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1957—2010年中国工业经济数据,基于VAR的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货膨胀是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的格兰杰原因。从脉冲响应上来看,通货膨胀对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的负面影响主要在短期,从中长期来看,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助于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但我们必须规避高通胀;从方差分解上来看,通货膨胀对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的贡献约为8%,说明制约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提升的根本性因素在于工业经济自身,而不是通货膨胀,因此转变工业发展模式,提升工业发展效率成为当前中国工业经济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本文构造了反映中国工业实际情况的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度量指标,在此基础上探究了2003~2010年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特性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整体上趋于污染型、粗放型,且各地区之间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差异逐步拉大;环境规制强度和全国与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的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之间存在倒"U"型走势关系,全国与三大地区目前尚处于该倒"U"型曲线的左侧;外资因素、技术水平对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起到显著正向影响,资本深化、能源结构对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形成阻碍作用,产权制度对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分地区而异。  相似文献   

3.
准确把握地区工业经济效益及其时空变化规律,是经济地理学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区域经济管理必须面对的难题。在对中国31个省区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1年的工业经济效益进行计算与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中国工业经济效益存在较为显著的负的自相关关系,并且其负相关性越来越明显。继而对这一特点进行讨论,并对典型区域的工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3月18日联合发布的《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10年春季报告》指出,2009年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了积极成  相似文献   

5.
汪海波,男,安徽人。1953年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1956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经济管理出版社总编辑,《中国经济年鉴》总编辑,《经济管理》杂志主编。主要著作有:《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初探》、《中国工业经济问题研究》、《中国积累和消费问题研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国民经济各部门经济效益研究》、《工业经济效益问题探索》、《中国工业经济效益问题研究》。曾多次到美、日、法、德、瑞士、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考察。  相似文献   

6.
构建经济计量的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检验中国31个省市1993~2009年经济增长与工业发展之间相互影响和冲击的动态关系,分析不同的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中长期的相互冲击机理作用。研究显示,经济增长与不同工业发展的相互冲击是非对等的。具体说,采矿业中的煤产量、制造业中的汽车产量、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中的发电量与建筑业中的钢材产量对经济增长冲击作用较小,经济增长对不同工业发展的冲击作用相对比较强。中国在实施工业政策时要考虑工业结构的合理性和经济增长对不同工业发展的冲击效果。  相似文献   

7.
维护我国工业经济安全的必要性: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现实的要求;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笔者首次探索中国工业经济安全外资经济市场份额,临界值:为保证中国工业经济基本安全,必须把外资经济在中国工业市场份额控制在30%以内.我国工业经济市场份额31%已经被外资经济控制,工业经济安全进入危机状态;我国工业某些行业市场份额30%以上或50%以上或70%以上被外资经济控制,行业安全分别处于危机、灾害或崩溃状态.维护工业经济安全的对策主要是:在政府、行业协会、骨干企业和学术界等大力研讨、普及国家经济安全理论;理顺经济安全工作机构;研制中国工业经济安全评介体系;出台维护工业经济安全的法律和政策.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和资源配置效益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正> 一、问题的提出 80年代以来,中国的工业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然而中国的工业发展有着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工业低集中度的逐步下降,二是工业经济效益的下降趋势。(Yin,1995) 中国的工业发展是建立在地方工业化的基础上的,各级地方政府组建企业和管理企业,企业数目甚多,形成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原子型”结构特点。中国的中小企业占据了中国工业经济的重要地位。根据对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统计,1980年,拥有1,000多劳动力以上的企业占有的工业劳动力为41.4%,而1,000劳动力以下的企业则占有工业劳动力的58.6%,并占有工业产出的45.2%。到1990年,1,000劳动力以下的企业占有工业劳动力的58.8%,几乎没有变化,同时增加了工业产出和资金的比例。  相似文献   

