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广传媒的"以股抵债"方案从推出到实施,备受市场关注,引发了诸多争议.笔者认为,"以股抵债"为缺乏现金清偿能力的控股股东解决侵占上市公司资金问题,提供了现实选择的途径,但它有可能诱发的弊端,诸如控股股东侵占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控股股东恶意逃避债务等更不能忽视.要运用"以股抵债"这一创新金融产品化解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顽疾,实现多方共赢,还要尽快完善其规则,改进抵债股份的定价机制,进一步完善股东大会的表决机制,使其去弊存利.  相似文献   

2.
2004年7月27日,中国证监会和国资委公开宣告,为积极解决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历史遗留问题,证监会和国资委在认真研究了有关方面提出的采用“以股抵债”方式解决侵占问题的方案后,原则同意进行“以股抵债”试点。这里所提到的“历史遗留问题”,是指在我国证券市场中普遍存在的,控股股东通过各种手段长期、不合理占用上市公司大量资金,  相似文献   

3.
马建威  李薇益  黄文 《商业会计》2023,(3):47-51+63
文章以我国2015—2021年在A股上市的公司作为样本,通过实证方法就公司绩效对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绩效发展水平不同,控股股东对公司资金的侵占程度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如果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较为良好,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数量也就越多,上市公司会出现“掏空”现象;如果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较为一般,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数量也就越少,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会更支持公司发展;如果上市公司经营业绩非常差时,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数量也就越多,使得上市公司出现掏空问题;上市公司为满足配股再融资所要求的条件,控股股东会降低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水平,以便于对公司发展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4.
2004年8月27日,在控股股东回避表决的情况下,电广传媒(000917)以股抵债方案获得该公司2004年度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表决通过。这样,自证监会、国资委启动“以股抵债”试点后,电广传媒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首家实施以股抵债的上市公司。 “以股抵债”这把被业内喻为消除“股权泡沫”的利剑,到底能否根治中国资本市场长期以来存在的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问题?电广传媒的试点方案能否成为证券市场乃到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经典案例?这些问题无疑将随着“以股抵债”的出鞘而牵引着业内外人士的眼球,并引导大家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 2004年7月27日,中国证监会和国资委公开宣告,为积极解决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历史遗留问题,证监会和国资委在认真研究了有关方面提出的采用"以股抵债"方式解决侵占问题的方案后,原则同意进行"以股抵债"试点。这里所提到的"历史遗留问题",是指在我国证券市场中普遍存在的,控股股东通过各种手段长期、不合理占用上市公司大量资金,从而对上市公司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所谓  相似文献   

6.
贺姣 《商》2013,(24):196-196
为解决控股股东占用资金问题,2006年正虹科技大股东以股票抵偿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文章研究了此公司以股抵债方案设计中的定价问题。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以股抵债方案中,过高的定价损害了流通股股东和债权人利益,以股抵债或许成为大股东套现的合法途径。  相似文献   

7.
秦琴 《现代商业》2011,(9):223-224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比较集中,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非常频繁。控股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手段方式也有很多种,本文主要从关联交易的角度研究了控股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问题,其中包括控股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原因,以及在关联交易中控股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具体方式,最后针对控股股东的这种剥夺侵占行为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上市公司迅速发展过程中,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现象较为严重。通过阐述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隧道的主要形式,分析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原因,提出了堵截控股股东利益侵占隧道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华北制药和电广传媒为例,对比分析了政府股东主导下的“以股抵债”方案及其实施对上市公司各相关利益人的影响。我们发现,虽然两个方案存在一定差异,但是由于作为控股股东的政府在制定方案时的角色定位矛盾,因以不能损及政府股东的利益为基本前提,导致两公司“以股抵债”方案均只能暂时缓解而不能根本上解决大股东欠款问题,同时却为控股股东获取控制权收益提供了机会,强化了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因此,为了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股东必须科学定位自己的角色,在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做出一个选择,或者通过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律机制对政府股东的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控股股东违规占用公司资金的行为进行了研究,从而对控股股东的侵占问题进行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抑制措施,以促使对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的监管和治理,从而有效维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通过各种"掏空行为"对中小股东的利益进行侵占的现象十分普遍,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公司治理研究的核心。文章主要是通过构建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来分析控股股东在实施利益侵占行为时会面临来自与其利益不一致的组织或个人的博弈行为,在此基础上探讨对控股股东的制衡机制,提出对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治理举措。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舍得酒业为例,分析了其控股股东天洋控股集团及其关联方通过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投资成立商业保险公司为已所用等较为隐蔽的手段侵占上市公司资产.从中发现控股股东资金匮乏,股权过度集中、内部控制形同虚设是导致上市公司被掏空的主要原因.最后分析了掏空行为给上市公司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从股权结构、董事会制度、内部控制、惩罚力度等...  相似文献   

