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建利 《活力》2014,(11):58-58
行风热线类节目始自于2002年河北人民广播电台《阳光热线》的开播,此后出现数量众多的跟进者,行风热线类节目在全国开花,被业界称之为“阳光现象”。行风类节目之所以受到百姓欢迎、受到新闻媒体青睐,主要原因在于此类节目,搭建起了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桥梁,百姓能够通过节目与官员和有关部门直接对话,提出问题,反应诉求,增加了沟通渠道;而政府也通过节目,切实听到了百姓呼声,了解了民意,提高了办事效率,增加了政策的透明度,树立了政府的良好形象,通过行风热线节目,有效地遏制住了行业的不正之风,对社会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贾万韬 《活力》2013,(4):150-150
“民生”,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近年来。民生问题更是逐步升温,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重要课题。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无论从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这五大现实问题的哪一方面都得到落实,从而真正意义上地过上好日子,就显得尤为重要。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可见,构建和谐社会就更需要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如何更好地做好民生新闻类节目,就非常具有实践意义,更具研究价值。本文也就此做出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邓燕 《活力》2012,(7):59-59
电视民生新闻一度成为全国各地电视台最火的栏且,如何做好电视的民生新闻,民生新闻应该怎样创办自己的风格呢?作为民生新闻的记者、编辑,在报道中应体现出民生态度、民生情怀。  相似文献   

4.
张文杰 《活力》2010,(6):213-213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最突出的亮点就是以人本关怀为立场,以平民视野关注民生民情,为百姓排忧解难,将话语权和决策权更多地让给了平民百姓,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也成为媒体提升竞争力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5.
张建利 《活力》2014,(9):45-45
美国学者杰伊·罗森曾经说过,主流媒介应该做出更大的努力去提高社区理解和处理公共事物的能力,而不是完全集中于个人需要,局限于特定的个人兴趣去追求个性化的内容包装,这将会破坏体制和文化精髓。“让社会黑暗暴露在阳光下,为百姓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搭起一座沟通桥梁,促进行风建设,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现如今在各省市广播电台中所兴起的行风热线类节目所走的就是杰伊·罗森所说的这样一条路。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笔者在民生栏目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民生栏目主持人要掌握的几个主持技巧:以亲和力彰显人文关怀;彰显主持人鲜明个性,带动整个栏目的品牌化进程;播与说相结合,增强节目的交流性;关注社会民生动态和热点从而使主持人能够更好地把握节目.  相似文献   

7.
刘巍 《活力》2013,(23):33-33
随着我国越来越多领域跟国际接轨,我国的传媒领域也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电视民生新闻类节目以贴近民生、关注民生、反映民生的优势,从众多类型的电视节目当中异军突起、脱颖而出,成为一种新型的新闻节目类型,登上了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历史的舞台,近年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为吸引更多的受众,避免节目的同质化、庸俗化,就需要对电视民生新闻类节目进行准确精准的定位,用理性的思维分析电视民生新闻类节目特色,从而抓准其脉搏,推动电视民生新闻类节目向纵向化、深入化的角度和方向前行。  相似文献   

8.
孙锐 《活力》2011,(12):245-245
随着媒体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电视节目的要求也不断的提升。电视的功能也越来越被人民所认识并加以利用。因此民生新闻的诞生就是一种必然现象,而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创办,更好地体现了电视众多功能中最为重要的喉舌功能、引导功能、监督功能。民生新闻节目在传达民情民意,为老百姓说话的同时,通过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化解或缓解了老百姓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纠纷与矛盾。  相似文献   

