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行政区经济是我国特殊时期区域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相结合的产物,行政区经济的形成使企业竞争中渗透了强烈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生产要素跨行政区流动不畅、行政区域间竞争具有一定的隐性特征、行政区边界经济明显。有必要建立地区性资源共享机制,使各行政区域均能获利,从而促进区域间的合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省级"行政区边缘经济"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行政区划、政府职能和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经济的刚性约束,在行政区交界地带形成了"行政区边缘经济"现象,使得行政区交界地带成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区域.行政区边缘经济的形成主要受空间距离因素、边界因素和交易成本的影响,其主要特征是经济的欠发达性、不协调性和一定的冲突性.为此,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商品要素市场、重视区域经济合作、搞好跨区管理,以降低行政区交界地带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已成为必然趋势。文章从推动“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的内在矛盾,分析了行政区经济运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产生问题的主要机理,通过对推动矛盾发展的内外因的对比,分析了推动“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的根本动因,即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高度市场化的要求与“行政区经济”强行政性的特点之间的矛盾。并且对导致矛盾激化的两个方面即地方贸易保护和政府角色定位问题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4.
论日本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颇具特色。本文在比较中、日两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基础上,对日本区域经济政策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可以借鉴的方面,并对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君德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行政区经济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种种弊端的过渡性现象,一些大中城市的政府机构和部分学者从实践的角度则指出了行政区经济中的区级经济具有发展的必要性,文章主要结合上述有关行政区经济的理论研究和有关区级经济的实践探索,对区级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下区域贸易协定运行机制的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全球化进程中区域贸易协定的最新动态,对区域贸易协定的经济运行机制进行了分 析,为我们讨论中国参与区域贸易协定争取政治经济利益最大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强调,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正确处理近期经济效益与长远发展要求或区域协调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主要是要顾全"两个大局"、实现共同富裕和允许适度差距.  相似文献   

8.
余兴厚   《重庆商学院学报》2009,19(6):73-77,108
跨行政区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是指影响公共服务提供的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关系及其功能,也就是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为实现既定的目标所采取的途径与方式,包括跨行政区公共服务供求机制、运行机制、评价激励机制等。应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筑区域合作的政策环境,建立区域合作的组织协调机制,从制度和组织上保障跨行政区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差异问题日益凸现,地区经济发展中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桎梏。作为政府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税收政策,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旨在针对当前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10.
东西部经济关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前30年内地和西部地区的重点建设重视了区域平衡发展但损失了经济效率;改革开放后20年东部沿海地区的重点发展重视了经济效率但损失了区域平衡,这两个时期都没有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世纪末开始施行的西部大开发揭开了西部地区再一次重点建设的序幕。这次区域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客观上要求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从经济体制、经济实力和国内外环境来看,也基本上具备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条件。但从西部大开发实施情况来看,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步伐仍需进一步加快,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力度应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1.
湘鄂渝黔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鄂渝黔边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表现为欠发达性、不协调性和不可持续性.按照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边区必须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经济合作,协同发展.而就湘鄂黔渝边区而言,必须首先进行发展政策的协同,即:建立有力的区域发展协同机制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规范和协调产业布局,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实现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引入博弈论方法来研究京津冀三地的区域合作问题,把京津冀三方行政主体看作博弈的局中人,关注其中的"核心"问题--三方都能接受的利益分配方案、如何分配合作利益、如何建立有效的磋商机制以及协调机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同时,提出应当在区域补偿、区域发展、产业布局三个方面寻求政策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不协调发展作为一种客观现实而存在,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主要源于各区域:不同的自然、历史、社会、政治、文化和人们自身的思想意识形态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在中国,这种区域发展不协调的诱因包括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经济意识的差别、区域经济政策的倾斜、“行政区经济”的导向、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等。正是这些诱因导致的区域发展不协调,阻碍了宏观经济顺畅运行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重视该区域的经济建设,只有56个兄弟民族的共同富裕,才能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但是,当前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存在着经济发展的误区。因此,必须完善少数民族地区“软环境”建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县域经济在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中的行政管理必须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处理好经济区域和行政区划的关系、省地县行政区域经济的关系、市场调节和政策引导的关系以及简政与放权的关系;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公共行政体制,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是大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区域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平稳、健康、高效运行的前提.作为自然条件复杂的多民族大国,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经济问题,亦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包括生态安全在内的国家安全问题 .故此,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五个统筹"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经济地理学以及产业集聚理论,本文从专业化分工的角度提出一个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圈层经济结构理论模型和发展模式,以此深化和完善已有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尝试从理论上解决长期以来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一重大现实困境。通过对圈层经济结构的形成机理的分析和初步的现实经验分析,文章得出结论:圈层经济结构有利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改善我国现有的区域贸易格局、有利于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辩证法对区域经济的统筹发展进行了研究,列出了十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关系,并就如何适时把握和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