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贵 《企业与市场》2006,(3):I0006-I0007
农村12315维权网络建设,长期处于滞后状态.如果不加以大力推动。就不能够切实保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会影响改善农村市场和消费环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郭晓华 《活力》2012,(8):43-43
今年2月1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提出了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为主题,农民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需要千千万万高素质的农民,这既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农业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城市房屋和农村房屋实行不同的产权登记制度。城市房屋可以依法进行登记,取得房屋产权证书.而农村房屋由于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所以.没有取得房屋产权证书。这一缺陷或盲点,使农村房屋与城市房屋在财产权利表现形式上存在明显差异.影响了农村房屋财产权能的实现,不利于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更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杨波  周秀彦 《活力》2008,(10):49-49
中央对农村的“一免两补”政策实施以来,广大农民种地得到了实惠,带动了耕地流转价格的空前上涨,导致一些签订长期转包土地合同的农民见利毁约.有的甚至抢种耕地发生群殴事件,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同时,土地流转合同纠纷案件也大量激增,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村基础设施、科技文化建设息息相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出发,探讨农村公共品供给缺乏的原因,寻找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瓶颈,并有针对性的探讨突破该瓶颈的方法.认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贫乏是建国初方针政策和经济发展史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力拓宽供给渠道是突破该瓶颈的最主要的思路方向.  相似文献   

6.
孙广州 《乡镇论坛》2010,(10):14-14
江苏省泗阳县众兴镇顾集村地处县城北郊,现有人口2936人,土地面积3630亩,到2009年底已实现人均收入9142元。农村道路建设实现组组门前硬化,水泥路铺设达7.5公里。现全村劳动力就业率达95%,农村医疗保险全面覆盖,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现在,顾集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通人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丁作不断深入.成效不断显现.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成绩令人瞩目。但是.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势必要长期进行。如何进一步提高监管执法效能.逐步形成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实现市场经济秩序长期稳定有序的目标.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刘军 《活力》2007,(9):26-27
几年来,肇源县古龙镇党委、政府巩固信访治理成果,集中精力谋发展。尤其是2006年以来,坚持一手抓信访稳定,一手抓经济发展,2006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6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29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1%和50.8%;接待信访案件31件,同比下降85.1%,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财政部门必须把“三农”问题作为长期的工作重点,不断完善财政支农手段,努力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这是财政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实现政府的农业发展目标的必要条件。本文结合永川实际,就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谈点设想。  相似文献   

10.
《上海土地》2006,(2):7-7
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是国家宪法的规定,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  相似文献   

11.
乡镇企业和农村城镇化都是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下,广大农村为了寻求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提高经济收入和改善生活环境而自己闯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发展道路。实现农村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又是相互促进的。乡镇企业作为我国特殊的所有制和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物,为我国的工业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发展的今天,“乡镇企业”已经突破了集体企业的概念界限,有了更广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尤为重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景新 《经济界》2001,(5):20-23
当前我国农村问题的核心仍然是土地问题。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为调动亿万农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确保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亟需给农民创造一个好的制度环境,其中土地制度是第一位重要的。在新形势下特别需要坚持并尽快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切实“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一、农村土地问题事关全局,新形势下更要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 1.农村问题的核心仍然是土地问题,为确保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应尽快将农民土地使用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国家法律和中央政策规…  相似文献   

13.
人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执行者。也是实现安全生产后的受益者。多年来的安全生产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要实现安全工作的长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本管理”,建立起一种“安全文化”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形成较大冲击的现实表明,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尽快改变我国经济增长过多依赖出口的状况.把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建立在主要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上。扩大消费需求,最大的潜力在农村。因此,必须把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期基点放在农村。  相似文献   

15.
田弘昊 《活力》2010,(8):18-18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巩固发展煤炭工业。优先发展替代产业,引进发展现代商业,培育发展物流行业”的经济发展思路,通过项目建设,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总量.壮大实力,为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夯实基础。促进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们在参加对某县乡镇财政资金超支挂账专项审计调查中发现:每年末,部分乡镇为使当年财政决算做到收支平衡.在年终决算时对超出预算支出控制指标的支出进行人为调节.通过调整会计账目将其转入往来款科目核算并长期挂账.形成“超支挂账”现象。这种表面上看似“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其实早已“寅吃卯粮”,若不及时加以制止.将会直接影响到基层政权和农村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一场金融危机如疾风暴雨席卷全球.市场萧条,社会动荡。党和国家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取得了初步效果。应该看到.社会稳定是化解危机的基本前提.而稳定的前提则是人们要有工作。有工作才能有收入,有收入才能稳定生活、稳定社会。所以.保证人们充分就业是应对金融危机乃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稳定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玉友 《中国就业》2008,(11):14-15
石桥头镇位于浙江温岭市东南部,陆地面积27.5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是一个农业镇,也是劳动力资源丰富镇,全镇共有28043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8338人,从事一产6082人、二产3964人、三产8292人。“就业是民生之本”。如何转移富余农民,使在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者实现技能就业、素质就业、稳定就业、灵活就业,达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9.
阴立海 《活力》2012,(16):85-85
在广大农村,配电变压器时常损坏,特别是在农村用电高峰期和雷雨季节更是时有发生.笔者通过长期跟踪调查发现导致配电变压器损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刘晓光 《活力》2008,(7):10-1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镇,都存在着劳动力过剩的矛盾。如何让这些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实现成功转移,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减少盲目性,扩大转移范围,使城乡剩余劳动力转移从目前以自发、分散流动为主转移到合理、有序流动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