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丽 《活力》2012,(5):55-55
现场报道是广播电台“独具”媒体特色的报道形式。它通过广播记者的现场口头报道、现场音响展示及现场人物访谈等形式,使听众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空间,展示了平面媒体无法比拟的传播魅力。如何充分利用广播上的自身优势。强化传播的时效性、真实性和现场感,满足受众在较高层面上的期望值、探求欲。并充分发挥了广播“先声夺人”的优势,使广播新闻报道极具感染力与吸引力,极大地提升了广播新闻的魅力。现场播报。是广播记者报告新闻的重要手段。选题确定后,记者到达现场采访,用最短时间了解到更多信息,经筛选后迅速根据现场主题语境选择口语表达方式,将大量现场信息传导给听众,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一则现场报道,短短一两分钟、两三分钟,却检验着广播记者的功底,要求记者不仅有倚马可待的本领,而且还具备较好的现场语境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
周秋来 《活力》2011,(19):57-57
一、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内涵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的重要形式之一。电视台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样式,称为现场报道。它是由记者“采摄合一”向“采摄分离”发展,记者直接“出镜头”——在镜头前采访,  相似文献   

3.
徐妍 《活力》2011,(24)
广播现场报道,是广播电台播报新闻的主要形式,它作为广播中的轻骑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新闻报道当中,广播现场报道除了具有交流信息、引导舆论的功能外,还因其逼真直观的现场感,小中见大的包容性,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恰到好处的现场报道可以使新闻节目的节奏富于变化,对听众的听觉感受形成强烈的冲击,使听众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空间,展示了平面媒体无法比拟的传播魅力.  相似文献   

4.
刘逸卿 《活力》2011,(8):186-186
广播要想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新闻的影响力度,就应该吸纳电视等媒体之长处,弥补自身之短处。把广播新闻里的听觉传达通过文字、音响、声音等元素用现场报道的形式传达给听众,使广播新闻显得更加立体,更加生动。  相似文献   

5.
张广玲 《活力》2014,(3):61-61
一、广播新闻现场报道的特点 广播新闻现场报道受到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广播形式的限制,二是现场播报的要求。前者约束了传播者和受众的交流渠道,仅仅通过声音这一种途径来传达所有相关信息,因此对播报记者的传达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后者则严格考验了新闻记者对报道现场和新闻内容的把握能力,需要记者对播报主题进行即时的描摹、评述和反馈。因此,对在新闻现场进行报道的广播记者来说,不仅要善于借助周围的声音效果,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自身应变能力,在较短时间内组织一段详尽、形象、生动的现场报告,以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广播新闻写作的创新思维在于精选素材细节和音响材料,重视报道标题和新闻提要的写作,多采用现场报道,运用故事化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7.
陈怀旗 《活力》2012,(10):193-193
从事电视新闻的业内人士都知道,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就是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形式。现场报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记者直接“出镜头”,当面向观众叙述所见所闻,这就打破了电视新闻过去那种现场画面加解说的传统报道格局,从而开创了电视新闻独特的播报方式。笔者认为,现场报道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8.
崔维国 《活力》2012,(6):204-204
现场报道是广播电台独具媒体特色的报道形式。它通过广播记者的现场口头报道、现场音响展示及现场人物访谈等形式.使听众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空间.展示了平面媒体无法比拟的传播魅力。充分发挥广播短、平、快等特点,迅速传播给听众,大大缩短了与听众的距离.增加了广播新闻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相似文献   

9.
于立新 《活力》2013,(4):166-166
“新闻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迅速、准确地判断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的能力,又称为“新闻嗅觉”、“新闻鼻”。是新闻工作者的一种职业敏感。而在从事记者工作的几年当中的也真正感觉到,作为一名称职的记者,要逐步学会这样的本领:练就一双敏锐的眼睛.能迅速捕捉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并从“小”中看出“大”来,从“形”中找出“神”来,这就是新闻敏锐性。  相似文献   

10.
“收购旧彩电、冰箱……”车篮里的小喇叭发出这样的“广播”,在市内的街头巷尾,在许多小区,我们都能遇见骑着单车收购旧电器的小贩。  相似文献   

11.
商场如战场,多少人功名成就,又有多少人“败走麦城”,如何能使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如果真像神话传说的那样,能有点石成金的法术就好了。其实,要练就点金术并不难,只要你善于动脑,从商品或经营策略的一个点上稍加变化,把平常变为不平常,生意会滚滚而来。  相似文献   

