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是国际上80年代以来形成的一种新的发展理论。它的基本思想是: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危害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自然、经济和社会是一个协调发展的复杂系统,当代人在自我获得发展的前提下,要为后代人的发展创造条件。近年来这一思想正被广泛接受,并逐步渗透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导思想,各国都制定了面向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但在企业管理的研究领域,尚没有人对此做过深入的研究。本文将从资源的角度来探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问题。1企业可持续发展前提从资源的角度来看,企业可以看作…  相似文献   

2.
金融理论总是随着金融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金融资源论是一种全新的金融观。从金融资源论的视角去观察金融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作者发现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与货币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有关;70年代的滞胀与各国对金融资源的乱砍、滥用有关;8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自由化及其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与不注意金融资源的生态环境有关。90年代以来,各种更加务实的金融理论层出不穷,它们从不同的侧面证实了金融资源论的正确性,但与这些理论一样,金融资源论也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3.
企业资源论者认为企业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企业拥有不同的资源。即每个企业拥有独一无二的资源束。而对于企业资源的类型,学者们提出了多种的分类方法。Barney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把企业资源分为三类: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组织资源;Grant则把企业资源划分为六类,即:财务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商誉资源和组织资源;Hafer&schendel(1978)认为,企业资源包括金融资源、物质资源、管理资源、人力资源、组织资源和技术资源;Miller&shamsie(1996)认为。基于模仿壁垒所有的资源可分为两大类,即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资源(property-hased resources)和以知识为基础的资源或知识资源(knowledge-based resources)。而笔者以为企业资源应是广义上的资源概念,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国经营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基于资源基础论分析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资源优势流失、资源劣势产生、补足资源缺失资源困境,并探析其产生的原因,为企业巩固自身资源基础,顺利开展国际化经营提出采取渐进的国际化方式、进行国外市场投资环境调研、建立稳定的战略联盟和培养组织的学习能力对策。  相似文献   

5.
沈军 《经济论坛》2004,(10):97-98
金融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中国20余年的金融改革需要总结、回顾、反思与展望,所以,有必要从金融发展、金融效率的视角系统审视中国金融问题。  相似文献   

6.
战略联盟与企业竞争优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季红  何帆 《经济管理》2003,(24):12-16
本文从资源基础论的角度分析企业战略联盟的必要性。虽然许多研究者是从不同方面来探讨资源基础论的战略联盟观,比如从所有权的角度,或从组织能力的角度。但是,组建战略联盟的道理是简单的,即当资源不能有效地通过市场交易或并购获得的时候,战略联盟就可用来与其他企业共享或交换有价值的资源。也就是说,企业可以利用其现有的资源与其他企业的资源进行融合,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并构建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严谨的动态能力概念要求其首先必须是一种组织的惯例,动态能力本身并不是竞争优势的来源,但动态能力可以通过调整和改变企业的核心能力来影响竞争优势。动态能力论并不是一个与资源基础论相竞争的新理论,其解释的仍然是资源基础论内部的问题。在战略管理理论领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基础理论仍然是资源基础论,动态能力论并没有为战略管理领域提供经得起推敲的理论基础。但动态能力论为资源基础论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线索,并对资源基础论进行了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人是有价值的经济资源,是比任何物质资源更具有价值的经济资源。21世纪将是竞争激烈的时代,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知识广泛应用的时代,新的形势对企事业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怎样确定人力资源这种无形的生产要素对企业作出的贡献,以确认和分析人力资源的价值,是一个重要的命题。生产要素分配论为此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资源的战略联盟观的角度,对华为与3COM联盟案例进行了分析。公司之间的战略联盟有着明显的动态特征,公司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是不断变化的。企业战略联盟会因为双方资源能力互补性的消失或互补性资源不能达到预期效用而解体。联盟的解体并不一定是联盟失败,联盟是具有生命周期的,联盟解体是联盟的最终归属。  相似文献   

10.
周建 《经济管理》2004,(4):18-25
企业家精神作为一种企业的资源和组织能力,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其租金水平更加缺乏弹性。在网络治理的机制下,以资源型的价值报酬递增形式,成为企业持续性竞争优势源泉。  相似文献   

11.
业务流程管理(BPM)的集成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峰  曾凤章 《生产力研究》2006,(3):238-239,248
阐述了劳动分工论难以指导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现实,介绍了先进的管理理论——资源集成论,分析了资源集成论指导下的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的革命性和局限性,探讨和论述了业务流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BPM)的集成性,指出了BPM在企业中应用的效果与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2.
“资源诅咒”论不成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颇为流行的“资源诅咒”论在实证检验、传导机制说明和政策建议上都存在重大缺陷.由于测量指标存在误配和样本选取存在偏差,“资源诅咒”论并没有得到真正验证,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的解释值得商榷,它给出的政策建议也并不可行.“资源诅咒”论混淆概念、颠倒因果、掩盖本质,它的流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滥用计量分析带来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对传统区位论的挑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缪磊磊  阎小培 《经济地理》2002,22(2):142-144
与以往的传统经济相比,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经济形式的变化必然带来研究经济行为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经济活动的组合理论--区位论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研究领域的扩展、研究重点转向以人为中心、知识要素成为内生变量、行为矩阵变为三维模式以及区位模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15.
基于顾客价值的企业竞争力理论的整合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企业竞争力源于更大的顾客价值。本文深入阐释了顾客价值的本质内涵,并从四个方面系统剖析了企业竞争力与顾客价值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重新审视了定位理论和核心能力与资源理论的战略内涵;并围绕创造、传递更大的顾客价值这一战略目标,探索性构建了企业竞争力理论的整合模型以系统化集成不同战略流派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基于资源基础论,从竞争战略对企业边界的影响和企业边界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两个维度,对企业边界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探讨了竞争战略、企业边界与竞争优势之间的互动机理,揭示了目前关于企业边界理论的研究现状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基于资源基础论的企业竞争力边界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建 《当代财经》2004,(1):67-71
企业竞争力的实质等于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后者的形成条件为企业竞争力的边界。根据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的条件,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不仅等同于企业竞争力,而且在一般意义上取决于和竞争优势转变为可持续性竞争优势条件密切相关的制度、组织、技术和认知的分析维度。将战略管理理论有关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条件的讨论,继续推进到了可供分析的、范围更广的框架具有重要意义,以此分析框架为基础,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条件因素将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贸易与环境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贸易与环境关系问题的争论日益激烈。总结目前关于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研究,并将目前的观点归为大致三种:贸易有害论、贸易有益论和复杂关系论。并对贸易与环境的这三种关系运用经济学原理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一二十年来,在我国政治经济学领域,传统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遭遇瓶颈。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全面准确地解读《资本论》,把马克思《资本论》的理论贡献仅仅看成是剩余价值论,且将剩余价值理论仅仅解读为揭示雇佣工人受剥削秘密的"剥削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形成了严重悖论。必须从根本上消除对《资本论》的误读误解,正本清源,充分认识到马克思《资本论》具有资源优化配置和剩余价值两大理论贡献,其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本身也有优化配置社会资源的重要机制,以此重构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增强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新金融发展理论的构建与中国效率型金融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军 《财经科学》2006,(7):13-21
金融发展理论的系统比较表明,如果说金融深化论代表了金融发展理论的兴起,那么,金融资源论由于赋予了全新的金融效率观,则代表了金融发展理论一个可能的发展方向.循此思路,本文对金融资源论进行了阐发,提出了新金融发展理论的构想,并对中国效率型金融变革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