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文化相通,交往密切。战后,该地区各国珍视和平环境,关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交往中维护和促进了整个地区的稳定发展氛围,"亚洲四小龙"、"四小虎"脱颖而出。当下,该地区多国跻身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经济体,颇受世界瞩目,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不仅为参与方带来经济收益,而且为地区和世界经济带来活力。  相似文献   

2.
东西方冷战结束时,人们曾期待着世界实现全球化,政治上通过主要国家间的协调合作确立和平,经济上通过全球规模的自由经济活动实现新增长。但是,此后的世界政治形势却是以美国为中心的一极化发展,核武器扩散难以遏制,地区纠纷及  相似文献   

3.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要:随着中亚局势的变化和中美俄三国均衡的消长,地区安全合作与区域经济合作并重将演化为上海合作组织多边框架存在的根本理由。中俄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应正视诸多变化,适时调整上海合作组织定位,将经济合作置于地区安全同等重要位置,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积极拓展中国与中亚国家以及俄罗斯的经济合作,这将为这一地区带来和平和希望。  相似文献   

4.
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市场、第七大贸易经济体系、第九大服务输出地。香港拥有大量的金融、保险高级管理人才和制造业企业管理人才;国际营销网络高度发达?而我国西部地区基本处于世界中低收入水平,总体经济极为落后。香港的现代化大都会与西部地区的落后经济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差距就是潜力,潜力是合作发展的动力,香港与西部经济上的互补性表明两地具有极大的合作空间,其合作的前景非常远大。  相似文献   

5.
联俄在科技--发展务实的中俄科技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五年来,无论是在维护国际战略平衡与稳定方面,还是在推动两国社会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以及保证各自安全方面,双方都成功地开展了合作与协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抗衡美国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促进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为世界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作出了努力,充分显示了大国风范.  相似文献   

6.
近十多年来股份合作制在我国城乡发展迅速,出现了山东“莱阳模式”、浙江“温州模式”、和广东“万丰模式”,并逐渐由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不发达地区扩展。同时,在范围上也突破了农业和农村领域,不断向工业和城镇、非农的第二、三产业推进。用股份合作制这种和平的、渐进的方式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使合作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得到互补和统一,既可以使合作经济获得新的发展又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现代化,可以说,股份合作制就是合作经济在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采取的新的主要形式,是合作社会主义发展中重大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陆燕 《国际贸易》1995,(1):32-34,18
在当今世界,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被公认是经济最有活力、增长最快、潜力巨大的地区。同时,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也蓬勃发展,区域性、次区域性和“增长三角”等不同层次的经济合作日益扩大。经济增长和经济合作,两者相互交织,相互促进,使亚太地区令世人瞩目。亚太地区经济所呈现出来的增长活力及其所具有的令人乐观的增长潜力,使世界主要国家和集团比过去更加重视同这一地区发展经贸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前景广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 新疆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内涵 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由于存在着地缘关系的不可替代性、地缘经济的便利性和地缘文化的相似性,使该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成为相关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选择。这是新疆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坚实基础,不仅使双方经济合作必不可少,而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俄罗斯互为最大邻国,拥有世界最长的陆地边界线,包括边境地区合作在内的地方合作,是中俄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两国关系发展的新增长点。“十二五”时期,作为地区合作的主力军,东北三省同俄远东加快发展经济合作对于巩固和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及东北地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反恐是关乎一国经济民生的大事,与社会的稳定和谐相辅相成。俄罗斯是我国的重要邻国和战略协作伙伴,中俄在反恐领域的合作对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品牌》2019,(14)
"一带一路"是我国在走和平发展道路,协同区域大合作、大发展的前提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形势下提出来的新型国际合作倡议,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地区,在新形势下,"一带一路"应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本文主要就"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有关事宜展开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2.
声音     
“世界各地媒体要充分运用自身特点和优势,广泛传播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包容理念。各类媒体应该致力于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促进世界各国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当前,世界各国正在全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各地媒体应该深入反映国际社会同舟共济、加强合作、共克时艰的举措和成效,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健康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呼唤行动方案──促进APEC经济与技术合作的思考吴德烈,闫伯纬亚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框架内发展经济技术合作是一项共识。“经济与技术合作”已明确成为与“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并列为《行动议程》的两大支柱之一。作为一项扭转APE...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子商务》2004,(1):51-51
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是发展的基础。发展促进和平。以“平等、诚信、合作、发展”为基本准则。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正> 八十年代以来,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了经济多极化、区域化的趋势,并且各地区都在进一步加强本地区的经济合作。近年来,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是最有经济活力的地区。为了进一步加强这一地区的经济合作,各国都在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设想。亚太地区所有内在的政治、社会和经济上的差异,已经通过其相当高的区内贸易水平,创造了在经济上互相合作的重要条件。亚太地区不同成员的动态经济活力和  相似文献   

16.
中日韩作为东北亚地区三个主要国家,虽然通过经济发展和竞争关系保持着活跃的经济关系,但由于各国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没有实现更深层次的地区经济合作。中日韩三国对东北亚地区和平发展的贡献相比三国的经济发展,其影响力是有限的。本文将对中日韩三国所处的国内经济状况和中日韩三国的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及促进要素和阻碍因素等进行研究,进而分析中日韩三国经济合作的可能性和政治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加深。中国与亚洲地区经济体的贸易投资合作有坚实的基础,中国与东亚和东南亚经济体的次区域性互补投资关系密切。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已经启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将以优势互补、平等互惠为基础,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东北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东北亚地区在经济合作方面实行的是自主自愿的渐进原则和不排斥区域外国家的开放性地区主义,没有在制度化和机制建设方面努力,已不能适应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也难以形成合力共同抵御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风险和冲击,在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东北亚经济合作发展主要取决于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合作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只要东北亚地区各国特别是中、日、韩三国都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坚持政经分离的原则,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加强对话,求同存异,搁置主导权之争,增信释疑,坦诚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就一定会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与欧洲、美洲并列的世界经济三大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世界许多地区发展历程表明,高效的运输系统对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均起着重要作用。东北亚地区是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的地区。该地区不仅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且各国之间的经济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因而发展潜力巨大。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在地理上与东北亚国家邻近,这为与该地区各国间的经济合作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条件。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俄罗斯与该地区各国之问的相互往来日益密切,相互合作不断展开。随着国家间人流和物流的增长,俄罗斯与东北亚各国间的交通运输合作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20.
张敏 《商》2014,(1):115-11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结构转化战略的逐步实施,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将会出现重大的转变,并且我们也相信我国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同时也将在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然而,世界经济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态势是不断变化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认真分析整体经济发展形式的前提下,更好的调整自身经济发展方向、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从而才能在区域经济合作中获取更大的收益,进而更好的推动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鉴于此,本文在认真参阅大量相关研究成果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一些浅薄见解,主要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现状展开分析,并对双方合作面临的新形势及未来发展新方向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