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明 《中国土地》2012,(3):30-31
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作出的加强土地管理工作的一系列指示,对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工作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国家土地督察机构三项核心业务中,例行督察、审核督察工作已经实现了常态化,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绩,而尚未定型的专项督察工作,在提升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工作能力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城乡规划督察制度对于土地督察制度的借鉴意义。通过文献分析法、归纳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发现,城乡规划督察制度中的组织架构、监管机制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对于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具有借鉴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土地督察制度需要从加强立法、完善组织架构、开拓社会监督渠道、完善人员遴选程序、注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督察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评定土地督察级别,为差别化的土地督察办法的制定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特尔菲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进行土地督察级别的量化评估。研究结果:在土地督察类型区的控制下,青海省县级行政区被划分为5个督察强度不同的土地督察级别。研究结论:土地督察级别的评定,分清了主次,突出了重点,创新了工作机制,提高了督察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解决西北地区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土地利用区域差异较大而土地督察机构人员不多的矛盾,以青海省为例,确定土地督察类型区的划分原则、方法、指标选取和数据处理方式.按照地域分异规律,采用系统聚类法和定性修正法将青海省划分为耕地保护、城市发展、矿业发展、生态保护等四大土地督察监管类型区,分析指明各类型区的功能定位、土地利用和违法特点,为评定土地督察级别,有针对性地制定差别化的分区督察办法,创新土地督察方式方法,提高土地督察的效率和效果,有效实现土地督察目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规范审核督察提升业务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明 《中国土地》2013,(1):33-34
审核督察是推进效用最大化的有效手段 审核督察是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的三项核心业务之一,是对省级政府建设用地审批职责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其工作方式是"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工作对象既涉及省级政府建设用地审批职责履行,又涉及市、县、乡政府土地征收事项,工作内容既涉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年度计划指标使用、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耕地占补平衡、建设用地批后实施,还涉及农民土地权益维护、土地信访与社会稳定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耕地保护督察实践取得新进展,但仍存在被督察地方整改的积极性不高、督察横向影响力不足、督察纵向持续发力不够等问题。本文在对此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调动地方耕地保护主动性、推进督察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强督察工作规划及严格督察队伍管理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推进相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土地督察对土地市场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督察对土地出让市场市场化的作用效果,为充分发挥土地督察制度效应,促进土地市场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混合OLS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督察对土地市场化具有显著作用,例行督察比专项督察的效果更优。(2)由于实行专项督察,2007年和2008年被督察区域土地出让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提高了5.71%;2008年由于实行了土地例行督察,被督察区域比未实行督察时期提高了17.39%。(3)土地督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土地市场的发展,但是在强度和广度上还存在差别。今后还需结合土地市场的建设,借提高土地市场化程度的同时完善健全土地督察制度,使土地督察制度更充分地发挥制度效用,进一步促进土地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基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土地督察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非农化中中央政府、土地督察部门、地方政府和公民间博弈关系,探讨实施土地督察制度的合理性。研究方法: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理论。研究结果:中央政府应当采取适宜强度的土地督察制度,给予土地督察部门足够的激励和合理而明确的耕地保护目标,使公民成为耕地保护博弈中的重要一方。研究结论:中央政府采取土地督察制度,地方政府违规是两者间博弈的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9.
国家土地督察机构成立至今6年有余,在土地督察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土地督察文化建设包括文化养成和文化传播两方面内容,离不开大的文化环境,重在机制建设和适度引导,必须服务于事业和人的发展,必须以干部队伍文化素质提升为支撑。土地督察文化核心理念包括:为民、高效、奋发、坚毅、和谐。继续推动土地督察文化建设的建议:(1)引导而不强制文化建设进程;(2)更加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和督察干部发展;(3)继续注重发挥组织仪式、口号、语汇等文化建设载体的作用;(4)抓住领导干部和新录用公务员两个关键群体;(5)加强土地督察文化建设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变革是土地督察制度建立的重要诱因,行政监督理论是土地督察制度运行的理论支撑,土地督察制度是建立在现实和理论可行性基础之上的。分析2008—201o@-土地督察数据,土地督察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土地行政权力的扩张,遏制了土地违法行为,规范了用地审批行为;保障了土地资源公共利益的实现,促进了耕地资源保护、中央土地政策落实、土地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土地督察制度同时也存在进一步改进和发展的空M,从土地督察实践上看,近期可以进行一定调整,进一步明确督察机构法定职责和工作目标;从土地督察理论上看,远期还可探索土地督察机构地位独立问题。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绩效评估理论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AHP),隶属度分析法和平衡记分卡法。研究结果:(1)以预期目标实现程度、组织运行及制度建设、土地督察制度实施效果和社会评价4个维度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绩效评估理论分析框架;(2)筛选42个评估指标构建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结论:建立评估理论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是开展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绩效评估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2.
