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金融市场份额变化与农村信用社发展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胥德勋 《西南金融》2004,(11):19-20
本通过对四川农村金融市场内部份额变动与相关因素分析发现: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力不足,在农村金融领域处于竞争劣势,其发展力既不如农业银行也不如邮政储蓄。章并研究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取向:一是应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二是要进一步巩固农村信用社的地位;三是须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及功能;四是加快技术和产品创新,完善金融服务功能;五是要依靠地方政府的积极作为。  相似文献   

2.
同志们:2001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就要到来。在年末岁首我们召开全省农行资金组织工作会议,充分说明了省分行党委对资金组织工作的高度重视。昨天,襄樊分行、武昌支行等10个单位分别在会上交流了经验,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今年以来的资金组织工作成果;唐绪斌同志代表省分行党委对全省农行过去一年的资金组织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对2002年的经济金融形势以及筹资形势进行了深入剖析,对明年的资金组织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会议还对2000年度全国农行系统储蓄存款和企事业存款"双十佳"单位和全省农行2001年度11个资金组织工作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总体上看,会议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我相信,在大家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邮政储蓄在县域存款市场异军突起,存款快速增加。国家第五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已正式组建。目前,全国邮政储蓄存款已超过8000亿元,其规模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其资金实力及地位可见一斑,已引起金融同业的高度关注。为了摸清邮政储蓄对县级农业银行组织存款的影响力,继续巩固农行在县域经济中的“领头羊”地位。最近,我们对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黄冈市金融机构存款市场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现阶段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与了解,提出了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完善的重要措施,提出只有按照股份制原则,改革现阶段中国农村信用社,加强县级以下农业银行的建设,将农村邮政储蓄并入农业银行、以不断规范金融市场,建立健全农村基本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农村保险事业,有效引导民间金融组织的有效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农村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资金营销是农村信用社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产品、货币转化增值的妊要手段,也是农村信用社改革资金管理体制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农村信用社资金营销的市场定位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农村信用社应积极改革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管理体制,以小额农贷为突破口,加强与邮政储蓄机构的资金合作,以大力开展资金营销为必要手段,实现自身产品和货币的转化增值,以达到绩效双赢的良好局面的观点,研究了农村信用社资金营销的有效途径和渠道,提出了实现农村信用社资金营销的相应措施与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几年存款利率的连续下调,储蓄存款利息税的开征,社会投资渠道多元化分流存款资源,以及金融同业竞争的加剧,全市农行系统资金组织工作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存款总量持续、稳步、快速增长,是全行每一位干部员工尤其是高层决策者不可回避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通城县支行2001年末各项存款27593万元,比1998年末净增16533万元,年平均净增5511万元。市场份额由1998年末的23%上升到2001年末的28.7%,提高了5.7个百分点(含四行一社及邮政储蓄)。该行近几年来资金组织工作的成功实践不失为各级支行拓展存款市场空间,扩大存款市场份额的范例。  相似文献   

7.
一是解决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资金来源组织难。要改革现行邮政储蓄存款管理办法,撤销乡镇邮政储蓄机构,使农村乡镇有限闲置资金尽量流入农村信用社,以壮大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从而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有效缓解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供求矛盾。  相似文献   

8.
资金组织工作是一个庞杂而又艰辛的工作,它与银行的硬软件设施、品牌影响力等皆有关联,县域农行在开展增存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巨大。本文基于研究在县域农行具有代表意义的湖北省“百强”支行——大冶市支行在开展资金组织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分析影响资金组织工作增量、增优的限制因素,从而探讨出一条适合县域农行自身发展的特色道路。  相似文献   

