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艳春 《活力》2010,(23):66-66
隐性采访,是调查性报道的一种重要采访途径,是记者隐瞒自己的身份或采访意图采用的方法。对于很多被故意掩盖的新闻事实真相的采访。经常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是目前各媒体常用的方法。有新闻同行说,现在采访调查的难度加大,记者越来越像“侦探”和“演员”,为了揭开新闻背后的新闻,需要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然而.这种能够还原新闻事实最原始生态的方法.却是调查性报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具有积极意义,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王艳 《活力》2010,(8):365-365
20世纪中期深度报道的形式首先出现在了报纸上.它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揭示事件的实质意义与发展趋势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也就是说,深度报道是报道题材重大、报道面宽广、深刻透视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富有理性思辨的一种报道方式。那什么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呢?“电视深度报道”是指除了狭义上的“深度报道”之外.也将部分“调查性”、“解释性”报道涵盖在内.它实际上是“追踪评述”、“综合评论”、“阐释分析”、“政论”、“热点话题”、“对话”等节目的通称。  相似文献   

3.
刘菲  范忠孝 《活力》2014,(16):54-54
作为记者,首先要学会采访。新闻采访作为新闻活动全过程第一阶段.是记者通过交流沟通获取受访者提供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并进行翻译加工保存的一个过程。在实际采访中.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通常会贯穿整个新闻采访活动,也影响着采访的成败。可以说,记者的业务素质包含两大基本功:过硬的文字功底和高超的采访技巧。人们常说一篇成功的新闻作品,需要“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许多优秀的新闻节目无一不体现着采访的重要性。因为采访对象的千差万别,也因为采访事件的复杂多样,要想挖掘出好的新闻来。关键在记者的采访技巧。那么记者在采访时需要做到哪些才能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交流呢?笔者认为下面几点比较关键。  相似文献   

4.
王尚奎 《活力》2010,(11):59-59
《新闻学简明辞典》对新闻线索是这样界定的.“新闻线索是新闻事实发生的讯息或信号。是新闻敏感的捕捉对象,也是新闻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出发点”。而《新闻学大辞典》则认为,“新闻线索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要信息”。也有人说:“新闻采访线索可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相似文献   

5.
邹慧颖 《活力》2014,(10):87-87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如何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交流?如何让采访的“场”更具能量?采访前和采访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笔者在学习新闻前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在“家事新闻”采写的亲身体会,浅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王志鹏 《活力》2013,(10):111-111
采访是有既定目标的对话。电视新闻采访.就是说指电视新闻工作者为完成一篇新闻报道或人物报道,围绕采集新闻事件而进行的一系列新闻活动。它表现为新闻活动的公开性、依赖性、矛盾的冲突性和凸显性。在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采访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7.
徐力军 《活力》2011,(3):204-204
按照通常的分工.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两部分,其一是外采,其二是编辑.于是就有了前期和后期之分,有了记者“冲锋陷阵”,编辑“坐收渔利”的说法。传统新闻理念中,编排是后期工序,是对前期新闻采访被动态的有序化。当今的新闻编排已被赋予主动形态,位置也往往处在前期采访之前。也就是说早在新闻策划阶段就已经有了新闻编排的身影。特别是预发性新闻事件,新闻视角是编排的基石,找到切人视角,  相似文献   

8.
苏中宇 《活力》2014,(13):53-53
所谓报道题材,是指新闻采访的对象。在新闻报道中,如果这个对象选得不准,将会事倍功半,即使采访时下的工夫再大,也很难写出好的新闻来。由此可见,在新闻采访中,能否准确选择报道题材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准确选好报道题材呢?就要看它的新闻价值,假如采访时缺乏识别报道题材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就会出现有眼不识泰山的现象。把有价值的新闻漏掉了,或者含混不清地看到这个或那个报道题材有“新闻”。可是又判断不出它的价值大小来。因而.在选择报道题材时,往往会产生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9.
程鸿 《活力》2013,(21):47-47
新闻采访的现场观察,是指新闻记者以大脑的思维和五官的感觉器官同时运作,其中眼睛起主导作用,使新闻记者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现场观察采访属于一种默默无声的新闻采访方式.是新闻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要求新闻记者在现场采访中学会细致观察.善于发现新闻采访中的重点和闪光点.不断发现更多的新闻真相,并运用敏锐的思维方式去挖掘事实,这样才能够写出鲜明、准确、生动、形象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0.
张德华 《活力》2013,(4):128-128
提问是新闻采访的敲门砖,任何采访,除了记者的现场感受,绝大多数的新闻素材和信息都需要从与被访者之间的问答中获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采访就是一门“问”的学问,就是通过提问.从采访对象那里得到想要的东西,了解事情的真相。因此,提问的技巧至关重要.会问的人能充分凋动采访对象的积极性,让他畅所欲言,说到点子上;  相似文献   

