉讼,那么公益诉讼的主体范围如何在多元化的纠纷中明确,是依照2012年修正的《民事诉讼法》第55条之规定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范围来认定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是相关组织,那么依据侵害事实的因果关系是否可以提起公益诉讼?如何让多元化主体来参与民事公益诉讼,从而使公益诉讼有效的发挥其功能.本文从各类型民事诉讼主体资格是否可以提起公益诉讼做一些理论上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确立原告主体是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成立的前提,但目前我国对于这一制度的规定仍有许多待完善之处.已有规定的原告主体中法律所规定的机关定义不明确,社会组织的限制条件过多,检察机关职权行使受制约,另外公民一直被排除在原告主体范围之外,这些都影响着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发挥其维护环境公共利益、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作用.需要立足实践...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给广大的消费者群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市场的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以及滞后性的弊端,而且目前我国的法律制度层面的建设并不是十分完善,导致了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情不断发生,而且频率越来越高。我国之前的诉讼针对的主要是当事人双方相对确定的纠纷。可是,我们发现,消费者公益诉讼涉及的主体并不是少数确定的个体,而是受到侵害的众多购买商品的人,因此,之前的诉讼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在的诉讼需求了。在我国,在消费者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方面,采取的是多元主体并存的方针,但究竟在公益诉讼中有哪些主体可以具有原告资格,赋予原告资格之后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完善呢?笔者会在本文中具体阐述消费者原告资格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立法上,对于公民作为民事公益诉讼主体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多样性的形成,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由公民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但是由于在立法上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法院在审理该类案件的时候遭遇没有立法依据的困境,并且,审判机关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民事公益诉讼当事人适格。就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与法治的不断发展以及公众权力保护意识的逐渐加强,构建我国完善的公益诉讼制度十分迫切。鉴于我国的具体国情,有必要扩大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明确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建构起检察机关民事公益诉讼等制度。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往往受害人数众多、覆盖面较广、影响极其恶劣.运用公益诉讼方式维护受害人权益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方式,既有利于打击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又有利于消费者维权.为了更有效地实施食品安全公益诉讼,需要明确原告的资格.在我国的食品安全法修改之际,应该确定食品安全公益诉讼制度,明确诉讼的原告.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1月4日,最新亮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以下简称修改稿)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了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试图将公益诉讼制度写进立法这在我国尚属首次。相对于一般意义上的行政诉讼(即私益诉讼),如果有些主体侵犯了公共利益,公然违反普通法律或宪法时,公民或是法定主体是否可以侵害公共利益为由提起公益诉讼,这关系到宪政社会的建设和法治的完善。因此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高公民及社会对法律的监督的参与程度,落实和完善法律监督制度有重要意义。公益诉讼虽然在国外已经得到实践,但在我国将其写进立法还是首次。本文就以这次行政诉讼法修改为背景,讨论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