9.
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2001年资金组织工作基本经验,全面分析目前的市场特点和竞争态势,研究部署2002年资金组织工作。下面,我受省分行党委和祁行长的委托,先讲三点意见。一、2001年资金组织工作的总结回顾2001年资金组织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顺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一年来,各级行牢固树立存款"第一业务"思想,大力推进"一把手工程",外拓市场,内活机制,各项存款持续、快速、高效增长,呈现出超计划、超历史、超同业、超全国农行平均水平的好势头。主要有六个特点:(1)增速明显加快。到11月底,各项存款比年初净增99.4亿元,同比多增31.3亿元,增幅达17.3%,分别比1999年和2000年高出3.4个百分点和3.7个百分点,完成总行考核计划的142%;有15个单位完成考核计划,其中天门、仙桃、襄樊、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们选择了欠发达的农业县——四川省盐亭县,作为分析样本,调查了6个乡镇的金融机构(其中4个乡镇有农行、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1个乡镇有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1个乡镇只有农村信用社)及38位农民、个体工商户、种养殖大户的存贷款和民间借贷情况。从调查情况看,欠发达农村地区的资金流向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1.
金融支持与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农民贷款难、农村资金供给紧张的原因,提出了加快农村信用社建设,商业银行加大对农村基层网点的支持力度,大力推理担保制度的改革和邮政储蓄改革,设立投资基金等措施以完善农村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2.
农村信用联社资金运作与货币市场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调控力度,中国人民银行加快了货币市场发展步伐,为拓宽农村信用社融资渠道,制定下布了《关于农村信用社资金融通的若干问题和通知》,允许农村信用社参加全国银行间同业市场,本文尝试对目前农村信用社联的货币市场交易情况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深入和资金组织能力的增强,农村信用社逐步摆脱了资金紧缺的瓶颈制约,信贷资金来源比以往充裕。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了解到,影响农村信用社信贷营销的因素较多,已经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银行组织体系存在央行改革不彻底、农村信用社定位不准、国有银行体制僵化和邮政储蓄制度安排不合理等问题。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要求,作提出:统一金融监管当局、重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对国有银行进行综合改革、将资产管理公司办成现代投资银行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由于资本市场回暖、同业竞争加剧、企业自主性投入增加、新的融资工具不断推出等,银行资金分流压力加大,当前组织资金工作的难度明显大于往年。因此,必须研究组织资金工作的着力点,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抓好组织资金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一、农村信用社在市场竞争中的 弱势及不利因素 (一)农业资金非农化问题突出, 分流了农业生产资金。农业经济顺利 发展的关键在于农业资金供给的程 度,而农业资金的取得重点还是农民 储蓄存款。农村信用社就是充分利用 农民手中的闲置资金,通过组织的储 蓄存款,再投放到农业生产中去,这些 存款是农村信用社参与市场竞争的必 备条件。然而,这部分资金并不完全存 入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网点也占有  相似文献   

17.
(一)完善支付清算网络,畅通支付清算渠道。一是加快农村信用社支付清算体系建设,尽快将基层农村信用社接入大额支付系统,减少人工结算环节,缩短资金在途时间,提高资金清算效率。二是推进邮政储蓄银行改革。尽快完善和规范邮政储蓄银行垂直网络系统,把农村邮政储蓄网点纳入邮政  相似文献   

18.
1.邮政储蓄分流资金较多。县及县以下邮政储蓄分流了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资金。目前,与农村信用社吸收资金构成直接竞争的是邮政储蓄。邮政储蓄具有农村信用社所不具备的一些优势:通存通兑、结算便利等。据调查,我省县及县以下邮政储蓄1999年以来存款每年的增幅都在20%以上,虽然2003年人民银行调整了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但2003年仍保持了20%的增长率。2003年全省县及县以下邮政储蓄存款新增量与农村信用社存款新增量之比为0.64:1,这对于县域经济不发达的黑龙江省而言,增大了农村信用社市场筹资的难度。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随着商业银行逐步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农村信用社作为信贷支农主力军的作用进一步凸显。为了解改革以来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现状,近期,我们组织专门力量对常德市辖内9家联社2005年——2009年的业务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股本金的扩张,央行专项票据资金的兑付到位,存款的快速增长,农村有效信贷需相对不足,常德市农村信用社资金已明显富余。在资金富余背景下,农村信用社应如何转变经营思路,用好用活资金;特别是如何加大信贷投放,  相似文献   

20.
刘洪  张利 《中国金融》2008,(3):83-83
对策组织资金全力支农。支农是农村信用社永恒的主题和明智的市场定位。中央银行对存款利率进行了调整,在降低活期存款利率的同时,又大幅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