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自媒体时代,体育新闻报道的内容、方式、载体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体育新闻生产社会化、报道多样化和传播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些给纸媒体育新闻报道带来严峻挑战。同时,自媒体发展也给纸媒体育新闻报道带来许多新机遇,如新媒体新闻信息良莠不齐,凸显了纸媒体育新闻报道的权威性;新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拓展了纸媒体育新闻报道渠道。为此,应正确面对新媒体发展所产生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创新报道内容、拓展传播渠道、优化报道模式等提高纸媒体育新闻报道质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乃至世界的报业都在进行纸媒的转型探索。当今时代,一直作为"瞭望者"的传播业正经历着变革:纸媒式微,新媒体突起,自媒体绽放,不断冲击甚至颠覆着传播业的形态及思维,变革与守旧不断拉锯。纸媒转型势在必行,毫无退路。本文将从纸媒面临的内外部挑战以及纸媒的转型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代媛媛 《企业导报》2014,(6):133-134
各大媒体纷纷开始启动微信公众平台,纸质媒体是否需要开启微信这扇大门?从前高傲的纸质媒体如今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如何生存下去,俨然成为纸媒的当务之急。微信之于纸媒,机遇与挑战,本文试着从纸媒企业微信化来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
电子纸的发明和发展,是媒体界的一次技术革命.如今,纸媒正在经受着电子纸的挑战.随着电子纸技术的成熟,纸媒受到的冲击会与日俱增.本文以纸媒与电子纸的发展形势和技术分析为着眼点,讨论了电子纸与纸媒平衡发展的必要性,从纸媒体的发展瓶颈,电子纸的独特性能,纸媒的相对优越性和发展空间等方面进行了纸媒将与电子纸分庭抗礼的论证.  相似文献   

5.
鞠红梅 《活力》2014,(2):72-72
目前,几乎所有媒体都摒弃了“记者是一个旁观者”的新闻观点,都在大力打造“主观新闻”。尤其是深度报道,体现记者和媒体的“观点”已基本达成业内共识。面对两年来智能手机突飞猛进的冲击,不但纸媒在用深度报道来“抵抗”,新兴媒体也在用深度报道来博眼球。  相似文献   

6.
张素梅 《活力》2014,(10):120-120
“新媒体”的出现,使传统媒体被打上了“旧媒体”烙印。作为一个新兴媒体概念,“新媒体”并非初始于媒体内部,40多年前,就有“新媒体”一词,由于受众的广泛使用与传播,“新媒体”正逐步鲸吞“旧媒体”的话语权,受众可以通过与纸媒、电视、电脑相区别的数字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主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作为媒体人,有必要研究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及产业化模式,并对其误区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王伟 《活力》2014,(16):53-53
随着新媒体的介入.传统平面媒体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想通过“大而全”俘获所有读者的想法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如何从“大众”到“小众”,让生活服务类版面顺利走进分众化时代.是笔者近一段时间一直思索的问题。分众化就媒体受众而言,是指将庞大的受众群分割成若干个小群体;就报纸而言是指按照目标受众群体,对版面以及栏目进行更加具体化、专业化的定位。对纸媒而言,分众化时代其实正式纸媒生活服务类版面大有可为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东方企业家》2005,(11):46-46
我们已经从“消费者请注意”进入了“请注意消费者”的营销时代,对于众媒体来说同样如此。现在,电视频道是越来越多,观众的选择也多了。遥控器握在手上,瞬间就可以切换到另外的频道。报纸杂志等纸媒体的广告竞争环境也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9.
陈晶 《活力》2012,(12):188-188
与电视和纸媒相较,广播在某些方面是弱势媒体,但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各种媒体都在迎来机遇的同时面临一定的挑战,只有找到适合时代的自身发展方向,广播媒体才能取得相应的发展。因此。探讨现阶段如何增强广播的公信力、及时性,使广播新闻焕发出勃勃生机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清敏 《新前程》2006,(3):70-71
在互联网繁荣时期,趾高气扬的美国在线高管们将杂志、报纸等纸媒体出版界的人称为“旧媒体”,不用说,这是用以区分合并后时代公司的以网络和有线电视及其提供数字电话服务为主的“新媒体”了。如今,就在时代华纳一直努力的焦点——“新媒体”所涵盖的各个公司步履蹒跚、前途未卜之际,人们又开始重新赏识被称为“旧媒体”的时代公司——这家全球最大的图书杂志出版集团所做出的稳定贡献。  相似文献   

