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高职院校思政课“每课一秀”作为课堂教学活动,在增强思政课的认识度、提高学生思政课参与度、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高职院校实施思政课“每课一秀”课堂教学活动,应采取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活动的认识、体现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大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活动指导能力的培训、加强思政课课堂教学活动的管理、完善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机制等措施,保障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材是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栽体和依据.根据高职大学生思想文化、专业和职业特点,突出高职"思政课"教材的简明性、针对性、实用性,力求达到使教材简明扼要、针对学生的"问题"和需要提出观点和思想、对学生学习专业和未来从事的工作有用,对学生思想和心理起引导作用,使"思政课"教材真正具有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材是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依据。根据高职大学生思想文化、专业和职业特点,突出高职“思政课”教材的简明性、针对性、实用性,力求达到使教材简明扼要、针对学生的“问题”和需要提出观点和思想、对学生学习专业和未来从事的工作有用,对学生思想和心理起引导作用,使“思政课”教材真正具有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山西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对于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筑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根基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充分发挥课堂实践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大力营造课外校内实践教学氛围;积极构建红色实践基地,广泛利用校外实践教学红色资源。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育的教育教学理念发展也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与传统高职院校的教学思路和教育理念相比,现代高职院校教育改革要求充分融入“大思政课”的教育思想,从思想层面、心理层面、道德价值观层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综合素养和个人思想意志。将“大思政课”深刻的教育内涵应用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育理念当中,提升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自我价值、家国情况的思想格局。阐述了高职院校“大思政课”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教育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大思政课”的重要性树立正确认知、对“大思政课”的教学融合进行创新等教育改革融合路径的有效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思政课获得感是评价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思政课中开展实践教学有利于增强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的道德品质,提升教学效果。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存在着师资力量缺乏、实践教学基地数量的短缺、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等问题。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做好顶层设计,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获得感为核心的多元评价机制,出台思政课实践教学导师培养制度,促进思政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并制定实践教学经费及激励机制,为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推动新商科高职院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应秉持“大思政课”理念。“大思政课”理念与新商科高职院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紧密耦合,能够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内生发展动力。新商科高职院校应依托“大思政课”理念转变思政课教学理念,丰富思政课教学方式,更新思政课教学评测机制,构建思政课课程资源体系,以此提升思政课建设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学生政治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较弱,但动手能力相对较强。学生喜欢参与实践活动,愿意进行实践活动,希望开展实践活动,高职院校思政课若能采取以情感体验和实践活动为基础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必能使学生终生受益。高职院校思政课主流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有情景体验教学法、实践体验教学法、榜样示范教学法、交流体验教学法等。  相似文献   

9.
当前已进入新兴媒体的微时代,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深远影响。新兴媒体和技术给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快捷性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丰富的内容,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交互性扩宽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途径。但思政课教学在微时代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和虚拟化容易混淆学生视听,影响其意识形态;信息传播的高效性和便捷性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如何利用微时代的新兴媒体传递正能量,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中之重。积极搭建网络教育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创建微课堂,以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育人模式,并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思政教师素养等路径,积极努力探索出适合"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路径,以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高职思政课满足了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与发展要求,建立项目实训教学模式能够为高职思政课搭建一个理论教学内容与形式的互动平台,让思政课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论文就将简述项目实训教学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目前来看,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存在以下问题:实践教学缺乏科学性;实践教学没有连续性;缺乏新意,学生参与度低;考核不完善,学生不重视。高校教师可以从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等方面进行探索,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阵地,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整合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导和教师,仍需在今后的教学改革实践中进行新的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在教师。文章从政治素养、综合性知识水平、时代精神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以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学是各大院校中文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从全国众多院校来看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却令人担忧,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困境。师范院校的中文系学生作为准语文教师,师范院校的古代文学课程定位应该是什么?如何才能带领学生更好地学习、传承古代文学?本文试图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教学定位、教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与手段。高校政治理论课改革以来,我院一直在不断探索社会实践教学:在理念上梳理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在现实中加强社会实践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方案上为以合力促进社会实践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充分体现政治理论课教学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实行“全程”式教学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必要性在于:一是政治理论课教学“三贴近”原则的需要;二是政治理论课自身教学的需要;三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可能性是因为:一方面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为实行“全程”式教学创造了机遇;另一方面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实行“全程”式教学提供了保证。实现“全程”式教学关键是建立教书育人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已经进入以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为主导的内涵式发展阶段。作为试点的高职院校,传统的体育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存在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忽视学生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以及体育师资队伍匮乏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通过进一步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探索,研究在特高校建设背景下如何推动体育教学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底气"十足与否,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思政课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目标,关系到能否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接力、忠诚效力的职业生力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的十足底气离不开社会实践,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思政课教学才能接地气,思政课教师才能做到论实结合、以实证论地讲真、讲实,思政课教师教学才能有底气,有了底气的思政课教学才对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产生说服力、吸引力、感召力,突显思想政治理论育人塑魂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和谐理念教育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理念视野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协调五个关系,目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必须采取措施,以和谐的理念推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20.
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突破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主要瓶颈,要在提高"两个素质""三种能力"上下功夫。政治素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业务素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高水平的教学能力,有较强的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能力,循循善诱、富有实效的教书育人能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