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条可行途径,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并得以迅速发展.但宁波市农家乐休闲旅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组织管理不够规范、乡村人文资源开发不足、产品的品位不高、环境污染严重等.因此,农家乐休闲旅游应采取深度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落实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的管理服务责任;强化农家乐休闲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的特色文化内涵等.  相似文献   

2.
发展“农家乐”要突出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在昆明西山风景区背后的猫猫箐“农家乐”,目睹了游客日均六千余人,高峰时上万人。近年来“农家乐”旅游对猫猫箐的富余劳动力就业拉动达到100%,2004年农户的人均收入比2000年提高4-5倍。但是,面对昆明市郊区星罗棋布“农家乐”的挑战,猫猫箐今后如何发展“农家乐”,已经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这也是其他地区“农家乐”求发展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农家乐旅游需要贯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把环境保护放在农家乐发展的突出地位,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双赢。本文首先分析了生态环境保护视域下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全新意义,最后针对农家乐旅游区域生态环境的现状提出发展新路径。通过较为全面的思考以期形成农家乐旅游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消费者对于旅游的需求助推农家乐、智慧旅游平台等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本文基于传统农家乐智慧旅游平台发展现状,分析运营平台分散、同质化严重、运营人才匮乏等问题,并提出农家乐智慧旅游平台运营相关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试图构建农家乐智慧旅游建设标准体系,寻求新一代农家乐的发展新思路。[方法]运用SWOT分析方法,将农家乐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即初始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及智慧旅游阶段,以其中第四阶段即智慧旅游与"美丽乡村"双重背景下诞生的新一代农家乐为研究对象,分析新一代农家乐在智慧旅游方面的现状、问题所在及其发展机遇,提出新一代农家乐智慧旅游建设思路。[结果]在县域智慧旅游建设体系、生态茶园智慧旅游建设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农家乐智慧旅游建设标准体系。[结论]基于智慧旅游的新一代农家乐的升级改造,将拥有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服务规范、科学的智慧旅游体系、统一管理的旅游云平台和网络营销平台,是一种完整的、全新的乡村旅游服务形式。  相似文献   

6.
冉燕 《农业经济》2018,(3):27-29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的重视逐渐提高,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也逐渐受到重视。农家乐旅游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旅游模式,它起源于欧洲乡村旅行,在我国主要以体验农家生活类农家乐旅游为主。在单一发展模式下,我国农家乐生态旅游产业逐渐走向发展的瓶颈期。旅游业是服务业最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农家乐旅行也不例外,应当以人为中心,积极探讨人们在参与农家乐旅行的现实需求与精神需求内核。而乡村旅游原本就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从人文主义角度出发,探讨当下农家乐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而发现农家乐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对当下农家乐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农家乐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旅游产品。作者在引用田喜洲先生关于农家乐的概念的基础上,指出了浙江农家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促进浙江农家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辽宁省农家乐旅游发展迅速,经营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增,对乡村旅游、沟域经济、农村城镇化进程等方面起了重要促进作用。在面对这种新兴业态时,传统的管理方式已不合时宜,各级政府需要在扶持政策、配套管理机制、管理模式、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创新。重点应做好鼓励返乡农民创业、有针对性的制定补贴政策、配套金融服务、服务质量监管、保护生态环境、强化行业协会职能、注重农家乐的分类特色管理,政府也应积极配合农家乐的发展,协调各部门进行联动工作。  相似文献   

9.
9月30日。星级“农家乐”授牌仪式在湖南省长沙县举行。葆春山庄、樱花温泉等一批农家乐被授予五星、四星农家乐。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底长沙的农家乐数量达到800多家,从业人员过万人,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创收过亿元。今年“五一”黄金周,农家乐接待旅游者超10万人次,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实现了“农家乐”旅游产品的制度化管理和规范经营,产品建设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相似文献   

10.
用现代农业观指导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与现代农业,在时代特征,业态特征,功能特征上都具有一致性。 从目前而言,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已成为我国新时期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和谐的一个新举措。本文从分析现代农业与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定义入手,深入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了鼓励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并采取规范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邢台市农家乐当前各自为战、重复低效的局面,本文提出在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以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为原则,通过合作社或公司加农户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延伸农家乐旅游产业链,谋求农家乐一村一品特色下的协同发展。具体措施包括打造农家乐利益共同体,建立农家乐自组织模式;重新研判市场需求及乡村资源特色,明确农家乐发展定位;深挖乡村时空资源,扩大农家乐产品开发内涵;集中农家乐利益共同体优势,实现正规化和品牌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乡村旅游产业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不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亟需解决的"三农问题",而且积极推动了旅游产业的战略洗牌。在乡村旅游这个蓬勃发展的产业中,农家乐旅游作为一个较为新颖的旅游形式,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在阐述农家乐概念特征与缘起的基础上,对其兴起的原因、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就其如何更好发展提出几点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家乐已成为各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笔者去过不少地方的农家乐,认为在发展农家乐时,有五大误区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农家乐旅游在新时期对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丰富崇明生态岛产业发展内涵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近年来,崇明县建设镇党委、政府在筹划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利用靠近东平国家森林公园的区位优势,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利用现有资源,发展了"外婆家农家乐"、"森虹农家乐"两个品牌。本文以东平森林公园地区建设镇农家乐为例,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对建设镇"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利益相关者在合作前提下的利益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为推动该类型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依据。一、基本情况"外婆家农家乐"位于建设镇效东村红梅14队,北沿公路与建设公路交汇处,距崇明知名的旅游胜地——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仅3分钟的车程,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森虹农家乐"位于建设镇虹桥村,与东平森林公园大门只有一街之隔。总体来说  相似文献   

15.
农家乐不仅我国有,世界各国也流行.早在19世纪60年代,西方便开始出现了乡村旅游,而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的乡村旅游,则起源于20世纪的西班牙.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乡村旅游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进入快速成长期.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农家乐也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6.
布依农家乐     
近年来,贵阳市乌当区偏坡布依族民族乡推出了以“品农家饭,赏竹竿舞、板凳舞,观古堡旧址,体验农家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布依族的“农家乐”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观光游玩。布依农家乐  相似文献   

17.
"农家乐"旅游在全国各地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规划管理薄弱、产品结构不完善等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海南"农家乐"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目前商丘市农家乐发展的状况,提出农家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为农家乐的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乡村旅游产业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不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亟需解决的"三农问题",而且积极推动了旅游产业的战略洗牌。在乡村旅游这个蓬勃发展的产业中,农家乐旅游作为一个较为新颖的旅游形式,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在阐述农家乐概念特征与缘起的基础上,对其兴起的原因、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就其如何更好发展提出几点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农家乐”旅游经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田喜洲 《农村经济》2002,(11):61-62
农家乐 ,这种以农村休闲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形式 ,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是 ,由于它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内涵 ,自产生以来就一直引起城里人的广泛注意和浓厚兴趣。在部分城市的郊区 ,如北京郊区农村、成都近郊、重庆南岸区等地 ,农家乐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成为当地都市人度假和周末休闲、娱乐的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同时 ,农家乐旅游的经济效益也逐渐显现出来。据有关资料统计 ,成都市所辖 19个区 (市 )县农村现有农家乐休闲旅游点 5 0 0 0个以上 ,年接待游客达 15 0 0万人次 ,收入近7 5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 5 %左右。农家乐在获得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