11.
李鹏 《活力》2013,(23):41-41
电视取代广播和纸媒成为媒体霸主似乎才是昨天的事情,新媒体已经以爆发式增长的方式呼啸而来。在不完全的竞争环境里生存不过十来年的中国电视人,似乎才学会些门道,就要面对来自行业内外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黄迪 《活力》2013,(15):103-103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也在不断地提高,特别是广大读者对纸媒的宣传形式和宣传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纸媒宣传的目的已不仅仅意味着舆论导向的正确性,它还意味着必须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时效性,并且必须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即便是非常严肃的主题新闻宣传报道,也必须善于有效运用广大读者身边的人和事去进一步阐述,才能更加全面有效地实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教育人、激励人的目的。一、畅通媒体与读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渠道是了解社情民意 纸媒作为重要的舆论阵地.肩负着正确引导舆论的重任。广大人民群众是纸媒读者的主体,也是纸媒服务的主体。深入研究读者才能了解读者并贴近读者,才能最终赢得读者。要担当好这一重任,首先要贴近读者。贴近读者要首先了解读者,这是纸媒贴近读者的一个前提。如果新闻媒体关起门来办报.对广大读者的心声及反映不闻不问.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不理不睬,是无法贴近读者并取得良好宣传效果的。  相似文献   

13.
李玥 《活力》2014,(2):78-78
一、传统纸媒的“硬伤” 据2011年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目前共出版报纸1937种,平均期印数20837.15万份,总印数439.11亿份,总印张1969.4亿印张。与前一年相比,种数下降0.31%,平均期印数下降1.5%,总印数下降0.86%。总的来说,发行量下降、读者流失、广告收入锐减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报业的普遍现象。那么让我们来分析下曾经作为传媒“老大”--纸媒的“几块”硬伤。  相似文献   

14.
张莹 《活力》2012,(10):197-197
随着近年来新闻媒体竞争加剧,新兴媒体如互联网、手机报等的兴起,传统纸媒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报纸的版式设计由从属地位一跃而成为增加报纸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之一。视觉文化在快餐式消费时代的地位愈加凸显,其经营理念也强调视觉化呈现。而新闻文本的高度同质化使得报纸必须在视觉优化上下工夫,才能在瞬间争夺眼球,赢得受众。近年来,国内媒体所进行的前后三次“版式革命”,无不是围绕着对版式设计的新认识而发起的,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报纸的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15.
余松鹤 《活力》2012,(8):175-175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报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传统报业在寻求自身革新的同时,也面临着网络媒体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纸媒与网络媒体的比较,指出了纸媒失去优势的原因,并提出了如何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弥补缺点。发挥优点的方法,使两者能更好地相处。  相似文献   

16.
杨元利 《活力》2009,(10):112-112
在当今全球信息快速传播时代,媒体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媒体作为政府部门的工作伙伴之一,政府与媒体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政府与媒体有效合作方面,政府需要调整对媒体角色的认识.即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又是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进行舆论监督的“平台”,媒体既要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也应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信息知情权。  相似文献   

17.
鞠红梅 《活力》2014,(3):65-65
报人在前所未有的失落中结束了2013年,在前所未有的焦虑中走向2014年。在报人自己开始唱衰纸媒时,也不断地分析原因、寻找出路。此时,是“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的争辩声也由此出现。  相似文献   

18.
牟维宁 《活力》2014,(24):43-43
当下,新媒体手段正给传统媒体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与震荡。巨大的压力与挑战面前,传统的广播将何去何从?这是每一个广播从业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移动互联时代,地方广播媒体如何才能在未来的媒体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我认为,应把创新思路作为破题主要路径,使新闻报道由“高产量”向“高效率”、“高质量”转变,更加强调新闻的有效传播。具体来说,就是“加、减、乘、除”四法。  相似文献   

19.
《楼市》2014,(18)
正作为一本专业的房地产圈层杂志,作为一家影响杭州房地产的行业媒体,过去十年来,《楼市》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这个问题——什么是一本杂志与一个行业最恰当的关系?十余年的媒体从业生涯中,两件事情令我至今记忆尤深。还记得当年刚到《楼市》时,就职于杂志发行部。有期杂志出刊不久,我接到一位来自乌鲁木齐订户的电话,反映杂志迟迟未收到。坦率说,当时我有点吃惊——在此之前,笔者已涉足杭州媒体圈多年,在报业也待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从未想过杭州纸媒能覆盖到这么边远地区。  相似文献   

20.
邱丽娜 《活力》2012,(4):59-59
在以互联网为首的新媒体的猛烈冲击下,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宰割”进程几乎是加速进行。传统媒体原有的技术和传播优势正在弱化,新媒体在内容价值、传播效果和传播特点等方面的优势让纸媒的弊端更加凸显。媒体受众已将本就有限的个人时间进行了重新分配,并逐渐向新媒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