9.
《经济管理》2020,(4):F0003-F0003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暨“十四五”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展望研讨会,定于十月中上旬在陕西西安召开。会议由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主办,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承办。现将会议征文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会议主题:“十四五”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展望选题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文/李长久经历了数千年的农业经济时代、数百年的工业经济时代之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率先正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这对正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中国,既有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地位大大提高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286个地市级2007-2018年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分析转型期工业用地对工业经济的作用.研究发现:转型期工业用地对工业经济产生负面效应,空间溢出效应也显著为负;区域分析表明工业用地对工业经济的负效应主要体现在东部和西部地区;"以地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拉动工业经济增长,证明降低工业用地供应比重的策略是正确的;工业资本和工业劳动力对工业经济促进作用显著,但企业科技水平不高制约了资本利用率和工业利润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中国工业产业R&D效率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深入研究.本文以中国工业的37个行业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考察了从1998年到2002年5年期间的中国工业R&D效率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工业R&D效率总体水平低下,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工业企业R&D效率与前期投入成正比,而与行业竞争强度成反比;工业行业的R&D效率可能主要与其市场结构有关,而与该行业中的主要企业是否国有企业无关;中国工业R&D效率的高低不仅与行业的市场结构有关,而且与政府的支持方式也有联系.本文研究结果的重要政策含义是,中国如果要继续保持经济的较高速度增长,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提高中国工业R&D的总体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乡村工业的崛起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回顾了乡村工业发展的运行轨迹,分析了乡村工业对农村经济乃至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总结了乡村工业三十年发展经验,以期对进一步促进乡村工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北经济一直保持着稳健增长的态势.2004年东北地区生产总值为15133.86亿元,按照不变价格计算,实际GDP年均增长791%.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2004年东北地区工业产值占全国9.6%,原油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6.9%.吉林省地处东北地区中部,其经济增长对于研究东北老工业地区经济,具有一定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目前,针对碳减排的研究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热点课题。本文通过分析2003~2012年中国工业碳排放总量及强度分布,总结了中国工业碳排放的特征,认为影响中国工业碳排放的首要因素是工业经济规模,人口规模为次要因素,行业结构、能源效率及能源结构是影响工业碳排放减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计划主导市场导致大规模寻租 经过1950年调整工商业后,中国市场基本上是一个在计划主导下的市场。计划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领导地位,但又不是纯粹的计划经济。1952年私营工业总产值105.2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9.0%,其余则是国家能控制的经济成分生产的,国营、合作社、公私合营经济在一些主要的工业部门处于垄断位置。私营工业经济所需的原料大部分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通过加工订货将私营工业企业  相似文献   

17.
汽车工业在一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和韩国两个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依靠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同时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本文将从发展历史和速度、发展环境、经济贡献率等五个方面对中韩两国的汽车工业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发现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不足之处,并且借鉴韩国经验完善我国汽车工业之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2004~2010年中国各行业不同能源类型的相关统计数据,基于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中的计算方法,计算了中国工业分行业各类能源消耗碳排放量;并应用LMDI法对中国工业分行业能源消耗碳排放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这7年中,中国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年均增长8.18%,比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高5.26%;在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四个因素的分析中可知,经济增长和能源强度的升高是中国能源碳排放持续增长的主导原因,能源结构对减少碳排放有较小贡献,产业结构对促进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减少有很大贡献。通过对中国工业三大行业的进一步分析可知,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对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的增加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判断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前提。利用2009年中国分省区工业经济增长的数据,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工业增长的动力源进行判断,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固定资本和劳动的投入,二者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度为98%,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是外延式增长;同时,资本产出和劳动产出弹性之和为1·2,说明中国工业增长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因此,通过规模扩大促进经济增长仍应为当前经济增长方式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增长中要重视劳动的产出弹性增加,即人力资本是经济转型和增长的未来持续动力源。  相似文献   

20.
高艳春  孙国锋  刘静 《生产力研究》2006,(6):182-183,194
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产品低附加值的工业生产方式局限性,归根到底是由传统经济的工业生产方式,即“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生产模式造成的。超越这种工业生产方式局限,必须把建设循环经济纳入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战略进程中,树立循环经济理念,确定新型的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