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办社会”是国企的沉重负担,剥离社会职能是国有企业改革并真正走向市场——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必要条件。本对企业的剥离社会职能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国有企业剥离社会职能的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2004年发生的那场“郎顾之争”中,国企制度改革与公司内部治理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于在“国退民进”过程中席卷国家财富的新国有资产流失浪潮人们表示了愤懑与忧虑。建立一个适合公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也是中国公有企业目前最为迫切的期盼。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对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和改革力度的增强,国家开始了对部分资源枯竭和经营困难、资不抵债的国有企业实施政策性破产的工作。应该说,这是国家以实事求是的客观公正历史态度对国企完成改革脱困攻坚战、避免更大损失、保护职工利益、维持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作为社会生活的基础,利益是社会生活中唯一、普遍起作用的社会发展动力和社会矛盾根源。”法作为最重要的社会规范,其基本价值就是实行和实现对利益和利益冲突的协调和调整。法律制度实质上是利益制度。既然法是为实行和实现对利益和利益冲突的协调和调整而存在,那么要构架良好的法律制度对地理标志进行行之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老国企东风轮胎靠合资并没有看到生的希望,而双星作为一个老的国有企业入主东风轮胎后,仅仅是短短两年多的时问,就使这家负债累累的老国企重现生机。双星创出了中国企业兼并中“快鱼吃慢鱼”、“国企吃国企”、“国企VS外企”的经典案例,说明一个真理——  相似文献   

6.
付明德 《董事会》2009,(10):92-93
仅仅呼吁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是不够的,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校正公司片面的逐利行为,促使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使公司和股东的利益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伍丽云 《中国电业》2006,(10):22-22
在抓发展抓安全抓效益的同时,大唐集团公司始终不忘国企肩负的社会责任。厂网分开后,发电企业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和良好的公共关系。大唐集团公司组建以来,始终坚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在与合作伙伴的合作中坚持多赢的原则,在产权纠纷等涉及企业利益的问题上坚持互谅互让、顾全大局的原则,认真履行社会责任,逐步树立了“求真务实、诚信守约、依法经营、规范运作”的形象,建立了良好的公共关系。  相似文献   

8.
近一段时期以来,社会各界对国企改革、国有经济发展较为关注,争论持续不断,观点众说纷纭。国外一些政界、学界和企业界人士以西方新自由主义为标准,攻击我国国有企业,鼓吹私有化,指责我们搞国家资本主义;国内一些信奉新自由主义的学者,也大肆攻击国有企业,提出所谓的“国进民退”等论调,认为国有企业是未来中国成长的障碍,只有国企私有化,中国的经济才能搞好。国内外遥相呼应,形成了一股来势汹汹的“倒国企”、“反国企”浪潮。我们要正确认识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实质,更加认清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坚定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切实履行好我们作为国有骨干企业所承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9.
方颖 《中国石化》2007,(6):69-70
对于企业而言.以“和谐”为核心内容和目标的企业文化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息息相关,血脉相连。“和谐”企业文化应当是“尊重规律、协调有序”的文化。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存在于社会,受制于自然。作为道德范畴的和谐企业,它要承担社会责任。处理好与社会、与自然环境、与员工、与政府、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在企业内部要构造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和谐氛围,遵循企业运行规则,维护良好的秩序。  相似文献   