9.
伊欣 《活力》2013,(5):57-57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民生新闻类节目风行全国.不仅仅是前些年央视成立了24小时滚动播出的新闻频道。各大地方台也把收视率的焦点对准了民生新闻类节目。从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夜航》、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辽宁电视台的《看天下》、到湖南经视的《都市一时间》等等,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有自己特色的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民生新闻节目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电视界少有的繁荣景象,那么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作为节目的主持者、采访者、引导者、评论者。在节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徐力军 《活力》2010,(10):233-233
民生新闻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特点使其内容本土化,平民化,和观众具有天然的贴近性。但是民生新闻内容的通俗化并不意味着新闻语言的庸俗,新闻题材的故事性、趣味性强也不意味着民生新闻当中的用词就可具有随意性。在今天各个频道播出的民生新闻中,用词不准.词义模糊.甚至扭曲词语本意的现象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11.
李柏东 《价值工程》2014,(7):214-215
新时期民族地区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中,民生新闻占有突出的位置。做好民生新闻,需要深入研究、了解民生新闻的涵义、党性原则、价值取向以及民族地区民生新闻的理论实践、新闻报道的突破,为做好民族地区广播电视民生新闻宣传找好点、定好位。  相似文献   

12.
孙爱迪 《活力》2014,(2):97-97
伊尼斯说过,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一种新媒介的诞生也必然带来一种传播符号和表达方式的革命。电视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也成为迄今为止最具有大众化特质的媒介。就电视而言,声音和画面的结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较之报纸的静态文本和广播的单调声音,电视更有动态美,更富有感染力,也更能吸引大众的注意力。随着我国电视新闻节目样式的逐步多元化,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形态登上了历史舞台。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至今,已有十多年时间,其间有迷茫,有彷徨,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电视民生新闻也在这些曾经的磕磕绊绊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节目运作策略,并以此成功打造出不少自己的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13.
14.
何龙淼  李强 《活力》2014,(23):49-49
在现如今新闻面向社会市场化的运营模式中,传统意义上“播什么,看什么”的新闻概念逐渐淡化,新闻叙事手法也更加多样,但新闻主题更为鲜明,中心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尤其是近年来民生新闻节目的出现让受众人群普遍感到一股暖暖的亲和力。所谓“民生新闻”是指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的,主要以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空间为关注热点的电视新闻形态。应该说,民生新闻的出现具有当今时代进步特色,它是政府团结群众,传递百姓心声最便捷的渠道,更是政府集思广益,实现群众参政议政最为有效的途径。其之所以得到政府支持、群众认可,因为它具备当下新闻必然的发展条件,符合新闻“三贴近”理论的现实需要,起到了“五化”,即规律化、故事化、生活化、实用化、政策化。  相似文献   

15.
朱文熹  张英南 《活力》2011,(7):149-149
随着社会格局的变化调整.民生新闻已被推入主流传播范畴。尤其是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下。民生问题已成为执政党关心的首要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思想,已成为执政党的民生宣言。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民生新闻的发展十分迅速,虽然迄今为止,人们仍然对民生新闻无法进行确切的定义,但是民生这一理念已经深入新闻行业的每一个角落.在发展民生新闻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以及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应该多种多样性等等.本文通过介绍近年来的民生新闻发展状况,来谈下民生新闻发展当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民生新闻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宋友民 《活力》2011,(8):194-194
近几年兴起的民生新闻增添了新闻报道的活力,特别是电视新闻的活力。但由于它来得快发展得也快,伴随着产生的许多理论问题与技术操作问题也急需研究解决。一、把握民生新闻概念的基本内涵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及信息。从题材对象上。它与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科教新闻相互并列,而和社会新闻的关系却有着些许不同,需要进一步厘定。  相似文献   

18.
县级电台政行风类节目作为最基层的热线交流类节目,它在节目中反应的问题是最基层的,相应的上线嘉宾很可能就是反应问题的直接责任人或者解决者,相较于上级台政行风类节目的权威、力度,笔者认为基层政行风类节目更应注重的是对于问题的深入分析、解决,要从小处、细处着眼着手,最终的目标是落到优化当地政风、行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档案问题广大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党是十七大指出,档案工作要服务于民生、服务于人民群众,这是档案部门在新时期的首要任务,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20.
张莉岩  朱文熹 《活力》2011,(12):193-193
一、把握民生新闻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说起“民生新闻”,很多人就自然想到民众日常生活离不开的柴米油盐、水电煤气,就想起老百姓身边的平凡事、麻烦事、棘手事。而党报作为主流媒体.民生新闻的导向功能和服务功能,是通过与老百姓利益最直接、最关注的事体现的,事情并不在乎大小,关键是指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