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苗旺春 《中国市场》2014,(36):75-77
打通一二级市场,构建完备资管平台,一直是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及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愿望,从2012年开始,伴随着监管机构监管权的明晰及相关监管政策的落地,这种愿望逐渐变成了现实。在详细分析了目前证监会已受理私募系公募基金状态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募基金业务体系及发展前景,指出了大资管趋势逐步形成的前提下,综合性资管平台成私募机构设立公募基金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以互联网为中心,各地金融市场紧密融通的背景下,伴随着资管新规的出现,我国金融市场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投资者对优质资产需求激增进一步扩大了对冲基金的市场规模.但由于发展速度与监管完善程度的不匹配,也使得对冲基金市场乱象丛生.因此,从对冲基金的定义、特点、发展现状出发,同时对比美国对冲基金市场,借鉴美国对冲基金市场的监管措施,对我国对冲基金市场的发展和监管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日本对冲基金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曙松  王超 《新财富》2006,(9):94-98
日本2000年通过立法允许对冲基金在日本正式开展业务,其后5年的时间里,日本市场上的对冲基金规模迅速膨胀了10倍。除了部分富裕阶层之外,大量的养老金、保险公司也都成为对冲基金的投资者。最大的两类投资者,一是追求分散化、低风险的金融机构、养老金,二是追求高收益的富裕个人,因而分散化、低风险的对冲基金组合基金和高风险高收益的宏观型基金构成了最主要的两种策略,一直占据着日本对冲基金一半以上的份额。目前日本对于对冲基金的立法尚属空白,为了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养老金的利益,监管当局正在建立对冲基金的监管机制。日本在对冲基金的法律定位、监管原则和监管模式方面的选择,可以为中国未来的对冲基金监管机制设计提供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随着金融改革逐渐深入,我国对冲基金规模不断壮大,规模和发展速度与其监管体系的完善程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监管细则也在不断的借鉴和摸索中。本文通过分析对冲基金的自身特点以及在全球和中国的发展情况,找出目前其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现有的监管体系,提出几点对冲基金监管方向的建议,展望我国对冲基金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对冲基金的定义、内涵、特点作了详细介绍,对其风险进行了探讨,深入分析了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对冲基金对进入中国市场跃跃欲试,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值得我们关注.最后还就对冲基金的监管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所谓的私募基金,就是以不公开的方式向特定对象募集资金。在资金规模方面,我国的私募基金要远远超过公募基金,但是直到现在我国仍然没有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私募基金由于没有相关法律制度的规范,也没有配套的监管人员,存在着很大的法律风险。所以,加紧对我国私募基金的管理和法律制度建设成为了当务之急。对此,在比较了私募基金典型管理模式上,笔者对我国私募基金的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首先分析了发展对冲基金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积极影响,然后阐述了我国发展对冲基金必须考虑的问题,最后就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在对冲基金监管问题上如何监管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杨燕 《现代商业》2007,(21):220-221
本文对对冲基金的定义、内涵、特点作了详细介绍,对其风险进行了探讨,深入分析了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对冲基金对进入中国市场跃跃欲试,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值得我们关注。最后还就对冲基金的监管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全球对冲基金业在经过金融危机的冲击后卷土重来,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中国自然受到了对冲基金业的重视和青睐.发展对冲基金这种新兴投资工具,有利于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但其带采的风险同样需要高度重视.逐步建立和完善对冲基金在中国的监管,是我国繁荣发展对冲基金业的必然要求.本文针对中国资本市场,提出了对冲基金权变监管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全球对冲基金业在经过金融危机的冲击后卷土重来,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中国自然受到了对冲基金业的重视和青睐.发展对冲基金这种新兴投资工具,有利于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但其带来的风险同样需要高度重视.逐步建立和完善对冲基金在中国的监管,是我国繁荣发展对冲基金业的必然要求.本文针对中国资本市场.提出了对冲基金权变监管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