11.
于晗 《活力》2014,(6):131-131
采访活动是一种通过记者与采访对象面对面的交谈、提问来进行新闻采访的社会活动,它是记者职业生涯中一项最重要、最经常的业务活动。访问过程不仅仅是收集材料,同时也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流过程,善于与人打交道、与人沟通,是营造良好采访氛围的关键,而采访氛围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采访效果。那么怎样在采访活动中营造融洽的“自己人氛围”,通过感情交流促进信息交流,使采访顺利进行呢?  相似文献   

12.
陈光  王丽华 《活力》2014,(3):88-88
“战役”一词,大家听起来都不陌生。它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大小战斗。那么“战役性报道”指的是对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问题进行集中与连续的报道。战役一词用到新闻中,足可见新闻活动的重要性。本人从事新闻采访工作多年,且大多时间在基层一线工作,现结合工作实际浅谈一下人个对做好战役性报道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孔冠男  于海彦 《活力》2010,(8):315-315
有人说,这是个信息发布的时代.时效、线索、题材等要素的第一手获得成为各家媒体夺取受众目光的焦点,“快餐”式新闻的流行也成为必然.但是这种“快餐”也让记者队伍中普遍滋生出浮躁情绪,多年的从业疲劳,以及采访任务过大、追求高发稿量等因素,使一些新闻单位存在浮皮潦草抓新闻,到部门拿材料照葫芦画瓢写新闻,道听途说做新闻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使新闻稿件思想浅了,深度没了,语言干巴了,百姓也不爱看了,所以说,到新闻现场去,到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并不是老生常谈,而是目前一个急需大力提倡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陈玉梅 《活力》2009,(8):61-61
所谓深度报道.顾名思义。是一种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形式.是相对于客观报道的平面性、片段性和孤立性而言的。它在交代事实的同时,更侧重于提示、说明事实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及后果,对事实进行解释、分析。使受众对新闻事实的本质及意义有全面、纵深的理解。如果说客观报道的基本要求是“实事”,那么。深度报道的本质要求则应该是“求是”。  相似文献   

15.
张素梅 《活力》2014,(9):49-49
作为一名记者,每天进行最多的活动是什么?采访!一个好的新闻节目内容从哪里来?还是采访!采访,一个新闻工作者每天都要面对的最基础活动,是我们从事新闻写作取得新闻素材的主要手段。新闻稿件的好坏,是否好看,都是从采访中得来。采访,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娴熟掌握的一种基本功,它是新闻写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于立新 《活力》2013,(4):166-166
“新闻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迅速、准确地判断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的能力,又称为“新闻嗅觉”、“新闻鼻”。是新闻工作者的一种职业敏感。而在从事记者工作的几年当中的也真正感觉到,作为一名称职的记者,要逐步学会这样的本领:练就一双敏锐的眼睛.能迅速捕捉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并从“小”中看出“大”来,从“形”中找出“神”来,这就是新闻敏锐性。  相似文献   

17.
公强  张彤 《活力》2014,(7):100-100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了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这一过程中,提问则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方式。一个新闻采访能否成功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而所有的新闻采访都是靠沟通交流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提问的技巧和风格成为了采访成功与否的关键。一个成功的记者在提问的时候,要尽量真实、准确地还原事件的真相,将能够挖掘的新闻事实彻底的揪出,并且与受访者建立后续联系以便进行后续采访。  相似文献   

18.
周秋来 《活力》2011,(19):57-57
一、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内涵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的重要形式之一。电视台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样式,称为现场报道。它是由记者“采摄合一”向“采摄分离”发展,记者直接“出镜头”——在镜头前采访,  相似文献   

19.
侯俊芝 《活力》2014,(2):112-112
从事电视新闻工作13年了,深刻地体会到:作为电视新闻记者在任何时候都要做一个“有心人”,不断去学习,去发现去创新,才能做出更多的好新闻,好作品。 所谓电视新闻,就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过电视屏幕,形象地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手段,既传播声音又传播图像。具体地讲,它是通过电视摄像、记者采访、镜头设计、拍摄、剪辑、写解说词、配音这几个程序来完成的。因此作为一名电视新闻记者,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才能拍摄出好的新闻。  相似文献   

20.
写好新闻特写的几点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秀荣 《活力》2011,(5):230-230
新闻特写是运用文学语言和手法.描绘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从而及时地、生动地、准确地再现有意义的真实的人物、事件、场景和气氛的一种体裁。也有人说它是“报告文学的样式之一”,还有人说它是“新闻体裁和文学体裁之间的一种边缘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