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季佳莹 《活力》2012,(10):191-191
政务新闻,是各级党委机关报报道的重要内容,如何报道好政务新闻特别是领导同志参加活动的新闻,一直是新闻改革的难题之一。类似“强调”、“指出”、“要求”这种近乎程式化的“三段论”,在地方党报的领导活动及会议报道中司空见惯。记者或出于惰性,不愿创新,或出于麻木,已然忘记了要有所突破。这样的信息带给读者什么样的感受——领导离我们太远。出现在这样报道中的领导,指示多,语言少;共性多,个性少;程序多,新闻少。  相似文献   

2.
王景春 《活力》2010,(12):226-226
一提起地方党报要闻版,人们往往想到的是政务报道多、领导活动多、工作报道多、可读可看的东西少,如此下去.读者不满意,也削弱了报纸自身的竞争力。因此。要闻版必须打破传统的旧框框,在把握新闻导向的同时“求新、求活”,按新闻规律办事,才能完成承担的职责,实现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读者不爱看工作性报道,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内容上以部门和单位工作经验、成绩为主,对自己用处不大;二是形式上大都空洞生硬,只见工作不见人见事,缺乏可读性。工作不是新闻,但许多新闻来自工作;工作角度不是新闻角度,但从新闻角度来看工作.同样可以寻找出许多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我们不妨做一点“加减法”,改进党报的工作性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时政新闻报道是体现报纸公信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结合报纸发展特点和时政报道的要求,我认为,做好时政报道,时政新闻记者必须树立四个意识:责任意识、读者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四个意识,以创新意识为统领,以责任意识、读者意识、团队意识为标准,指导记者开展工作。将大事重做,把新闻做足,着力让读者形成一种"大事看党报,要事看党报,关键时候看党报"的意识。这也是党报亲和力体现为公信力的一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文天心 《活力》2014,(7):105-105
党报要唱响主旋律,要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党报的工作性报道如何创新?这是新闻改革中众所关注的问题。工作性报道通常是指涉及领导活动、会议和中心工作的报道。近年来,不少报纸为了增强新闻的指导性和可读性,对工作性报道进行了不少改革,如:控制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条数;限定字数狠刹长风;写法上创新提高会议报道质量等等。这些措施可以说正当其时,但要从根本上改变工作性报道的“工作味”,决不能忽视从源头上创新,要善于从新闻的深藏之处去发现“金矿”。  相似文献   

6.
徐长有 《活力》2010,(17):51-51
在当前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条件下.经济报道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同时给经济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地市级党报.如何进一步增强新闻策划意识。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搞好当地的经济报道.是目前地方党报面临的突出任务。  相似文献   

7.
人物通讯是一种传统的新闻通讯文体,特别是先进人物报道产生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这种报道方式有其特有的生命力、感染力,与时代同呼吸,成为时代强音,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在媒体整体报道与议题设置过程中,不管是专题报道自成系列,还是配合一个时期的议题报道,人物通讯无疑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通过中央党报《人民日报》和省级党报《广西日报》一版近四年的样本,分析人物通讯报道这一新闻报道文体在党报“新闻议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吴金华 《活力》2014,(1):42-42
不知不觉,本人已经在大庆日报负责了两年的社会民生新闻编辑出版工作,社会民生新闻中心经常会涉足监督报道,但地方党报的地位决定了它在监督报道中的尴尬:不搞监督报道势必失去影响、失去读者、失去市场;搞监督报道却又因“地小人熟”很难施行。  相似文献   

9.
彭庆凯 《活力》2014,(22):69-69
经济新闻,在学术界至今也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从狭义上讲,一般包括金融、证券以及资本市场等题材的相关新闻报道。而从广义上讲,它既涵盖经济新闻和金融新闻的“大财经”,又包括各地区新近发生的人类社会最新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自然经济现象的报道。在如今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党报有的政务报道、文体新闻,都市类报纸都有,党报版面有限的社会新闻,都市类报纸都很丰富,地方党报要想与都市类报纸打出差异化竞争,保住本应属于自己的那些市场份额,强化本地的经济新闻已经成了必要的突破口,因此,党报的经济新闻如何才能更可读,已经变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郭铭华 《活力》2014,(6):100-100
办报纸的目的是给读者看,为读者服务。党报,作为权威媒体,是舆论最有力、最好的表达和载体,担负着正确引导舆论和舆论沦监督的责任。强化党报的服务功能,是不断丰富宣传内容、提高报纸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党报在强调新闻指导性,让读者了解国内外、省内外大事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同时,也应密切联系群众,真正把读者当成自己的服务对象,而不是片面地把读者仅仅看做是受教育的对象。并通过把加强服务性新闻报道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尽可能多地提供贴近生活、贴近读者、贴近社会的各方面的服务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党报在读者中的威信。  相似文献   