10.
公司治理结构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主流经济学认为,企业“剩余”应按“股东主权”的逻辑分配,一个必然的推论就是有效率的治理结构是股东主导型的。然而现代社会中大量处于统治地位的公司恰恰是偏离“股东主权”逻辑的。根据西方著名经济学家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中的人与人之间分析方法分析,在现代企业中,所有者,经营者,职工及债权人等思考的角度追求的目标、获利的方式存在着差异,没有规范的制衡机制就会出现各方利益的冲突,由此可见,企业的治理主体必定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必须较好地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和权力关系,股东、债权人和股东分别是企业物资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主要投入者,是企业风险的主要承担者,他们是通过剩余索取权的合理分配来实现自身的权益,通过控制权的分配来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11.
正权力是利益的载体,放权就意味着让利,而触及利益的改革推进起来都比较困难。2014这个国企改革之年,如何解开效率难题?除了稳健诉求外,效率应当是国企重要的价值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是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的重点之一。然而,"效率"、"活力"哪里来?规范国企治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蒋涛 《中国石化》2014,(8):103-104
<正>打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对内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有助于转化为广大民众对企业的理解和支持。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新媒体的广泛传播,国企面临的舆论环境因各方利益主体的参与和博弈而更加复杂,国企日益处于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如何做好国企宣传工作、改善舆论环境,对于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高国企社会舆论引导力建立与时俱进的、能与社会大众共鸣的核心价值观并加以贯彻落实。中国石化高扬"人民利益至上"的旗帜,坚持"正当经营、绿色经营、科学经营"的思想,以人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是公司“依法管理”的重要体现。它为维护所有者权益和公司各利益主体间的权益制衡从而规范化行使其权能,为公司外向型决策机制的形成和市场化战略营运发展亦即企业家的选拔造就提供了必要的体制保障。作为公司治理战略意向实现方式的公司管理。在实际上成为企业家才能或企业家精神导向下的管理创新过程中。反过来又有力推动公司治理和战略构想的创新发展。从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内涵职能深化分析的视角,考察我国国企改制现实,可看到当前国资管理中“国资委模式”,存在诸多应予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施工企业管理》2007,(7):14-19
从孔子的“和为贵”到苟子的“万物各得其和以生”.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康有为的“大同社会”,从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的“全世界和谐”到欧文的“新和谐公社”,和谐始终是人类社会美好的向往与追求。 和谐社会的本质是维护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正。和谐企业的本质,是文化和谐、利益和谐、发展和谐:而文化和谐是基础.利益和谐是关键.发展和谐是保证。 矛盾丛生、思想波动、牢骚满腹,建不成和谐企业:大起大落、发展失衡、决策失误建不成和谐企业,只有实现了企业人际和谐与发展和谐的统一.才是和谐。  相似文献   

15.
当江苏如东东海滩涂一排排崭新的风机迎风旋转时,龙源集团风电总装机进度表的百位数字蹦出了大大“3”字,而此前在“2”字上停留的时间仅仅十个月。这种“追风”速度背后,正在演绎着一个国企驰骋新能源领域的传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国有工矿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一大批国有工矿企业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改制,改制后的社区作为国企改制的产物应运而生。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区管理,做好对原国有企业离退休退养人员、工伤残及抚恤等人员的服务,承载原国企部分社会职能,既是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工作的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社区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报告     
《中国机电工业》2013,(12):23-23
社科院:国企履行社会责任 优于民企、外企 中国社会科学院11月14日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13年)》冠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为26.4分,整体处于起步者阶段,超过一半的介业仍在“旁观”。国企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优于民企和外企,国家电网、南办电网、中石油等大型央企的社会责任表现一直领先。  相似文献   

18.
严学锋 《董事会》2009,(11):36-38
转型意味着起飞,而中国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特别是那些处于竞争性行业的公司。往往要负重前行——承受着国企体制机制之重。浦东建设董事长葛培健以自己的坚韧力推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润滑上市公司与传统的国企管理模式间的摩擦。在“真不容易”中引领浦东建设进行着“承重”的转身  相似文献   

19.
黎争 《IT经理世界》2012,(17):12-12
需要商业精英们思考的是,各种“战”的台前幕后,是否存在对社会底线的突破与抛弃,譬如商业法规、消费者利益? 不要忘了的是,我们同为社会的—份子’社会底线的打造与坚铙与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均脱离不了干系。  相似文献   

20.
基于网络关系的公司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司治理已由“股东至上”的产权治理演进为“利益相关者”的超产权治理,由单一企业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治理向网络关系的公司治理演进.企业价值评价也由财务指标逐渐转向非财务指标.在以网络关系为基础的公司治理中,企业当着力构建公司的价值网络关系、社会网络关系和顾客网络关系,并以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理论为基点,根据不同的网络关系,实施分类治理,协调、维护好各种网络关系,使各类利益相关者协调发展.公司利用各种网络关系攫取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类资源,致力于企业“Key Stone”角色的建设,保持企业的“常青基业”,以实现企业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