以土地督察体制改革创新为背景,结合我国土地督察制度,探寻影响9个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职责履行差异的主要因素。以问卷调查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在6个主要影响各地土地督察局职责履行的因素中,"缺乏统一的土地督察评价指标体系"和"地方政府对土地管理的责任履行差异"属于强影响因素,"督察机构工作负荷差异"和"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力居中,而"督察机构队伍建设差异"和"督察机构领导班子能力差异"属于弱影响因素。并且,这些影响因素在不同所属机构、年龄和职务条件下的影响力认知也有所差异。为减少各土地督察局职责履行的差异,土地督察制度的改革创新应以显著性因素作为重点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09年7月,<土地例行督察工作规范>发布,规定"例行督察对象一般确定为地级市行政区域",例行督察事项涉及实际新增建设用地情况,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实施和执行,建设用地审批、供应和利用,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执法监管等情况,几乎覆盖一个地区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方方面面.而国家土地督察机构,配齐了总共才有360名工作人员,一队人马进驻一个被督察区域的时间也不过区区数周.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以专项督察为例,剖析国家土地督察信息公开所带来的社会风险,并借此为优化其公开方式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对《国家土地总督察公告》中专项督察公开的案例进行梳理和分析,运用logistic模型分别从土地管理官员和群众的角度分析导致案件公开风险的因素。研究结果:土地督察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多样性、互动性和广泛性有待加强,土地专项督察中重大土地违法信息公开的需求与风险并存,且信息公开风险受到公开时间、内容和方式的影响。研究结论:要充分掌握信息公开主动权,加大投入进行土地督察信息公开建设,信息公开前的保密审查机制以及公开后的舆情监测机制亟待建立。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土地督察制度建设进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运用政策分析框架剖析国家土地督察制度体系合理性,并借此为土地督察制度的优化和完善提供有效的指引和技术手段。研究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家土地督察制度进行计量和分析。研究结果:现行土地督察制度存在内部结构失衡,与核心业务和工作机制相关的制度条款不足,土地督察在配合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和土地管理中的作用有待加强。研究结论:适度降低内部管理制度工具使用频率,加大相关政策实施力度,健全和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体系,对已有业务加以适度整合并考虑与其他制度的连续性与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督察员与开发商囤地的博弈行为及其管制策略。研究方法:演化博弈论方法。研究结果:构建了土地督察员与开发商囤地的演化博弈模型,论证了不同情景下土地督察员与开发商囤地博弈的演化稳定策略及其演化趋势。研究结论:在房地产开发领域的土地利用管制上,既要合理引导开发商等主体的市场行为,还要约束地方政府、土地督察机构等“监管者”的督察行为,构建开发商与土地督察员互动的土地利用管制机制,提高土地督察制度绩效。  相似文献   

17.
土地督察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督察制度的实施对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是否有效及效果大小,为进一步完善土地督察的维护国有土地收益效果提供建议。研究方法: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混合最小二乘法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督察的确对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有显著影响,土地例行督察覆盖度每提高1%,每省每年约能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为1604亿元;土地专项督察效果尚不明显,但对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具有正向效应。(2)由于实行了土地例行督察,2008和2009年分别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710.14亿元和2202.82亿元,约占当年全国实际土地收益的7%和13%;两年合计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2912.96亿元,约占期间全国实际土地收益的11%。(3)土地例行督察的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效果要显著好于土地专项督察的效果,这可能与两项督察的业务目标和特点不同有关。研究结论:土地督察制度的实施有效减少了国有土地收益流失,今后应继续强化土地督察对土地出让收支的监督管理,尤其是开展针对违规减免和欠征土地出让收入问题的专项督察,以进一步维护国有土地收益。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2006年建立土地督察制度以来,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中尚未涉及听证程序。这种现象导致土地督察机构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土地督察决策在执行上重重受阻,地方人民政府及行政相对人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等问题和不足。解决这些问题,弥补这些不足的路径是引入听证程序。听证程序的引入可制约土地督察机构的权力膨胀,提高督查效率,保障相对者权益。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土地》2007,(7):20
西安局负责西北地区包括陕甘宁青新等省区的土地督察工作,面积辽阔、经济欠发达、历史遗留问题多,扩张冲动强烈是这一地区的突出特点。一些地区土地信访、上访量一直攀升,违法占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屡屡见诸报端。对此,侯海生认为,土地督察工作必须在吃透情况、摸清问题的基础上开展。  相似文献   

20.
正面对党的十九大之后的新形势,如何实现进入第二个10年的土地督察事业新辉煌?笔者认为,应从土地督察机构内部制度建设入手,立足于10年来已经形成的各项制度与规范,进一步提升土地督察工作质量和效能,开展土地督察业务工作质量管控制度建设。总的来说,土地督察工作中质量管控需要着重把握以下关系:长期质量管控、中期质量管控与短期质量管控的关系土地督察工作质量管控的目标应该是系统的而不是单一的,质量管控本身也应该综合考虑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