11.
孙英 《活力》2011,(8):200-200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提高地市党报时事新闻版的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道课题。笔者认为,时事新闻是一座新闻富矿,时事编辑既要慧眼识新闻,又要布局好版面,以提升时事新闻版的竞争力。现代传媒的迅速发展,广大受众的注意力被多渠道的信息源给分流了。因此,不少读者在打开报纸之前,已经或多或少了解了当前国内外新闻的概要.此时读者更渴望了解其所关注事件的详情。另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看报的时间减少,这也要求编辑有针对性地为读者选择和推荐重点信息.从林林总总的新闻资源中慧眼独具找出读者最想要的和最需要的。我们伊春日报时事新闻版就很注意多选取与当地和本省有关的内容,让时事新闻吸引~部分读者。例如一年一度的高考,当地新闻每年都要报道有关本地高考方面的新闻信息,我们在时事版上也同时刊发国家的高考政策、生源状况、招生比例等信息,对高考信息需求的读者就很欢迎。此外,我们还根据市委、市政府及报社一个阶段以来报道某些方面的重点、热点问题,时事版就有意识地选发画家此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及外地在这方面的经验探索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方法,我们把很多人认为“无可为”的时事新闻变得“有可为”起来,从而更好地发挥地方党报对政策、上作群众生活等方面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12.
谢平 《活力》2012,(6):170-170
近年来,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对党报的报道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大多数党报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在传播规模和业务方法上基本做到了报道及时、客观,体现出时效性和报道水平的进步,但仍然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李颖江  杨军 《活力》2011,(2):115-115
众所周知,经济报道,特别是重大主题的经济报道,一直是各级地方党报的重要报道内容。一方面我们要写出生动鲜活、富有说服力、影响力的作品,使经济报道变得厚重起来,成为有权威性、指导性、可读性、接近性的新闻作品.另一方面我们要摆脱沿袭已久的呆板模式和堆干巴的数字和概念。让经济新闻活起来,使读者对经济新闻产生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4.
汤文学 《活力》2011,(6):229-229
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党报刊发典型报道是不可推卸的“硬任务”。出色的典型报道,对于给读者以有益启迪,引导人们仿效真善美,进而传达主流价值观.具有其他报道不可替代的教化作用。惟因如此,典型报道才更需具有感染力。其理由很简单:典型报道不是枯燥无味的简单说教.它必须通过一个个感人的细节,  相似文献   

15.
会议新闻,历来是党报报道的重点,宣传好、报道好会议新闻,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寻常百姓家,是党报的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16.
邵建华 《活力》2013,(3):60-60
典型宣传是提高党报舆论引导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党报宣传的重头戏。那么,如何站在读者的角度,使典型人物宣传更加贴近读者,吸引读者,拉近两者的距离呢?这需要我们在立体凸现典型人物新形象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7.
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员必须站在改革的最前列,这是首钢党委副书记王跃祖在《深化改革必须全面提高党员素质》一文中提出的重要观点。为了集中报道首钢改革和管理的思路、举措、动态,以及论文和建议,我们在本期特意开辟了“首钢专栏”,以期引起读者特别是首钢读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刘雨朦 《活力》2013,(6):121-121
领导言论泛指领导在各种会议、调查研究、检查工作、友好往来等活动中发表的讲话、谈话。领导言论虽然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但从根本上来说代表的是一级党委、政府.传播的是党和政府的声音。搞好领导言论报道对于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强化工作落实是十分重要的.领导言论报道无疑是党报宣传报道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张守仁  董馨娟  张佑发 《活力》2004,(4):125-125
作为党报,政治性、新闻性、经济性缺一不可,没有政治性,就不称其为党报,没有新闻性,就不是报纸,没有经济性,就不可能生存。这三性应该成为党报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20.
刘洪霞 《活力》2005,(5):220-220
很多从事新闻工作的人认为将新闻与文学放在一起容易对新闻的真实性有所抵消。文学要创造艺术典型,基本的手段是虚构,而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虚构是新闻的死敌。但是,从事新闻工作的人越来越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如果我们只一味生硬地告诉人们一个事情发生了,受众对那些板着面孔的文章往往不屑一顾,他们更喜欢那些具有新闻性、纪实性同时又具有生动的形象性和较鲜明的文学性的报道形式,有人情味的东西将更能打动读者(观众)的心。好的新闻作品让人读来回味良久,对人有所启迪,对社会进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