13.
张倩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1):158-159
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时间不长,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还不完善,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的现象屡见不鲜,控股股东利用各种方式掏空上市,对我国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发展都产生不利的影响。通过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因素作回归分析,得到相关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隧道挖掘是指企业的控股股东从企业转移资产和利润到自己手中的各种行为,这种行为通常是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常常通过资金占用、关联交易、关联担保、高派现及股价操纵等途径实施隧道挖掘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利益、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对市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就我国目前的形势来看,建立股权制衡机制,充分发挥外部治理机制作用,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法制建设是制约控股股东隧道挖掘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终极控制、内部现金流与投资支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5-200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以终极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作为控股股东与少数股东利益一致程度的代理变量,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进行实证检验,揭示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特征。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普遍存在。对于国有终极控股公司,这种敏感性随着终极控股股东现金流权的增加而降低,同时随着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的增加而增加,支持了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假说,也体现了终极控股股东利益趋同效应与侵占效应对投资支出的影响,并且终极控股股东利益侵占效应发生不仅需要能力和动机,还需要公司具有充足现金流这一"机会",较少的现金流能够有效地抑制国有终极控股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而非国有终极控制公司更可能面临着融资约束,但尚未得到严格的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6.
基于控股股东的视角,本文利用2002-2007年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市场化进程、股东控制和企业过度投资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随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增多,过度投资行为得以削弱;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控股股东进行利益侵占的成本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其过度投资行为;在不同的市场化进程水平上,因侵占成本的差异,股东控制程度对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也会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股权双轨制导致一个上市公司有两个主要股东,一是控制非流通股的“控股股东”;另一是拥有较大比例流通股份的“控市股东”。由于手中股份不能流通,控股股东不太关心股价;而控市情。在股权双轨制下,控股股东与控市股东只在配股或增发这个时点上,形成利益结合点,两类股东都希望股价高涨,以圈钱多多。控股股东与控市股东还有可能在一个时点上合谋,进行违规的幕后交易行为。控股股东以上市公司抵押从银行套钱,将资金注入二级市场。然后,控股股东编故事,控市股东制造各种包装题材或概念,两者共同炒股价,再用市场炒作的“赢利”补贴公司或个人。不仅如此。控股股东与控市股东的组合千变万化。其行为动机与结果因前提不同而各有不同,因此在股权双轨制下,建立中国上市公司行为的分析框架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龚敏 《财经界(学术)》2014,(18):128-128
控股股东股票减持股改后一种新的利益输送的方式不断涌现.控股股利用其控制权的优势减持手中的股票,获得了超额的收益。监管部门应该及时对股改后新的利益输送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完善上市公司重大信息披露制度,加强执法力度,减少控股股东的利益输送和侵占行为;同时应该改善和加强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改变控股股东一股独大的局面,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寻求控制权私利所带来的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是公司治理研究的热点。旨在通过梳理国内外控制权私利研究的文献,对控制权私利的概念、度量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回顾和评述,以期对关注控股股东行为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宝红  王延明 《中国物价》2007,(11):65-68,48
创新活动是企业永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对象,探讨控股股东行为与企业创新活动的关系。本文以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偏离的程度衡量控股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并以公司的专利数作为创新活动的代替变量,考查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现金流量权占控制权的比率越小,也就是控制权越偏离现金流量权越大时,公司的创新活动将减少;二者偏离越小,创新活动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