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证券市场的强制披露与投资者保护(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易所之间关于公司章程的竞争,就如交易所之间的业务竞争,改善了集体行动问题。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文献在讨论一些条件,在这些条件下,管辖权之间的竞争将趋向于产生有益的规则。对于公司章程来说,没有什么比这种市场上的竞争更有力了。因为投资者几乎可以随意地、无成本地在各州特许的公司之间转移他们的投资,也因为公司有几乎无成本地选择和移动公司地点的能力,选择最有利于投资者的管辖权,将吸引和持有最多的资本。 相似文献
2.
美国证券市场的强制披露与投资者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美国证券监管的反欺诈和强制披露法规的一些功能,并由此得出结论认为,这些反欺诈和强制披露法规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支持法律干预的人们强调法律的有效性,而主张市场效用的则低估了市场化的成本,并且用实际的法规效率与想象中的市场效率进行比较.作者认为,正确的比较方法不是规制与市场的比较,而是一种管制与另一种管制之间的比较,但是,作者在实际分析了美国证券市场法律干预情况后,认为,由于政府和地方行政部门的扭曲,实际中的法律干预和管制比市场行为要更糟。 相似文献
3.
自愿性信息披露作为投资者的一种补充信息来源,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重视.分析了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给投资者带来的影响及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的披露现状,指出了影响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阐述了自愿性信息披露给上市公司带来的价值,并从保护中小投资者角度对自愿性信息披露机制的构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证券市场投资者保护与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投资者保护作为视角来研究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说明了投资者保护的重要性,指出了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投资者利益的保障基础.在对现阶段投资者会计信息需求趋势的分析下,提出了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6.
杨国强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4,19(6):57-58
强制信息披露制度是世界各国证券市场日益广泛的做法,目前学术界认为强制信息披露制度成为证券市场必要制度的原因是投资者对披露信息的有限解读能力,但其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基于简单的委托代理模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强制信息披露成为证券市场必需的制度的原因是经理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7.
由于缺乏相应的证券投资者保护制度,中国的券商危机只能由政府来买单。借鉴和学习国际上主要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赔偿机制,是希望能够尽快推出中国的证券投资者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8.
一、信息披露机制的演进1.自愿信息披露作为典型的现代公司,公司制企业已经在产权结构上实现了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于是也就相应地形成了委托一代理关系。在委托一代理关系中,投资者处于相对信息劣势,是委托人;而上市公司处于相对信息优势,是代理人。 相似文献
9.
1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6)
基于投资者保护制度的分析,本文构建监管模型提出一个投资者保护的理论分析框架。信息披露和流动性约束都是维护证券市场健康运行、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方式,而政府监管部门出台的制度安排应该依据制度环境在信息披露成本和流动性约束成本之间权衡。不同国家,或者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的差异,信息披露成本和流动性约束成本之间的替代成本并不一样,导致制度安排的可能性边界存在差异。同时,制度可能性边界的位置还受到该国投资者保护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历史实践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77,自引:5,他引:77
本文实证检验我国不同历史阶段中的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问题。检验结果发现 ,在我国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的不同阶段 ,首次公开发行 (IPOs)的初始收益率存在显著的差别 ,说明在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的不同阶段里 ,中小投资者的市场保护意识不同 ,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中小投资者得到法律保护较好的阶段 ,其对市场保护的依赖性较低 ,即所要求的IPOs的初始收益率较高。反之 ,在法律保护不健全的情况下 ,中小投资者往往首先寻求市场保护。随着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的逐步完善 ,中小投资者对市场保护的依赖性会逐步减少。随着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从初始阶段进入发展与完善阶段之后 ,IPOs的初始收益率会有所降低。本文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支持了LaPorta等人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良好的投资保护环境能否抑制上市公司的财富转移行为,以2006-2010年进行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我们发现地区投资保护程度越高,大股东借助定向增发折价进行财富转移的程度越低。这一研究不仅为我国定向增发中所存在的财富转移提供了佐证,而且对理解宏观投资保护水平对企业微观行为的影响,构建完善的定向增发监管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法律、投资者保护与企业自主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法与金融的理论框架内,研究了法律、中小投资者保护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并基于2004--2008年517家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从R&D投入和专利申请两个维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有关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的良好立法与有效实施能够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立法水平的提升,不仅可以增加上市公司的R&D投入,而且能够提高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效率即专利申请的数量;执法对企业的研发投人没有显著影响,加强执法主要有助于增加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作为司法权力具体行使主体的法院执法对企业的R&D投入和专利申请均无显著影响。执法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证监会的行政执法上,证监会行政执法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要显著高于法院执法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本文还就如何提高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美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保护立法的历史演进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者保护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持投资者信心,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促进资本积累、证券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美国证券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市场已经相对较为完善,投资者保护程度也较高,其中完备、灵活、有效的证券法律体系功不可没。通过回顾美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保护立法的演进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美国证券市场立法的核心所在,以期对我国证券市场法律体系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披露及时性与可靠性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披露及时性与可靠性是衡量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高低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信息披露及时性与可靠性之间的关系,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时性与可靠性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负相关关系,面对及时性与可靠性的两难选择,我国上市公司优先考虑信息披露的及时性。由于可靠性不被优先重视,导致近年来许多公司急于披露年报,然后频繁地对已披露的年报打补丁。对此,建议证券交易所对打补丁现象做出相应处罚规定,切实提高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同时,会计信息使用者在进行决策时不要只看重信息披露的及时性,还要认识到公司年报中可能隐藏着的不可靠性——年报披露后打补丁。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披露、透明度与资本成本 总被引:149,自引:3,他引:149
信息披露对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影响的研究对上市公司与监管机构都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 ,然而披露水平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联系往往并不明确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本文运用 2 0 0 2年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 51 6家公司数据 ,检验了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与其自愿披露水平的关系。在控制了公司规模与财务风险变量之后 ,本文结论显示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 相似文献
17.
董事会特征对于盈余信息披露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但已有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单纯研究董事会特征,对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董事会特征对盈余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较少。研究结果发现:一方面,管理层盈余信息披露质量随着董事会规模增大及董事会会议频率提高而降低;随着独立董事比例提高,管理层盈余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另一方面,在考虑信息不对称程度交互作用后,董事会会议频率与管理层盈余信息披露质量之间负相关程度,以及独立董事比例与管理层盈余信息披露质量的正相关程度,均随着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降低。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31日正式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各级行政机关应当在每年3月31日前公布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通过对2008年5月31日至2009年3月31日期间政府信息公开情况进行分析,检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一年的主要问题,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政府信息公开化是一个逐渐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信息公开的权利主体、公众和义务主体、政府需要相互积极影响。政府作为信息的掌握者,需要进一步转变理念,加强和完善信息公开的途径,健全和完备相关的法律制度和保障,从而为公民提供一个可以积极参与的有利环境。而公民也要积极参与政府的信息公开活动,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并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