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湖南调研发现,林区、山区农民和粮食主产区农民享受的公共财政补贴存在较大差距。粮食直补等多项国家惠农政策给粮食主产区的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由于受耕地面积少、农业经营项目单一等因素的制约,林农所获得的惠农补贴不多。当前公共财政惠林政策与林区、山区实际存在较大差距,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林农税费负担较重等现象还比较普遍。针对这些问题,应调整完善公共财政惠林政策体系,尽早出台营造林补助政策,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加大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以缩小林农与粮食主产区农民享受公共财政补贴上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作为公共产品,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公共财政支持。植树造林、环境就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意识培养等,应成为当前公共财政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切入点,为此需要保障投入、明确中央和地方在环境事权上的分工与合作,健全生态补偿与转移支付体系建设,加强税收杠杆调节及资金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3.
为支持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2011年,中央财政加大林业投入力度,全年安排林业投入1207亿元,比2010年增长27.3%。同时,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将森林、湿地、荒漠等三个生态系统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公共财政支持范围,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政策,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中央造林投资补助标准,以及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等财政专项资金,基本形成了林业公共财政政策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4.
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增加林区就业率、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国有林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林区旅游业发展路径,推动林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公共财政在水利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永法 《水利经济》2006,24(4):76-77,80
分析公共财政的职能;指出,自1949年以来,公共财政一直占水利投入的主导地位;水利工程中公益性工程居多,因而要求水利建设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不同地区水利投入统筹、协调和全面发展要求公共财政发挥主导作用等观点。  相似文献   

6.
投入的多寡是决定一个行业发展快慢的主要因素。近些年来,我省林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公共财政投入的增加。近10年来,我省省级以上财政对林业的投入从2亿多元增加到10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林业的发展,森林资源实现稳定增长,城乡绿化面貌有了较大改观,林区的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林业在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较好作用,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但是,我省林业仍存在着森林分布不均衡、森林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7.
目前,财政支持农业资金的管理和投入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管理多头,重复安排。二是资金安排有失公共财政原则。三是农业企业多头申报科技项目,套取财政资金。由于农业的比较效益低,社会资本、信用资本等其他资金不愿投入到农业科技领域。  相似文献   

8.
吴国春  王有志 《林业经济问题》2007,27(5):385-388,393
在分析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社会保障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综合林区特点,建议建立以依靠国家投入的公益型保障、充分考虑林区的历史和现时贡献以国家投入为主的补偿型保障、地方政府和企业投入为主的再就业扶持计划、以及个人投入为主的自我保障为基点的"立体式"林区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三、公共财政支持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一项带有方向性、全局性的大事。公共财政支持产业化经营责任重大,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农业综合开发不但已经成为公共财政支持产业化经营的一笔数量最大、成效也最为明显的资金,而且通过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扶持方式,探索了一条公共财政支持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公共财政对广东林业支持的政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西方国家公共财政基本理论和我国林业的特点与实际,论证了林业的公益属性与公共财政支持林业的必要性,初步确立了应纳入公共财政支持范围的林业部门财政预算项目,并对广东财政支持林业的现状和公共财政的支出规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组织与林区经济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东北国有林区2003~2009年83个国有森工企业为样本,在对C-D生产函数模型进行设定检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估计了市场集中、资本投入、劳动投入、技术和制度因素对林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产业组织因素是影响林区经济增长的重要的显著的因素。同时发现,目前林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制度,其次是劳动者投入、资本投入,再次是产业组织因素和技术因素。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家正在全面推进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林业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又是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社会公益事业,是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特殊行业.如何使林业适应当前国家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构筑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的投入机制,确保林业职能的有效发挥,已成为林业部门急需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就江西省地方财政对林业投入的现状和如何解决公共财政对林业的支持等方面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基础教育对于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地区间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提出公共财政支持农村基础教育理论依据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公共财政支持农村基础教育的现存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共财政支持农村基础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重点国有林区旅游目的地建设关键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根据重点国有林区2010—2017年旅游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技术分析旅游资源质量、基础设施条件、资源投入、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社区参与这5个因素对重点国有林区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区之间旅游产业规模和带来的经济效益具有较大差异;基础设施条件和资源投入因素对各林区旅游目的地建设正向影响显著;旅游资源质量因素的影响较小;影响不同林区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关键要素差异较大。最后,提出提升目的地设施服务和资源投入质量;拓宽社区参与渠道;加快引进科技与文创人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支持农村发展与公共财政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公共财政政策在支持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公共财政政策对策。  相似文献   

16.
纵观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一般历程,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众多,诸如历史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等。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作为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离不开公共财政的支持。但当前我国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的公共财政支持不足,给农村社会保障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亟需优化公共财政支持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为推进林业投融资体系建设,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从2007年开始与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及福建省林业厅合作,联合开展了关于小额林权抵押贷款和森林保险的研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深入福建林区进行系统调研,走访林农和林业、金融基层部门,并与江西、浙江、辽宁等省的林业、银行和保险部门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调研结果表明,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尽快建立健全配套金融服务体系和公共财政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家正在全面推进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林业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又是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社会公益事业,是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特殊行业。如何使林业适应当前国家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构筑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的投入机制,确保林业职能的有效发挥,已成为林业部门急需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就江西省地方财政对林业投入的现状和如何解决公共财政对林业的支持等方面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一、我省各级财政对林业支出的现状根…  相似文献   

19.
林业税费负担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不仅关系到林业税费自身体系的建立,林业基金制度的存亡,而且关系到林农及社会力量投资林业的积极性,关系到林区县财税来源的稳定与平衡,关系到整个公共财政体系的确立,关系到林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更直接关系到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  相似文献   

20.
截至目前,全国完成林权确权到户的面积约占全部集体林地面积的50%。林改后,林农耕山务林积极性高涨,面临资金困难。深化林改需要抵押贷款与森林保险等金融配套改革的支持。清华大学、国家林业局经研中心与福建省林业厅联合开展的"小额林权抵押贷款和森林保险政策"课题研究成果表明:国家公共财政分别投入72亿元贷款贴息和补贴70亿保费,可分别拉动2000亿贷款规模和转移1万亿元的林业风险责任,是公共财政投入的"四两拨千斤"之举。中央政研室、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研究室、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保监会、财政部、银监会等部门高层领导表示积极支持一个工作,从不同角度提出建设性构想,在机构、政策与制度层面积极推进小额林权抵押贷款和森林保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