12.
焦文波 《活力》2012,(15):60-60
现场报道,是一种一对一的传播方式,是直接与新闻人物见面,直接与被采访对象交流,把新闻人物与新闻现场带到观众面前的一种报道形式,最能体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感,并且给观众以无懈可击的身临其境感。在电视现场报道中,记者是以采访者、目击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的,他与新闻事件同为新闻的主体,是节目与受众之间交流的纽带,在现场报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提高记者把握现场的能力,使现场报道更具现场感,是决定现场报道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王秀丽 《活力》2014,(23):42-42
战争是一场生死的较量,有运筹谋划、优胜劣败的问题。传媒领域,也一向是一个“大战场”,纷纷争争,无止无休。这不仅让我看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生产经营同样也存在克“敌”制胜的谋略。经营者在竞争中,应注意市场调查和预测,根据市场需求形势的变化采取灵活机动的应变措施,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由此联想到广播,广播在“媒战”中怎样能制胜,如何求生存?  相似文献   

14.
何鼎弘 《经营者》2013,(3):116-119
从事新闻现场报道的王茜干练而飒爽英姿。多年的工作积累,对社会的洞察力和生活的态度有着独到的见解。我们很关注“新闻工作者抢报道时会不会冲黄灯?”她则反问道:“突发事件时,你们会选择稳妥,但却要绕两个小时的地铁吗?”  相似文献   

15.
孙倩芳 《活力》2011,(6):217-217
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程,对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标志之一是广播市场的分众化、专业化。广播从“政府喉舌”的定位逐步向“信息平台”的方向转变,实现了从“大众”到“小众”、从“广播”到“窄播”的过渡。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专业交通广播应运而生。1993年开播的羊城交通台,  相似文献   

16.
闫姝莹 《活力》2014,(6):124-124
电视现场报道是指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现场通过话筒或者镜头,采访现场有关人员,解说现场实况,直接交代、播报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是最能发挥电视的特长以及优势的报道形式之一。电视现场报道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新闻表现形式,记者可以直接在现场通过画面、语言等手段向观众呈现出来,正因为如此,电视新闻媒体有着比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485元购74件衣 VIVI是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由于家就住在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附近,从小便练就一身淘货的好本领。她只需将衣服瞄一限再摸一把,基本就能断定衣服是何种材质、产自哪里、最低价是多少。凭着“火眼金晴”,VIVI每个月都能花极少的钱买上款式新潮的漂亮衣服,让同学和朋友们都艳羡不已。  相似文献   

18.
杨平 《活力》2011,(8):175-175
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置身于新闻现场.出图像并用同期声向观众叙述、评论新闻事件的一种报道形式。在现代电视新闻传播中,现场报道已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的报道方式。现场报道越来越受到重视.更多的新闻被要求以现场报道的方式直播。在西方电视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凡是适合现场报道的新闻决不用其他形式的报道,理由是相比其他报道形式,现场报道最能体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感。因为在现场报道中,报道者进入画面,一边采访一边进行解说,原生态的现场声音、现场环境以及种种细节都在向观众传播信息,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新闻现场,产生强烈的真实感和参与感。我国的现场直播报道的起点应该算是从1997年香港回归的直播开始的,那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相对来说,规模很大,参与人数众多的现场直播.虽然现在回头来看.当初的电视直播还存在着不少的瑕疵,还有很多细节有待提升,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那次现场直播奠定了日后中国电视直播的一个基石。  相似文献   

19.
何晓艺 《活力》2012,(2):119-119
现场报道由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说服力,常常被运用于电视新闻报道之中。电视媒体记者在进行现场报道时,可以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报道形式,巧妙设置采访的问题以及科学的处理回答来提高电视现场报道的水平,提升新闻事件报道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牟维宁 《活力》2014,(24):43-43
当下,新媒体手段正给传统媒体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与震荡。巨大的压力与挑战面前,传统的广播将何去何从?这是每一个广播从业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移动互联时代,地方广播媒体如何才能在未来的媒体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我认为,应把创新思路作为破题主要路径,使新闻报道由“高产量”向“高效率”、“高质量”转变,更加强调新闻的有效传播。具体来说,就是“加、减、乘、除”四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